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持续深化“三位一体”改革 浙江这把金钥匙打开共富之门
对浙江广袤的山乡农村而言,农业现代化不光要解决谁来种、怎么种的问题,更是一个不断衍生出多种新型社会化服务需求的动态过程。种1亩地、100亩地、1000亩地,农民的服务需求一样吗?农民的服务需求,只在地里吗?要回答这些问题、打破农业发展的局限,显然不能靠单打独斗。
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根据快速成长和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提出的新的服务需求,从转型和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出发,亲自谋划构建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新型农村合作经济体系,开启了农业双层经营体制再创新再完善的新的改革历程。
15年后,浙江已形成区域农合联和产业农合联经纬结合、分工协同的农合联体系。这一体系因其组织的体系性和功能的开放性,不断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衍生和容纳越来越多的服务内容,为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全体农民共同富裕提供动能。
从“小组织”到“大联合”
为农服务有了“公共汽车”
综合服务大厅里,涉农事项“最多跑一次”;农产品销售平台前,网红农民在直播带货;农资购销大厅里,1000多种产品可供挑选,还有专家现场指导……走进瑞安市马屿镇“三位一体”为农服务中心,70岁的农民黄则强不由为眼前景象感叹。他没想到,15年前从这里开端的改革,会带来如此巨大的变化。
21世纪初,因农户“单打独斗”力量微弱,黄则强联合周边蔬菜种植户、家庭农场,成立了梅屿蔬菜专业合作社。“前几年发展不错,但很快就有了新问题。”黄则强回忆。当时,不少社员想扩大规模,合作社互助担保额度小、风险高,银行贷款需要抵押物,而社员缺的就是抵押物。
服务功能弱小、各自分散作战的困局,促使合作社走向联合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联合社在生产旺季,往往因农机、农资等服务需求旺盛,碰到服务不及时、服务成本高等难题。这不止是单个合作社遇到的发展瓶颈,更是现代农业发展中面临的普遍性难题——如何为“低、小、弱、散”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服务?
2006年,“三位一体”改革在瑞安试水,开始以“农村合作协会”为载体,联合发展生产服务、供销服务、信用服务。而后,全省18个市县以合作社联合社、农产品行业协会为载体,开展“三位一体”改革试点;2014年,浙江进一步完善“三位一体”改革的顶层设计,以构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简称“农合联”)为重点,在7个县开展深化“三位一体”改革试点,农合联成了为农服务的新平台,低层次的农户“小合作”开始走向高层次的合作社“大联合”。
冬日清晨,天色微晞。在慈溪市长河镇,蔬菜家庭农场主一早就忙碌开来,将采摘的西兰花、油菜等运往慈溪市蔬菜开发公司、三星农业开发公司,“有了农合联,我们只管种好菜。”
“农合联,就是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慈溪市长河镇农合联理事长陈如军告诉记者。在市农合联统筹下,长河镇搭建了农事服务中心综合平台,聚合了新型庄稼医院、农技专家、龙头企业、金融机构等服务组织,形成了农资供应、农技推广、统防统治、产品收购、信贷保险、市场信息、质量检测等综合服务功能。这种“农事服务中心+龙头企业+合作社”的新模式,构建了一条现代农业产业链,2020年全镇农业产值达到2.3亿元。
如果说区域农合联是“纬线”,那么产业农合联则是“经线”。眼下正值太湖蟹产销旺季,在南太湖畔的长兴,已看不到过往压级压价、恶性竞争的场面,也没有坐等客商上门的焦虑,200多户蟹农有条不紊捕捞、包装。“我们成立了大闸蟹产业农合联,统一面向收购商议价,每天发布产品交易价格,每斤螃蟹比之前多赚10元左右。”长兴县供销社综合业务科副科长胡峰说。围绕葡萄、芦笋、湖羊等主导产业,2016年以来长兴县先后成立了10个产业农合联。
“围绕产业布局,设立产业农合联,才能让服务更精准。”胡峰说,区域农合联提供的是各产业普遍需要的“通用性服务”,不同的农产品在生产、技术、品质检测等各方面需求不一,产业农合联提供针对某一产业的“专业性服务”。比如,大闸蟹产业农合联,除了统一议价,还提供蟹苗培育、饵料配方、质量鉴定、产品包装等专业服务。而金融、农资等通用性服务组织则为40个螃蟹生产主体提供“特制专用”服务。
