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怎样让温州更美?市人大代表说想法提建议
温州网讯 前天发布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我市2023年度的八方面重点工作,“聚焦聚力绿色发展,全力推进美丽温州建设”是其中之一。报告从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深化环境污染防治、全面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等三个方面,对今年我市实现绿色发展进行谋篇布局。昨天,《代表在线》栏目邀请了多位市人大代表,就温州如何持续深入做好环境保护、新能源开发利用等,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代表建议
市人大代表、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综合管理服务中心主任 曾开勇
借力海上风电发展海洋牧场,打造浙南“蓝色粮仓”
当下,我国海上风电产业发展迅猛,在“双碳”目标带来的重大机遇下,已成为实现能源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海洋牧场作为一种海洋经济新业态,不仅能有效养护海洋生物资源、改善海域生态环境,还能提供更多优质、安全的水产品,打造“蓝色粮仓”。温州正在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步伐,把新能源产业作为培育现代产业集群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构建“核风光水蓄氢储”全链条,特别是海上风电等重点领域已有跨越性发展。
2021年温州市渔业产值92亿元,水产品总产量66.2万吨。未来,通过海上风电+海洋牧场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突破当前依托岛礁的海洋牧场建设渐趋饱和的不利局面,充分利用广阔的外海资源,再造一个百亿级高质量渔业产业。
由此看来,海上风电+海洋牧场融合发展大有可为。其主要优势有:丰富居民菜篮子;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节约集约用海,使海域空间资源得到立体利用和价值最大化;增加海上风电设施功能和延伸产业链,提高综合效益。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抓住机遇通盘谋划,争做海上风电+海洋牧场行业排头兵。各级政府各部门应高度重视通力合作,充分利用海域布局建设一批大型风电+海洋牧场产业。统筹安排海域使用,优化调整近岸风电场布局,抓紧制订我市海洋牧场专项规划,鼓励海洋牧场企业与风电企业开展实质性联营。
二是组建高水平的研发机构,推进“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科技创新。以设于我市的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所(温州市海洋研究院)为主要技术支撑,联合洞头、南麂等地的科研力量,集中全市科研资源,为我市海上风电+海洋牧场建设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引进海洋牧场相关专业人才,弥补我市海洋牧场科技人才的不足。加大海洋各类科研平台建设力度,设立重大研发专项,支持温州企业研发更多的原创核心技术。
三是创建“上可发电、下可牧渔”的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推动产业升级。依托海上风电能源与结构优势,推进增养殖、海工、装备多领域融合发展,创建新型渔业养殖模式,打造浙南“蓝色粮仓”。
市人大代表、乐清市市政公用工程建设中心园林绿化管理所副所长 童伶俐
规划建设植物园,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全面加强生态保护修复,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际湿地城市,让温州人民生活创业在诗画风光、醉美山水之中。这说明,绿色发展不仅是为了生态的改善,更是为了人民能拥有更美好的生活。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是“国家园林城市”的“升级版”,是我国城市建设方面含金量最高的荣誉,全面检验了一个城市的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高水平。“十四五”期间,温州面临国家园林城市复评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中提到“地级及以上城市至少有一个符合标准规范要求,面积大于20公顷的植物园”,因此规划建设温州植物园势在必行。
温州市地处中亚热带南部亚地带,生物资源丰富,建设温州植物园能够为珍稀、濒危和特有物种提供迁地保护的场所,对保护植物多样性、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植物园有科研、科普、观光、生产等四大功能,使之成为体现城市建设品位与档次的重要标志,是城市的绿色名片,亦是现代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
规划建设植物园,对推动温州建设生态宜居幸福家园、打造高品质人居环境、优化城市发展格局、实现双碳目标、助力全域旅游和提升市民幸福感等具有重要意义;能为生物技术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植物种质基因库,为实施植物多样性研究战略和种质保存战略提供条件。这不仅是科学研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需要,也能为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林业生产和城市园林建设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同时,植物园能够为高校学生、植物科学工作者提供教学研究场所,有助于吸引和留住科研人才,也能作为素质教育基地,为市民科普植物学、生态学知识。
