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在下垟街,解读永嘉场文化

在下垟街,解读永嘉场文化

温州网 2022-11-02 09:00:03

下垟街“一门二院士”故居。 吴克杉 摄

  温州网讯 龙湾,有很多和“永”字相关的地名,比如永兴、永中,还有过去的永嘉场……

  永,是个象形文字,字面意思就是水长。温州旧名永嘉,就是“水长而美”的意思。这个“永”字,非常适用于河道如棋局密布的温州古城,也适用于永嘉场。即便如今,你跑到龙湾永兴看一看,也会发现永兴街道依旧河道纵横,古桥林立,河畔古榕枝叶如盖。

  正如五马街见证了温州古城数百年的变迁,永兴下垟街也见证了永嘉场的数百年变迁。

  绵延数公里的下垟街,是永兴最有名的老街。如今在下垟街上漫步,很难说它有多么繁华,但是却很容易在不经意间,在街角某处就遇见了某段深厚历史。当然,它在高楼大厦、大型商场进入龙湾地盘之前,确也曾经是这一带最繁华的老街,数百年如此。

  如果你想问,永嘉场曾经到底有多繁华?或者,如果你想寻找已经失落不见的永兴堡,那么,你来下垟街吧,答案全部深藏在这条老街上。

  曾经赶海、晒盐的永嘉场

  一千多年前,大罗山没有现在高,因为那时大罗山的东北山脚就是大海。大罗山,旧名泉山,因为山上多泉水。泉水,对于海边的居民来说,当然就是最宝贵的资源。

  一千多年前的大罗山东麓,就是永嘉场,也就是龙湾旧地。龙湾,顾名思义,观地形,就是像一条龙卧在海湾的意思。

  瓯,也是温州旧名,《山海经》说:“瓯居海中。”直到唐初,龙湾一带才变成东海之畔的淤积平原,当地百姓始以种粮与赶海作业并重。制海盐技术,当时已为龙湾百姓普遍掌握。

  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朝廷对全国盐制进行改革,温州永嘉监即为当时中国东南十大盐监之一,隶属江南盐铁使司署管辖。永嘉场,也是温州第一个官方盐场。

  大诗人顾况,就曾于大历六年(公元771年)任永嘉监盐官。成语“红叶传情”,其中主角就是顾况。顾况在永嘉场时,写过一篇以温州为背景的玄幻短文,起句如下:“温州人李庭等,大历六年(公元771年),入山斫树,迷不知路,逢见漈水。漈水者,东越方言以挂泉为漈……”

  宋时,永嘉场为温州五大盐场之一。

  明时,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温州置课司于永嘉场,盐场设盐课司大使(正八品)一员,主司缉私、税收、督煎盐务。当时的盐课司衙门旧址,就位于如今永兴街道下垟街旁的萼芳村农贸市场。

  后来,围绕着盐课司,当地人修建了永兴堡。永嘉场至温州市中心的繁忙盐商古道,至此形成。盐商在永兴堡附近的码头上船,沿龙湾的塘河水路至瑶溪白楼下,而后经茅竹岭古道穿大罗山至温州市区。

  如今,茅竹岭古道尚留500余米上行石阶,石阶上每块光滑的石板都曾见证过那数百年繁忙的盐路。

  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王叔杲《英桥王氏族谱》载:“永嘉场东临大海,邑之里一至五都,居氓鳞化为灶,而办盐业丁数独位于他场……沙坦延袤裹数百里。”当时永嘉场盐业之兴盛,由此可见一斑。

  比永昌堡更早的永兴堡

  温州人都知道龙湾的抗倭城堡永昌堡,但其实,附近还有一个修建年代比永昌堡更早的永兴堡,故而永兴堡俗称老城,永昌堡俗称新城,都是明时为抗倭而设立。如上文所述,盐课司,就设在永兴堡的南大门,也就是如今的萼芳村。

  永兴堡全称“中界山巡检司防堡”,俗称下垟街老城。据清光绪《永嘉县志·寨城》载:“永兴堡,在城东南五十五里二都海口,本煮盐坛地,明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巡盐御史凌儒,以盐场所在,洊被倭寇焚掠,用众议筑。”

  据永兴街道乐二村英桥叶氏宗祠内碑文记载:“十二世祖城东公于嘉靖三十七年倭寇大乱,集叶、夏、季、张、黄、王六姓十一人于家,共商集资筑永兴堡事宜,并向县府申报,抚按院核准。永兴堡筑成,得监院立义士匾以奖。”

  永兴堡全城建6座城门和2座水门,城墙四周为城壕。城内正中贯通一条南北大街,由南北两城门与城外道路相连,即今之下垟街。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朝廷下迁界令,永嘉场沿海居民被迫内迁30里,永兴堡城垣被拆除。残存的一段城墙,也于1950年全部拆除。

  抗倭的永兴堡不再,代表人间烟火的下垟街,却繁华延续了600年,积淀了深厚的底蕴。

  高原张氏“一门两院士”是下垟街上最突出的代表。高原张氏于明时迁入下垟街,如今街旁尚保留有完整的张氏故居。其先祖张振夔,17岁考上秀才,21岁中举,为著名教育家,子孙后代中名人辈出,据家谱统计,有30多位子孙后代在教育医疗和科学研究领域作出了卓越贡献。其中突出的有中科院院士张肇骞、张淑仪,被称为“一门两院士”。

  张氏故居旁,还有不少古民居,多为明清合院式民居,家族底蕴深厚。古民居旁,尚留不少古井。

  在永兴街道纪兴东路东首,重建有一石拱门,名曰“纪兴门”,这里曾经是永兴堡的水门所在。纪兴门旁,有一棵古榕树,枝繁叶茂,常有当地老人聚在树下笑谈往事。

  在这里,我们还能遥想一下永兴堡当年的样子。

  作为工业强镇的新永兴

  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产业改革等诸多原因,永嘉场盐田逐渐废弃,至21世纪初,永嘉场不再有盐田。

  曾经地处永兴堡和永嘉场最繁华地段的永兴人,如今因工业而再次挺立于龙湾潮头。

  如今,永兴街道拥有2000余家企业,拥有全省密度最大的小微园集聚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占据龙湾区的半壁江山,是名副其实的龙湾区工业强镇。

  曾经东海畔的淤积平原,在历代永兴人民的辛勤耕耘下,如今也成为万亩良田。当下,永兴拥有1.3万亩农田,是龙湾最大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和蔬菜生产基地。

  永嘉场、永兴堡、下垟街……白驹过隙,沧海桑田,永兴的历史,又开启了全新一页。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在下垟街 解读永嘉场文化

  记者:翁卿仑 通讯员 许哲晰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张湉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