目前,浙江省自下而上将6.61万个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各类涉农服务组织(企业)组织起来,全面组建了省、市、县、乡(镇)四级农合联。全省311家乡镇农合联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和313家产业农合联经纬衔接,构建了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分工协同的庞大体系和为农服务的“公共汽车”, 越来越多的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工商企业也搭乘农合联这辆“公共汽车”,让为农服务质量更优、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从“小服务”到“大配套”
农业服务走向综合协同
眼下正值草莓生产旺季,冬春季时常来扰的寒潮、冷空气,是慈溪市气象局农业气象高级工程师李清斌关注的重点。去年起,李清斌作为省农合联与省气象局联合服务的首批23名气象专家,服务于慈溪市农合联的葡萄、草莓、杨梅、水稻等产业分会。
“我们通过持续研究发现,冬春季低温阴雨等灾害,会对当月草莓造成超过20%的减产影响。为此,我们总结了一套草莓低温灾害预报等级指标,每一等级都明确了对应的操作措施。”李清斌说。每周,服务团队会根据草莓生长发育情况和田间调查,在草莓产业分会微信群里提供专题气象服务,遇到低温、寒潮天气,则会及时、精准指导生产者实施相应防御措施。现在,这项服务不光惠及慈溪3000多亩草莓大棚,还依托全省草莓联盟气象服务平台,共享给杭州宁波、湖州、建德等地的草莓主产区,为全省3万多亩草莓大棚保驾护航。
从原先服务组织“各自为战”的“小服务”,到如今农合联“联合作战”的“大配套”,省农合联与省农科院、省气象局、省农信联社、省农信担保公司、人保财险浙江分公司等联合,通过协同作战创新服务方式,应对农业生产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对服务需求提出的新挑战。比如,联合保险公司、气象局,农合联发展出气象指数、价格指数等特色农业保险服务,减少农合联会员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
信用服务,是“三位一体”改革要着力破解的难题之一。为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问题,省农合联在成立之初,就与省农信联社联合推出“丰收农合通”服务,对农合联会员合作社进行信用等级评定、提供免担保信贷。“我们牵头成立农信担保公司,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种养殖大户等提供担保。”瑞安市供销社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农信担保公司担保贷款总额11.52亿元,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926个。
急农民所急,供产业所需,更多新型服务也随之而生。两年多前,浙江绿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余魁来到嘉兴平湖市投资现代农业,正赶上当地在谋划打造“浙农服”平台,这是省农合联在当地开展的数字农合联建设试点,在组织化的基础上,数字化,成为农合联为供需双方匹配更精准信息的重要抓手。
“我们通常会提前半年安排种植计划,育苗工厂几号到几号有空,产出的番茄大概还有多少产量可供市场,都可以提前发布在平台上。”余魁说,农场里有近八成的农资供应也通过该平台来实现。购农资、找农机、销产品、申请贷款、回收农资包装物……如今,“浙农服”平台在平湖已有4.6万个注册用户,25个部门和农合联服务组织借此平台开展服务。借数字化改革东风,目前全省89个县(市、区)搭建了“浙农服”平台,开启了组织上云、服务上云、流通上云的为农服务数字化新局面。
服务的不断扩容和进化,其实都指向同一个目标:要用好服务,让好山好水产出的好产品卖出好价格。今年9月,省供销社社有企业兴合集团携手富春控股集团,成立浙江供富冷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目前正联合各地现有冷链企业、联合农合联会员新建冷链企业,打造全省冷链物流体系。
