::

您当前的位置 : 新闻中心   ->   温州   ->   媒体专栏   ->   温州人物   ->   文化人物
中国手工艺大师陈学农:择一行 爱一生
来源:温州网来源:2021-08-28 10:04:00

龙虾

赏荷

和谐

在“廊桥之乡”泰顺,泗溪姐妹桥边上,有一个泰顺石雕廊桥创作基地。这里不仅是当地村民的精神家园,还成了外地游客了解廊桥、了解泰顺的一个重要窗口,基地的创建者就是中国手工艺大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陈学农。

在这个石雕廊桥创作基地,我随时有一种被石头包围的感觉,不是一圈,而是一重一重的石头。展厅里一排展柜里100余件大大小小的石雕作品让人顾盼生辉,如获得2015年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展“巧夺天工·金马奖”特等奖的作品《金秋》、荣获全国非遗博览会银奖作品《德享永年》,2016年中国深圳文博会金奖《荷塘丰泽》等。一花一木,一石一水、一刀一凿都浸透着手艺人对于生命的理解。

普高落榜,艰辛从艺

从艺30余年,陈学农回忆起当年初学石雕的场景,一切历历在目。17岁的他充满憧憬,却因没考上普高,心事重重,未来的路该何去何从?那年暑假,他顶着烈日从泗溪镇徒步10多公里,来到泰顺县仕阳职业技术学校先参观熟悉一下,学校里的一处展览柜里摆放着七八件雕刻精美的艺术品,陈学农一下子就被深深地迷住了,足足欣赏了一个下午。

当天晚上,陈学农没有回家,而是住在仕阳镇的亲戚家。随后的二十多天,他天天泡在学校里,对石雕艺术品百看不厌。开学后,老师要他们选择自己的专业时,陈学农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石雕艺术,从此开始了他的石雕人生。在学校里,他有个外号叫“石雕痴人”。走进他的工作区,一盏台灯、一副眼镜、一把卷尺和不同种类的雕刻工具,一直与他相伴,相石头,做造型,打粗坯……

石雕主要分为破料、锻打、细刻、精雕、修剪、大磨、上蜡等7道工序,所有工序都手工完成,单是在锻打和雕刻的过程中,用到的刻刀就有20多种,要在刻刀起落之间磨练刀法,“每天至少练5个小时,早成了习惯。第一个月,三斤二两重的铁锤常砸到手上,手上的伤口就没有好过”,他咬牙坚持,终于熟能生巧,闭着眼睛也不会砸手了。他把自己的生命融入每一件石雕作品中,上面刻满了他的拼搏和汗水。

对这一行,他的体验是石匠最苦最累,每天与大锤、二锤、钢钎、楔子、錾子、手锤、钢尺打交道。手锤抡成一个圆,眼睛不用看钢钎,每一锤都要准确砸在钢钎上。所有石雕都要经过“打磨”工序,必须戴着防尘口罩干活,可鼻孔里依然钻进很多粉尘。他没有怨言、没有放弃。

读石悟石,佳作迭出

石就像人一样,每一块都隐藏着它的秘密,只对懂它的人开口。石雕艺术作为非遗之一,石头的色彩、造型、纹理,即是灵感的来源,也是创作的制约,必须与石交流,读石相石,感悟石之意蕴,从中找出构思的契合点,赋予石头以灵动的生命,还需要丰富的历史文化、民族民俗等知识,需要创作的激情和全身心的投入,才能达到“人石合一”的境地,让作品生发出撼动人心的审美意蕴。

因为书念得少,陈学农在创作过程中很吃力,为了出好的作品,每天就休息三四个小时。在陈学农的世界里,没有生活、没有交际,能让他产生兴趣的只有大大小小、千奇百态的石头。只要看到石头,脑海里就会有一个初具形态的作品,由于文化程度不高、没有美术绘画基础,他当时只能靠自己的理解和感知来雕刻,有时一坐就是一整天,腰酸背痛。长年累月,手上全是伤痕。

艺术虽高于生活,但却来源于生活。为了获取创作灵感,他常常去山间、到田野里采风,静静观察生物生长的自然状态,回来后再翻阅各类书籍。“看花草看虫鸟,有静态的,也有动态的,都用手机一一记录下来,作为日后的创作源泉。有些天然石材石质细腻,纹理清晰,简单打磨就是一件很好的作品,但是有些石头,想要一眼便看出它神似什么,需要大量丰富的经验以及想象力。”获得一块精美的石头,他往往会将它放在枕边,看着它入睡。“没有石头就像没有粮食。”于他而言,这些石头是他的生计,是他的爱好,甚至就是他的一切。

工作之余,他总不会错过让自己学习上进的机会,各类研修班不断升华了他的创作理论和创作技能。2003年参加浙江工艺美术研讨班学习;2005年参加丽水学院青田石雕班学习;2006年进修于中国美院青田石雕特色班;2008年参加温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青田石雕高级人才培训班;2010年参加温州市工艺美术高级研修班……

不断学习提升,陈学农得到美术理论知识的全方位补充,渐渐地,作品得到了业内大师们的认可,小有成就,可陈学农一直觉得自己没有一件称得上大师级的作品。2008年,他用了5个月完成了石雕作品《秋池欢语》,获得第43届“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金奖,并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此后,陈学农渐入佳境,佳作迭出。

2015年,第12届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在海宁举行颁奖仪式,陈学农的作品《秋硕图》喜获山花奖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这是他从事石雕行业20多年来获得的最高荣誉。

收徒传艺,授道解惑

多年来,陈学农一直坚持传授技艺。从培训学徒到高校任教,最后创办自己的培训学校,他在传承育人方面下足了功夫,毫无保留地言传身教。

他告诫学生不能随便动刀,不能把石头糟蹋了,在构思时仔细观察其结构、质地、纹理,心中反复推敲,理出思路,判断哪些该留,哪些不该留,留则如身上肉,削则似地下泥。更不能雕得满,雕得满是商品,不是艺术品。“有的石雕作品虽然精雕细刻,但它没有‘魂’,一眼就能看完,它就是一件商品;有的石雕它是创意创作出来的,有一种意境在里面,看不厌、有余味、才是艺术品”。

2006年,泰顺县职业教育中心恢复了石雕班。校方向陈学农发出邀请,希望他任学校的客座教师,虽然很忙,但他还是每周坚持赶回泰顺讲学。2006年开始,陈学农先后被泰顺县职业技术学校、泰顺县职业教育中心、泰顺县石雕艺术学校聘任为石雕专业老师、指导顾问等。2014年9月,泰顺县创建了泰顺县石文化创意园,设立了34个石雕工作室,聘请陈学农在内的48位省市级工艺美术大师。为响应号召,陈学农率先从青田石雕城返乡,创建个人艺术馆及石雕工厂,为泰顺的石雕产业贡献力量,输送人才,并与泰顺县职业教育中心挂钩,接收学校石雕专业学生,开展“高师带徒”新模式。

据统计,陈学农先后培养了初中级人才400多人、高师带徒40余人,其中有后来的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市级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先后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各类金银奖。2016年,他还被江苏泽达职业技术学院聘任为客座教授,为学院工艺美术专业学生讲授石雕文化传承与发展。2018年,他被新疆克州职业技术学院聘为教授,培养出一大批雕刻人才。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择一行 爱一生  ——访中国手工艺大师陈学农

林晓云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