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从潘鼎致林从炯的书信,看清代士绅生涯

从潘鼎致林从炯的书信,看清代士绅生涯

温州网 2022-08-28 09:53:59

  温州图书馆藏《书札集锦》,里面有五封清代潘鼎致林从炯的书信,反映出清代士绅生涯的真实面貌。

  潘鼎(1775-1835),字彝长,泰顺罗阳人,十三岁中秀才,十五岁补廪生,屡试不第,三十六岁才中副榜,擅长诗歌,书法集晋唐之精髓,雄秀流丽,自成一家;水墨写意皆得天趣,所画兰竹,为时人所爱。

  林从炯(1779-1835),字子朗,号石笥,瑞安人,道光元年举人,著有《玉甑山馆诗文钞》。李銮宣任温州兵备道,奖掖才士,林从炯深受赏识,后数度追随李銮宣,曾主修《承德府志》。林与当时泰顺名士董正扬、潘鼎、董斿、董廷对等关系密切,互为好友。其书斋号“玉甑山馆”,匾名为董正扬所题。

潘鼎写给端木国瑚、董斿的信。 泰顺文博馆藏

潘鼎书信。 泰顺文博馆藏

  第一封信

  愚弟潘鼎顿首,石笥大兄大人阁下:

  话别不审何日到京,比来与居奚似,念之不去心。弟自四月二十七日出瓯城,行道八十余日,于七夕后二日抵重庆,同行均叨庇平善。仲常于八月十二日进藩署,近未得书,想相洽也。弟拟来岁春夏之交束装进都,唯道路较吾乡更远,劳费均倍之,殊觉多此一行,重累贤友,私心极以为悔。吾兄出京定在何时?分发有定处,当早惠我好音。鹤田兄竟复不得进士,深为扼腕,此时想早回南矣。北地寒多,伏惟四时珍卫,远慰区区风便。尊此布候近安,既惟丙照不一。

  鼎再顿首。九月廿四日。

  此信写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九月二十四日,从重庆寄给在北京的林从炯。1816年,瑞安人林培厚出任重庆知府,李銮宣调任四川布政使。受他们之邀,潘鼎往重庆出佐林培厚幕,董斿往成都帮助李銮宣校订诗文。潘、董两位好友结伴西行,四月二十七日离开温州,七月九日抵达重庆。董斿在林培厚的官署住了几天,继续西行,于八月十二日到成都。九月二十四日,潘鼎给林从炯写了这封信,谈了一路上的经过以及接下来的打算。未曾想仅仅两天后,李銮宣突发疾病去世。当林从炯收到信的时候,也许李的后事都已经处理完毕。

  信里的“仲常”指的是董斿,字仲常,别号霞樵,泰顺县罗阳人,岁贡生。曾任丽水莲城书院山长十年、罗阳书院山长三年。著有《太霞山馆诗抄》《太霞山馆文集》,收集本地54位先贤的623首诗,编成《罗阳诗始》四卷。李銮宣任温处兵备道,董斿以诗受知。为答复李采风问俗,上长文《论泰顺利弊书》,历陈时弊,所论为政之道,获得李的赏识。李銮宣出任四川布政使,聘董斿前往审定诗文。董斿选定诗作1262首,刻为《坚白石斋诗集》刊行。

  潘鼎于1810年乡试中了副榜,获副贡资格,获授直隶州州判(从七品),但是属于虚衔,要想获得实际任职,需要到北京开展一些活动。一心想谋取一官半职的潘鼎,到了重庆之后,还是按捺不住求仕之欲,打算第二年前往北京。从重庆往北京,路途比浙江往北京更远,所需路费也更多。因此去重庆担任林培厚幕僚,与去北京求职,实际上是一件矛盾的事,所以“私心极以为悔”。

  信里的“鹤田兄”指端木国瑚,号鹤田,晚号太鹤山人,青田人,晚年迁居瑞安。嘉庆三年(1798)中举人,与董正扬同榜。十三年,赴京会试不第,授为知县。国瑚潜心学业,呈请改任教职。道光十年(1830)道光皇帝改卜寿陵,国瑚以通堪舆之术,经潘鼎举荐被召赴京,选定陵址后,任为县令,又奏请任教官。端木国瑚与泰顺诸多名流均为好友,如董正扬、潘鼎、董斿、董廷对、潘鹤峒等,来过泰顺两次,曾长住潘鼎家别墅石林精舍。

  写信这年属于会试之年,潘鼎与林从炯的共同好友端木国瑚参加会试,未被录取。端木国瑚早年成名,诗文俱佳,可是屡试不第。作为好朋友,潘鼎对端木的境遇颇为惋惜。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是金子总会发光。1833年,端木终于中了进士。1835年,潘鼎、林从炯同年去世,生前总算看到好友成了进士。

