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文化铸魂 解锁乡村文明新模式

文化铸魂 解锁乡村文明新模式

温州网 2022-12-22 10:56:59

  温州网讯 百年古榕树下,鼓词声抑扬顿挫,临水的路边商铺满街,由老屋改造而成的陶艺、蛋画、平阳黄汤工作室分布其间。平阳鸣山陶院内,两位老师傅手持毛笔,端坐台前,正给陶艺杯子手工上画。“这些烧制绘图的陶器,将通过网络销售渠道,销往全国各地。”陶院老板、手工制陶非遗传承人郑巨双说道。这几年来,以他为代表的10多位非遗传承人先后入驻鸣山村,为小村注入“非遗+”文化基因的同时,也激活了这座千年古村的物质精神文明新模式。

  然而5年前,鸣山村还是另一副模样。“当时我们村的店铺,租出去一年只能收到3000元房租,现在一万二都供不应求。” 鸣山村委会成员洪佩佩告诉记者,村庄的改变,始于2017年。

  作为千年历史古村,鸣山村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古屋多、古树多、名人多。2017年,鸣山村成功申请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重点村项目,获批710万元资金用于村庄建设。在维护用好本村古屋、古树、名人资源同时,村内还流转了200家店铺用于打造非遗文创街区,并邀请非遗项目入驻,郑巨双是第一位。

  在郑巨双的陶院内,整齐摆放着一件件精美的手工绘制陶器,店门旁,一个个包装严密的陶器包裹整装待发。“我选择这里也是机缘巧合,当时只想着把工艺美术跟非遗、互联网做了一个创新组合。”郑巨双说,仅通过一年时间,陶院的名声和效益起来了,他随即想到拉长产业链,于是劝说引进26家非遗店铺入驻其中。

  根据非遗级别,鸣山村为各个店铺提供了2-3年免租的优惠举措。眼下免租期已过,虽有部分店铺因跟不上市场需求退出,但留下来的十几家非遗工作室人气、效益都很旺。依托于非遗项目,非遗文创街区逐渐成为网红打卡点,餐饮、小吃等越来越多的业态聚集于此,鸣山村“活”起来了。去年,鸣山村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36万元,比5年前增长10倍以上。

  推门即景,行走是游。依靠“非遗+古村”,鸣山村村居环境实现大变样,村民得享物质富足的同时,精神文明也焕发出了无限生机与活力——在村“两委”的带领下,鸣山村大力推进文明乡风建设,筑牢农村思想文化阵地,获评省级文化礼堂建设示范镇,成功创成全国文明村;依托蔡心谷故居打造的“鸣山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简约婚礼基地”,成了周边新人结婚摆酒席的首选,为深化移风易俗、反对铺张浪费做出突出贡献;强化村民道德建设,制定符合村情、民情的《村规民约》,举办 “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特色评选活动,调动村民参与文明村建设的积极性同时,也让村民享受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而鸣山村正是平阳践行中国式现代的生动注脚。

  引文化、育项目、传文明,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近年来,平阳县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深入开展省级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有力提升群众文明素养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传播文明新风。

  过去一年,平阳创成2个全国文明村、8个省文明村、13个最美志愿服务村(社区),打造了10个各具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基地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全年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0余万人次……一个个详实的数据,支撑起平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现实图景。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文化铸魂 解锁乡村文明新模式

  记者 金瑞雅 通讯员 洪华威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鲍苗苗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