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经济学泰斗厉以宁辞世,与温州颇有渊源

经济学泰斗厉以宁辞世,与温州颇有渊源

温州网 2023-03-01 08:51:22

  人物名片: 厉以宁,我国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论的学者之一,多年来关心关注民营经济发展,参与推动非公经济“36条”。他主持了《证券法》和《证券投资基金法》的起草工作。在2018年中央表彰100名为改革开放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名单中,厉以宁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 图中从左至右分别为:陈凌、厉以宁夫妇、原浙江省劳动厅厅长金汝斌(亦为厉以宁学生)。

  温州网讯 2023年2月27日19时31分,著名经济学家、杰出的教育家、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因为长期研究民营经济,尤其是市场经济改革发展,早在上世纪80年代,温州就进入了厉以宁的关注视野。他曾来温考察调研,并高度评价“温州模式”。

  2月28日,记者联系上厉以宁的“爱徒”——温州女婿,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经济学会理事陈凌,以及曾于1994年采访过厉以宁的温州媒体记者吴智勇,力求还原和展现厉以宁的为人师表、学者风范和诗人情怀。

  上课深入浅出,坚持教学为先

  早在2002年,陈凌就入选了“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培养计划”,如今在企业治理方面颇有建树。与恩师厉以宁的初次相逢,还要回溯到1987年。彼时,他从全国100多名报考生中脱颖而出,成为当年厉以宁招收的7名研究生之一。

  “厉老师上课时旁征博引,深入浅出,让原本晦涩的经济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字字珠玑。每次上课前他都会言明课堂分几点、讨论何问题。一讲完,下课铃声准时响起。”陈凌回忆,“后来我也做了老师,才知道其中不易,越发钦佩。”不少经济学爱好者慕名而来旁听厉以宁的课,原本三四十人的小课总是上成了一两百人的大课。

  “也是那年,我上了一门厉老师的比较经济史课,对国外经济感到很新鲜,就拼命做笔记。结果一堂课听下来有时腰酸背疼。”陈凌说,直到2003年,这部分内容被陆续整理出版。时过境迁,如今再细细品读,仍惊叹其系统性和完整性,也更能体会到对中国当下经济发展的参考价值和显著意义。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厉以宁开始越来越多地担任社会职务——1988年到2003年连任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此后又连续三届当选全国政协常委,并承担不少政府咨询类工作。也是在这期间,厉以宁来温赴苍南等地考察调研,深入关注温州经济发展的规律与方向。

  “但厉老师有一个规矩,这部分工作行程要根据教学时间来安排。”陈凌说,“那时他已是北大经济管理系主任,但每个学期至少还要上一门课,且授课质量极高。”

  坚持长期写作,重视社会调查

  打开厉以宁的著作列表,让人惊叹他旺盛的工作精力和著作产能。

  他的《西方经济学》几乎是国人全面深入了解西方经济学的启蒙书籍。吴智勇曾于1994年采访过当时来温考察的厉以宁,被赠予《西方经济学》一书。

  “好像给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我深受启发。”温州本土经济学家马津龙同样表示,厉以宁的《西方经济学》是他进入西方经济学世界的领路人。

  外人看来的“耳目一新”,来自厉以宁的长期积累。“1955年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的20多年里,厉老师潜心研读,做了非常深厚的系统性理论积累。“陈凌说,”正是有了这样的基础,厉老师直到80多岁依然笔耕不辍。他还有打腹稿的习惯,常年保持日均2000字发表内容的写作强度,是经济学家中的高产学者。”

  随着更加深入地参与政策制定,厉以宁从“破万卷书”时代,逐步进入“行万里路”阶段,开展诸多实地社会调查,足迹遍布全国各地。

  接受吴智勇的采访,正是厉以宁来温考察民营经济发展之时。“当时他对‘温州模式’,包括对温州个体工商户、民营经济的发展,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吴智勇在回忆那次采访时说,“后来我们从他对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健康发展的研究论述中,也得到了诸多启发。”

  后期,厉以宁还重点关注农村发展问题。他提到,在温州、台州等地,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兴办了许多股份制企业,把大量闲散资金导入生产领域,解决了成千上万人的就业,从而造就了20年来每年两位数的GDP增长,这些地区的农民更是早就富裕起来了,因此说明“股份制在农村一样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厉老师提的政策建议很贴地气,都能落地。”陈凌说,“因为他既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也非常注重实践。”

  称赞温商精神,关心企业家发展

  厉以宁长期关注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发展,并为此“鼓”与“呼”。

  2017年,厉以宁在《人民日报》发表《中国发展需要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提出要完善对企业家的容错帮扶机制,拓宽企业家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管理社会公共事业的渠道,加强对企业家的正面宣传。

  2019年9月,88岁高龄的厉以宁在家中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非常欣赏温州商人的创业故事,认为他们务实,能抓住商机,所做的生意可大可小,大到机床、船舶等设备,小到纽扣、针线包、酒店牙具等,甚至外国选举时用的小旗子,只要有市场能赚钱就都做。而且,温州的企业在发展之初不以利小而不为、不以利大而恐惧,敢于冒险、富于进取,为了企业的发展可以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勤于动脑、善于抓住商机、勇于向外开拓市场,是企业家创业时代的楷模。

  这些观点和建议,近年来也在温州的创新实践中得到充分验证,为优化营商环境创造不懈动力。比如,温州创建“两个健康”先行区,率全国之先将每年11月1日定为民营企业家节等。

  终身爱好写诗,对文史充满好奇

  在厉以宁的出版物中,除了经济学著作,还有诗集。

  他对诗词的兴趣,源于中学时代,后来成为终身爱好。

  201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厉以宁诗歌全集》,按照时间顺序整理和收录了他自1947年以来的所有1400余首诗歌,既有山河江海、家国情怀,也有岁月跌宕、人生忧欢。

  “通过这些诗歌,我们可以读出厉老师在不同时代、不同际遇的所思所想,对年轻一代,如何面对自己的人生,启发良多。”陈凌说。

  1994年,厉以宁来温考察也曾留下一首《七律·雨中游南雁荡》。当年,吴智勇还曾作为向导陪同厉以宁夫妇游览江心屿。“江心寺门口的对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我把几种读法读给他们听,厉老特别感兴趣。”吴智勇说,“厉老不仅对经济现象,对我讲的温州历史文化也很感兴趣,问了我很多问题。”

  厉以宁夫妇的伉俪情深也给吴智勇留下了深刻印象。“夫妇二人非常平易近人,非常恩爱。他的夫人会轻声细语提醒他饭后吃药,注意身体。”吴智勇说。

  厉以宁的深情,也可以从诗歌中窥见一斑。从青春年少写到满头白发,夫人何玉春是厉以宁多首诗词里的主人公。1958年春节,厉以宁和夫人何玉春在北京结婚,遂作一首《浣溪沙·除夕》。2008年,正值两人金婚纪念,厉以宁再填七绝一首:“携手同行五十秋,双双白了少年头,凄风苦雨从容过,无悔今生不自愁”,回顾了两人五十年的深厚感情。

  斯人已逝,幽思长存。吾辈当常怀先辈之志,接续奋斗。别了,厉老!

  来源:温州都市报

  原标题:经济学泰斗厉以宁辞世,他长期关注民营经济发展,与我市颇有渊源——

  欣赏温州文化 点赞温商精神

  记者:杨晓宴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张湉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