  第二封信

  (上略)人有言文士多爱钱,要是文士多贫,亦迫不得已耳。然较之多钱而求钱者,又似有间。弟则爱而不爱,不肯丧己以求钱,而钱亦遂去之。犹记曩时兄在天津石农师署寄弟书有云:“松生两石间,万岁终不大。”弟处两湖间,何异两石耶?垂老贫贱之光阴,千金一刻,乃以堂堂三百六十日,抛弃于无何有之乡,使人情何能已已?长安虽不易居,又见几人饿死?弟本无出京意,然悔亦无益。戊子春夏之间,当再叩都门。有好馆,乞先为留神。沛公昆季□时时欲顾,寄书窃恐贵人事多,不敢以寻常通候渎陈典签,常觉耿耿,晤时幸为言之。此请石笥大兄大人文安!临纸不尽。

  愚弟潘鼎顿首

  此信写于道光七年(1827)。该年四月,潘鼎好友林培厚在短暂罢官之后,获任湖北督粮道。时在北京的潘鼎再次受邀前往湖北助林。但是,潘鼎心心念念的是在北京谋取官职,不是给好朋友做幕僚。可是林潘二人交情深厚,林招潘往,潘无法拒绝。在湖北督粮道署待了一年,潘鼎还是无法了却心中夙愿,于是给林培厚的好朋友也是自己的好朋友林从炯去了这样一封信。

  信中提到的“石农师”就是李銮宣。当年李在天津任职期间,林曾入李幕。“沛公昆季”指的是大学士蒋攸铦(曾任四川总督、直隶总督,林培厚两度为其下属)的两个儿子蒋霖远、蒋霨远。两人与林从炯关系密切,林书信集中有多封蒋氏兄弟写给林的信。

  信里潘鼎委托林从炯帮助留意合适的家庭教职(馆),打算第二年即戊子(1828)春夏之交回到北京。“长安虽不易居,又见几人饿死”?为了心中的梦想,就算是生活艰苦一点,也还是回到北京为好。后来到底是不是林从炯帮的忙无法考证,只是第二年潘鼎回到北京,进入权相穆彰阿府中,主宾甚为相得,的确是个“好馆”! 

  第三封信

  石笥大兄大人赐览:

  别后店月桥霜,时关念虑。二月十八日接读道中所惠书,欣悉车马无恙,远怀藉慰。续应礼闱者至,询知行理于正月廿三日过袁浦,屈指弟得书之日,兄早安抵里门矣。辰下读礼之余,经营一切安厝之事,谅有头绪。弟于穆座师处一馆延至正月九日始得辞。止四兄敬礼有加。乾俸之说承为言之,而渠豁达大度,若不经意,惟听之而已。绎堂制军内旋尚未有确音。

  兹有极足惨怀之一事,突出意外,特急报吾兄。沛畲老兄正月间偶伤风食,无关紧要,既而牵延医药,日渐增重,不意竟于三月廿八日辰时长眠不起,惨酷无可言,如此才品、如此相貌、如此存心行事,乃忽焉有是,令人情何能已已。吾兄闻之,不当为之失声一恸乎?砺堂师丧此珠树,不知又将如何为怀耳。鹤田兄不复来京,寄一书至,去冬兄寄渠书已收。及明年开科之说讫无定论。近复有各劝弟速捐分发者,唯鹤田尚以须应试为辞,弟心亦茫无主见。耑此驰达,即候素履,临纸不尽。(下略)

  该信写于道光九年(1829)四月初六,当时林从炯已经从北京回到温州。而此时潘鼎仍留住北京,在穆彰阿、那彦成家做塾师,一边坐馆谋生,一边等待机会谋职。“穆座师”指穆彰阿,号鹤舫,满洲镶蓝旗人,进士,翰林,后入军机处。1828年任军机大臣,入值南书房,加太子太保衔,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穆彰阿曾主持乡试三次、会试五次,并多次在覆试、殿试、朝考等考试中任考官,还充任编纂国史、玉牒、实录等史料的总裁官,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很多知名之士都受过他的引荐。1828年,潘鼎回到北京,在穆彰阿家中坐馆,深获穆的信任赏识。

  “绎堂制军”即那彦成,章佳氏,字绎堂,满洲正白旗人,大学士阿桂之孙,工部侍郎阿必达次子,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历任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礼部尚书、陕甘总督、直隶总督等职。

  林从炯南归,应当是为父亲营葬,在当年正月初启程南下。该信里主要报告了蒋攸铦长子蒋霖远(沛畲)去世一事。因为蒋氏兄弟与林是朋友交情,突然病故,怕山长路远林还不知道,所以特地写信告知情况。

