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开始,永续活力
温州网讯 查阅《政府工作报告》、代表委员议案提案,“创新”一直是高频词。市政协委员洪晓畅《关于聚焦“三力”推进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提案》认为,现阶段温州技术创新力、原始创新力、成果转化力都有待提升。
温州凭借改革创新“起家”“立家”“发家”,创新始终是这座城市发展的最基础逻辑。
但创新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冲刺赛,更是一棒接一棒的接力赛。而今正是温州续写创新史、走好共富路的关键之年,更该做好“改”的文章,走好“新”的路子。
近年来,受内外环境影响,温州创新乏力,经济发展面临“扼颈之困”。
据统计,温州33.9万家小微企业大部分分布于电气、汽摩配等劳动密集型行业,极少在新兴产业布局落子。此外,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考虑较高的试错成本和转型风险,不愿投入过多研发资金,平均研发强度为5%,低于全国6.1%的平均水平。
创新需要锐气,新时代的创新之路,从来不是零风险的坦途,不能因为害怕投入、恐惧失败,就失去锐意创新的勇气。将创新视作核心竞争力的奔腾激光,每年都会投入销售额的5%进行科研开发。正是因为对创新的长期坚守,奔腾激光成功实现腾笼换鸟、弯道超车,成为温州企业的创新范例。
创新需要“土壤”,而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就好比土壤中的养分,创新的种子只有深深扎根泥土吸收养分,才能破土而出。现在,温州重视这个问题,并不断发力。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加速构建创新生态体系,推广“头部企业+大学(研究院)”创新联合体模式;以“基金+基地+产业”模式打造“基金丛林”;完善科技激励机制,推广科技成果“三就地”模式……
创新还需要务实,倡导创新不是盲目进入一些未知领域。即便外部环境适宜创新,创新发展也不可能做到一挥而就,还需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业制宜。从当下一些创业失败的案例不难看出,许多貌似“创新”的操作,实则缺少基础而有碰运气之嫌。
创新不是孤立的,这需要一个企业、一个行业的自我意识,更需要各级政府的合力帮扶。市人大代表肖磊提议:“政府在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时,需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这是一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续写创新史就要从“新”开始,盘活创新要素,激发创新活力,传承温州创新动能,为走好共富路提供强大牵引力和驱动力。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从“新”开始,永续活力
记者 潘培期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为你推荐
-
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隆重开幕
要闻02-09
-
市人大代表围绕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聊愿景提建议
代表在线02-09
-
“两会”律师界代表委员给出专业性建言献策
社会02-09
-
从两会驻地“数字黑科技”看智慧城市建设
社会02-09
-
温州法院:融入社会治理大格局 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
社会02-09
-
温州市检察院:助力法治中国示范区先行市建设
社会02-09
-
苍南“壹加壹”拟奔赴土耳其 公安“绿色通道”助跨国救援
社会02-09
-
假借转包工程诈骗18万 民警历时半年追回款项
社会02-09
-
网红“泥人”冯定远:把群众当成“自家人”
社会02-09
-
12岁女孩违规骑车载妹妹遭车祸 法官这样调解
社会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