“我们很早就关注到本地农产品的冷藏、保鲜需要,投资建设了库容2万吨的冷库。这两年则关注到产业链前端,引导金华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果蔬批发大户在四川、甘肃、新疆、云南、陕西等大宗蔬菜、果品高产区,租赁或合作建设了500余个具有商品化处理功能的产地集配中心、产地仓和冷库设施。”金华市供销社相关负责人说,通过反季节蔬菜订单、错峰销售等供应链优势,农产品溢价进一步提升。
从“小资本”到“大创业”
农民创富走向合作共创
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收入差距,是浙江推进共同富裕的主攻方向,如何让乡村走向共富,如何推进山区26县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都是其中的重点。
最近,95岁的遂昌县濂竹乡千义坑村村民刘李祥在家门口买到了新鲜豆腐。千义坑村距遂昌县城约38公里,村里有家副食品小店,但鲜有蔬菜、鲜肉供应。如今,供销社的“供富大篷车”天天发车,村民想吃什么只需提前说一声。
“供富大篷车”是供销社瞄准偏远地区群众生产生活物资采购不便、种养殖技术落后、农副产品销售不畅等痛点,最新推出的服务。遂昌县供销社合作经济指导部部长叶新华告诉记者,除了日用消费品下乡服务,“供富大篷车”更重要的是提供“农产品采购销售”“农资农技进村”服务。
“截至12月,全省6市20个县(市、区)已开出163辆‘供富大篷车’,丽水、衢州已实现全市覆盖。到2022年底,‘供富大篷车’将覆盖山区26县。”省供销社相关负责人介绍,供销社将进一步整合服务资源,引导和支持偏远山区小农户组建合作社,实行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营销,建立合作社与“供富大篷车”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共创共享、共同富裕。
让更多农户、合作社、小微企业乃至乡村产业综合体都通过合作经济找到强农富民的“金钥匙”,“三位一体”改革早已从服务产业迈向服务乡村振兴。2016年,温州瓯海区农合联与101个原薄弱村共同出资设立瓯海强村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在梧田北村投资小微园项目,每年营业收入达700多万元,还在泽雅镇北林垟、胡坦村开展土地整治开发,发展农家乐、素质拓展等产业。“公司成立第一年,每个村就有5万元分红,今年底预计累计分红超过5000万元。”强村公司董事长林景亨介绍。
之于浙江乡村,实现共同富裕不止是“人人创业,家家有收入”,还意味着生产生活方式的全面革新,关涉乡村文化、环境、治理等方面的协同提升进步。
农合联的地域广覆性和服务联合性,使农合联的力量渗透到乡村振兴的各个领域。在金华,农合联开展“低价值物兜底回收计划”,每年帮助回收农资包装物3.5亿只、农膜1523吨;在舟山普陀区,农合联参与“幸福普陀”建设,为空巢、独居老人提供养老服务;在开化,“农家小吃振兴计划”助推开化汽糕、马金豆腐干等地方美食发展,也为当地留住了“记忆中的乡愁”……。
发展涉农服务项目,也成为农合联增强为农服务功能的“快捷方式”。 去年7月,省兴合集团出资44%,联合省乡村振兴投资基金、省科技厅下属省风险投资公司、浙科创投等共同发起设立省兴农基金,已投资8个为农服务高新技术企业。
“我们主要关注三农领域的投资项目,希望进一步发挥供销社系统的资源优势、渠道优势,赋能乡村振兴。”省兴合集团财务部科长周晓南告诉记者,基金的投资重点包括但不限于现代智慧农业、现代农业服务业、现代农业制造业、现代农业环保领域。
“比如浙江开浦科技有限公司,这是一家研发农产品商品化智能解决方案的企业。”周晓南说,该企业自主研发的水果分选智能设备不光可以分拣水果大小色泽,还能在分拣过程中测出水果的各种含量,既能为农业品牌化提供支撑,还能为农业标准化提供引领。
原标题:持续深化“三位一体”改革 浙江这把金钥匙打开共富之门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
-
温州全市青年志愿者主动出列 投身疫情防控志愿服务
社会01-13
-
春节要怎么防疫?温州感染科医生:就地过年 理性囤粮做好防护
实用百科01-13
-
为了疫情防控“数据屏障”不出现漏洞 他连续一个月加班到凌晨累倒在岗位
社会01-13
-
住户党员干部为啥热衷领办项目? 温州“双重管理”管出热情
社会01-13
-
文泰高速一周年丨千年库村变“酷”村
社会01-13
-
公安民警上飞机宣传反诈知识
社会01-13
-
温州这些“美丽河湖”总有一条能勾起你的乡愁!
社会01-13
-
温州这个遗址入选2021年度浙江重要发现!
社会01-13
-
今年梅花开得有点早 温州这些赏梅地点记得去!
生活资讯01-13
-
水管破裂产生水费2万多元 结局却意外暖心
社会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