  信中两次提到端木国瑚(鹤田),一是端木没有来京城之事,二是有人劝潘鼎抓紧捐纳以获任用,而端木劝潘鼎还是参加考试,考取官职为好。潘鼎心中患得患失,不知该怎么选择,于是写信给林,想听听林的意见。  

  第四封信

  石笥大兄大人赐览:

  别来忽忽半载,远惟素履顺适为慰。老伯窀穸之事曾否谋妥?又不审何时到江南,念念。四月间驰寄一书谅已达。蒋小颖竟忽赴玉楼,伤如之何?如此才品、如此结局,真令人搔首问苍天也。苏宾嵎文战三捷,遂登翰选矣。闻承德志书有虹江之乡友陈姓者大加驳斥、删改,海公因而茫不知所从,今将两稿并送朱虹舫先生鉴定,闻虹舫先生颇是兄稿。绎堂宫保已于本日进城,即赴园,尚须迟数日才到宅也。俭泉老兄相从以来,文行俱进益,其宅中诸客无不颂弟之善教,唯从前师资都是务为欺饰,博东家欢,不从实地教导,贻误已久。今俭泉虽亦自悔,然不敢自行检察,正恐贵老师犹未知其进益耳。藕农已请分发,签掣楚南。旧病不除,可虑正多,如何如何?弟所获馆金不敷用,现已亏缺数十星矣。耑此布候素安,并潭福不尽,临纸神驰。(下略)

  该信与第三封信写于同年(1829)稍晚,四月初的信寄出后一定是没有收到回信,所以才说“四月间驰寄一书谅已达”,又重提蒋霖远(蒋小颖)病故一事。信中提到的苏宾嵎,即苏孟旸,字震伯,号宾嵎,江西省鄱阳县人,道光六年进京会试,未中,留京,道光九年中进士,与林、潘等相识,所以才在信中提到入选翰林一事。

  “虹江”是林从炯的朋友陆元烺,号虹江,浙江海宁人,嘉庆进士,授刑部主事,累官至江西布政使、署巡抚。“海公”名忠,字靖堂,满洲正红旗人,道光六年至九年任承德知府,捐养廉银编纂《承德府志》,聘林从炯主持修撰,道光十年升任热河兵备道。 “朱虹舫”即朱方增,字虹舫,浙江海盐人,嘉庆六年进士,入翰林,曾任江苏学政等,道光十年去世。

  从信中内容看,林从炯编《承德府志》完稿后,有人不认同,做了一定程度的删改,致使主编海忠不知如何是好,于是将两份稿本一并送给朱方增先生审定,潘鼎听人说朱方增先生认可林从炯编写的府志稿,于是告知林从炯。

  “绎堂宫保”即那彦成,1827年授太子太保,1829年受诏回北京。宫保,是对有太子少保、太子太保荣衔者的尊称。那彦成二儿子荣照,时任理藩院侍郎。当时潘鼎在那彦成家中坐馆,担任荣照儿子俭泉的老师,悉心予以教导,俭泉取得明显进步。

  藕农,是温州永嘉人周衣德,原名灏,号藕农,嘉庆十二年副贡,二十四年顺天乡试中第二名举人,居京城十九年,与许多温州老乡均为好友,曾为董斿的诗集作序。是年,周衣德获任长沙知县。

  第五封信

  (上略)过苕溪,当为鹤田留数日,此老得天固殊,十数年来更获资儒俸以遂其修养,心性益空明,深造遂度于元微,千载人也,所著《周易指》不可不一披览。贱躯遐芘无恙。腊月叠接家书,慈亲以下俱获平善。鹤舫座师盻待如旧。新东道情意亦甚交孪,并堪告慰。唯年踰半百,犹自弃家离母,寄食长安,欲进而求仕,未得退而入山,复未得怀安之愿。不被于家门。著作之精,全销于衣食,桑榆晚景,自慰为难。吾兄大人知我,故为感慨一道,不然徒供笑柄,不如默默也。今年且复居京,原非本怀,穷老多歧,亦正不能一率本怀,惟知己詧之。耑此布复,即谒履安,临纸不尽欲言。(下略)

  该信写于道光九年(1829)二月间,此时潘鼎已经离开穆彰阿(鹤舫)府,到新东家那彦成府坐馆。人虽离开,但是穆彰阿对潘鼎情谊依旧。信里,潘鼎叮嘱林从炯回到浙江,必须路过湖州(苕溪),到端木国瑚(鹤田)处留住几日。其时,端木国瑚花费二十余年时间撰写的《周易指》已经成书,潘鼎劝林一定要好好读一读这本书。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清代士绅生涯实录——潘鼎致林从炯的书信

  赖立位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张湉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