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专题
手雷披烽烟 踏歌慰功臣
温州网2021-10-26 07:44:57

  温州网讯 上个月,今年第14号台风“灿都”持续向浙江沿海逼近,带来狂风暴雨,洞头区大门镇岙底村一幢石头屋的部分墙体在风雨中坍塌。废墟中,两颗埋藏了80多年的手雷重见天日,也让一段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转战洞头的峥嵘往事再度被更多人了解。

  石屋墙体倒塌 露出两颗手雷

  这幢石头屋是村民陈相俊家的祖宅,建成于清末,已有150多年历史。9月11日晚上,大门岛上风雨大作。担心老宅受损,第二天一早,陈相俊特地赶到老屋查看。

  “房子的一面墙倒塌了,很多石块散落在屋旁的水沟里。”陈相俊说,在清理石块时,他在水沟里发现了两个奇怪的铁疙瘩,大小和形状如同鸭梨,“我拿起来仔细查看了下,才发现是两颗手雷,上面还有五角星及镰刀和锤头组成的中国共产党党徽图案。手雷表面锈迹斑斑,显然已经有些年头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副研究馆员乔玲梅在查看了两颗手雷的照片后,认为这是20世纪30年代红军使用过的物件。

  这一鉴定结果也得到了洞头地方史志相关记载的印证。据洞头区委党史区志办公室所著的《中国共产党洞头历史》记载,1931年2月18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二团在玉环洋屿与国民党军队激战。战斗失利后,赵裕平、应保寿等将领转移到当时隶属玉环的大门岛、鹿西岛一带。1934年10月,红十三军在大门岛的岙底山头、观音礁山、小荆山活动,发动人民群众参加红军,组织群众抗租抗杂税斗争。

  在这期间,陈相俊的爷爷和父亲积极参与革命活动,家中也留下了许多革命文物。“我的爷爷陈三娒曾经为转战洞头的红十三军战士打造过武器,父亲陈定存也曾担任过中共地下情报员。”陈相俊说,这两颗手雷很可能就是当年红军所使用的,一直埋藏在石头墙里。

  父子投身革命 以铁铺为掩护

  陈家世代经营铁匠铺,国民党统治期间,铁匠铺备受苛捐杂税的盘剥。红军进入大门岛后,陈三娒和兄弟为红军秘密制作大刀、梭镖等武器,支持革命活动。陈氏铁匠铺一度成为当地地下党重要的活动基地之一。

  “在爷爷的影响下,我父亲11岁时成为中共大门岛党组织的一名交通员。”陈相俊说,年少的父亲日常积极与各地的交通站保持联系,传达地下党的指示;为过往的人员提供食宿并担负警卫任务;积极组织群众,宣传抗日;筹粮筹款,为游击队及地下党提供经费。因出色完成任务并通过考验,1947年,陈定存经介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中共地下情报员。

  1948年12月,陈定存在执行任务时被敌军抓获。敌人没能查出他的地下党身份,就将他编入国民党军队。“我父亲从此开始了一段在敌营的潜伏生涯,其间多次伺机为解放军传递情报。” 陈相俊说,直到1955年,一江山岛解放时,随国民党军驻扎岛上的父亲才得以重返大陆。

  由于特殊的潜伏经历,陈定存在“文革”期间遭受了不公正待遇。1979年,洞〔79〕117号文件为他洗清冤情,予以平反。1989年,洞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抄告单(1989)04号确认他的中共地下情报员身份。

  捐献革命文物 传承红色家风

  陈定存生前曾先后向中国人民革命家纪念馆 、中国人民抗日纪念馆、浙江省博物馆、温州博物馆捐献了“人民功臣”勋章、红军信号灯、手榴弹、手枪、冲锋号、电台等一批家藏的革命文物。

  9月17日上午,陈相俊将在自家祖屋发现的一枚红军手雷移交到温州博物馆工作人员手上,并收到了温州博物馆颁发的收藏证书,披着当年烽烟的这枚手雷将被该馆永久收藏。另外一枚手雷,将交由洞头区文物保护所收藏。

  “我非常骄傲能够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父亲,他始终坚守为党为民的初心,选择无怨无悔的付出。”陈相俊说,父亲是他的人生导师和学习榜样,父亲教会了他要坚强和容忍,即使身处逆境,也要充满正能量地工作和生活。

  “‘红遍浙南’——温州革命征程(1921-1949)特展”眼下正在温州博物馆展出,其中就有陈家捐献的“人民功臣”勋章等文物。9月11日,陈相俊夫妇还特地带着两个孩子去参观了展览,把这枚爷爷曾经佩戴过的勋章给他们看。陈相俊说,这段革命历史也是陈家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他把父辈们参加革命的故事从小就讲述给孩子们听,让他们铭记红色历史,踏哥筑梦新时代。

  来源:温州都市报

  原标题:一场台风过后,两颗埋藏了80多年的手雷在海岛被发现 一段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转战洞头的峥嵘往事也再度被更多人了解——手雷披烽烟 踏歌慰功臣

  记者:谢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