市人大代表、平阳县政府投资项目建设中心工程管理三科科长 陈聪
破除难点,加快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建设
2022年5月,市住建局正式发文,要求各县(市、区)等有关单位落地实施《关于加快推进新建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建设应用工作的通知》。该文件指出,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民用建筑的可再生能源应用力度,助推建筑领域及民生用电。
目前看来,加快推进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工作还存在着建设选点困难、分布式光伏验收并网难,以及分布式光伏技术应用落后等问题。
分布式光伏建设是我国从依赖进口石化能源转向自发清洁可再生能源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应积极探索,充分提高民用建筑的可再生能源。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在解决建设选点困难问题上,建议出具指导意见破除难点,鼓励业主自发建设。出台专项指导意见,只要不动产业主出具该房产虽未办证但未被认定违章和如因违章自愿承担责任的声明,均应予以支持建设。鼓励业主自己投资建设分布式光伏,引导和鼓励企业自建光伏发电系统,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资分布式光伏建设。
针对验收并网难问题,应当优化验收流程,加快并网成效。建议将验收部门主体从发改、执法、供电部门,改成发改、住建、供电部门。建议从验收制改成竣工备案制,以设计、施工、业主三方验收并承担终身职责,将执法验收改成住建备案。如住建部门在光伏建设竣工备案时发现存在利用光伏架空另建违章问题,应移交综合执法部门,对确属违章的建设予以整改或拆除。
另外,还需加强技术学习和指导,全面铺开光伏建设。指导严控成本,对于有条件的建筑,在南侧、东侧、西侧外墙也可以积极鼓励推进分布式光伏。积极同步推进分布式储能,充分利用峰谷电价调节供电效果。加大力度对于分布式光伏在新建建筑中的推广,降低综合成本。光伏建设完成后,住建部门应指导建筑节能综合评价,申请上级综合补助。
市人大代表、浙江腾腾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 滕敏亮
推进我市新能源产业发展,加快产业提质增效
“十四五”期间,国家把光伏、储能等新能源定为清洁主体能源。浙江省是首个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温州为加快清洁能源应用,先后出台了各种激励措施,有效推动光伏、储能等产业的快速发展。
根据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制造业千企节能改造行动方案(2021~2023)的通知》文件要求,新建厂房屋顶光伏安装比例需达到100%,现有建筑物可利用建筑屋顶安装比例需达到60%以上,每年新建园区分布式储能项目5个以上。而实际上温州新能源覆盖率与政府完成规模化开发试点工作仍有差距。
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转型,表明了我市对于实现“双碳”目标的决心。根据我市电力部门统计,截至2022年12月底,温州市共有2864家企业安装光伏发电系统,总容量为85.8GW,年发电量约为6.1亿度,约节省煤炭24.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量60.8万吨。绿色低碳转型任重而道远。
为推广电力储能项目,建议相关部门深入了解导致电力储能有关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熟悉产品的安全性能,做到科学研判。同时借鉴省发改委编制的《浙江省新型储能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推动储能产业快速落地。
将新能源实施情况作为重要加分项,列入相关企业科技发展、评先创优等考核项中。同时加大新能源补贴力度、延长补贴年限,在夏季用电高峰期,对已安装光伏、储能的企业,在其用电容量标准达到最低的情况下,放宽限电限产的限制,鼓励清洁能源发展。
来源:温州都市报
原标题:新能源产业如何抢抓机遇? 绿色发展怎样让温州更美?
围绕“聚焦聚力绿色发展 全力推进美丽温州建设”,市人大代表说想法提建议
记者 蔡挺 谢锦哲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
-
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隆重开幕
要闻02-09
-
市人大代表围绕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聊愿景提建议
代表在线02-09
-
“两会”律师界代表委员给出专业性建言献策
社会02-09
-
从两会驻地“数字黑科技”看智慧城市建设
社会02-09
-
温州法院:融入社会治理大格局 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
社会02-09
-
温州市检察院:助力法治中国示范区先行市建设
社会02-09
-
苍南“壹加壹”拟奔赴土耳其 公安“绿色通道”助跨国救援
社会02-09
-
假借转包工程诈骗18万 民警历时半年追回款项
社会02-09
-
网红“泥人”冯定远:把群众当成“自家人”
社会02-09
-
12岁女孩违规骑车载妹妹遭车祸 法官这样调解
社会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