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碇步桥在春晚出圈之后,温州泰顺溪东村动静大了

碇步桥在春晚出圈之后,温州泰顺溪东村动静大了

学习强国 2023-03-26 10:10:12

碇步桥下,溪水悠悠。

  央视兔年春晚,一曲舞蹈《碇步桥》,拉开了春的序章。朱洁静领着一众女舞者坐在碇步桥上的曼妙舞姿,让全国观众第一次领略到了碇步桥的魅力——原来那一块块规整排布的石块,也是江南诗意的灵性表达。

  作为节目灵感的“缪斯女神”,温州泰顺仕水碇步桥迅速“出圈”,吸引游客纷至沓来。人们爱碇步桥,爱她终日与山川溪流相伴的岁月痕迹,也爱她背后的乡愁和烟火气。

  在央视出圈两个多月之后,循着春光,我们走进泰顺仕阳镇的那座仕水碇步桥,感受发生在它身上的那些,光阴的故事。

  

  从杭州去往仕水碇步桥的路,不算通达。

  桥,位于泰顺县仕阳镇溪东村。动车先到苍南站,转中巴抵达泰顺县城罗阳,再搭车去距离县城一小时车程的仕阳镇溪东村。即使每一站发车时间都环环相扣,也要花费六七个小时。

  所幸,正是春光烂漫时,往山里走,满目皆绿,花草盛放,山风清新,吹散疲倦。

  出现在眼前的仕水碇步桥,石磴高低错落,简洁而有诗意。如同黑白相间的琴键,在溪面上弹奏出灵动的咏叹调。她静静地伫立在山野之间、溪水之中,已经有两百多年了。

  她原本就是静静地待着的,直到今年除夕夜。

  除夕那天下午,仕阳镇党委委员陶津菱刷到了央视春晚的节目单——咦,舞蹈《碇步桥》。

  她搜新闻,果然,舞台灵感就来自身边这座每天都会经过的仕水碇步桥。

  仕阳镇是泰顺县南部地区的中心镇,仕水碇步桥全长146米,共223齿,是仕阳镇渡过仕阳溪最主要的步行桥梁,也是我国现存保留最完好、最古老、最长的古代碇步桥。泰顺碇步众多,但因仕水碇步具有代表性,影响力最大,2006年成为全国文保单位。

  除夕当晚,舞蹈《碇步桥》播出。舞蹈极度唯美,桥与舞交相辉映,那独特的江南气质,让舞蹈瞬间出圈。自然,碇步桥也出名了。

正月初一,桥头站着许多老百姓。

  正月初一是个大晴天。整个白天,桥头都站满了村民,大家的眼睛齐刷刷盯着碇步桥的方向。

  在等什么?等人。

  人来了,先是本村的、本镇的,再是泰顺、温州的,还有来自福建、杭州、上海,甚至更远的地方。春节期间,仕阳镇涌入了5万多游客,其中有3万余人来到仕水碇步桥,游客量同比增长849%。

  自豪感在溪东村的村民间传递,但陶津菱心里不定。游客们走到桥上打卡拍照,不过半个小时就走了。

  每天来的人那么多,还能看点什么?陶津菱想到了碇步龙。

  泰顺碇步龙,起源于溪边的朝阳村,有着和碇步桥差不多悠久的历史,已经成为国家级非遗。在碇步上舞龙,尤其是夜间舞龙,灯光与水波交错,美不胜收,被称为“国宝上的国遗”。

  正月初四,舞龙表演开始了。那天,碇步桥上同时出现了两个乡村的龙,一条溪东龙,一条朝阳龙,红色、黄色的两条蛟龙在高低不平的碇步上起舞,龙随珠动,上下腾挪,左右回旋。唢呐、锣鼓、花炮喧天,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正月里,两条碇步龙一起“斗舞”。

  在碇步上舞龙,是一项费力的活动,从“开龙门”到“关龙门”,有60多个套路,一套舞下来,常常是汗流浃背。这些舞龙的村民,平时是运输司机、森林消防员等,各有其事。只有逢年过节,才为舞龙而聚。

  碇步桥出名了,溪边两个村的舞龙队自发地“卷”起来,大家铆足了劲,一连演了好几天,场面热闹非凡。

  舞龙队表演的同时,迅速集结起来的舞蹈队在辛苦排练。

  “90后”王烊烊和饶雨晨都是溪东村人,从小在碇步桥边长大。她们从这座桥走出大山,到外地求学,又回到泰顺,在一家培训机构教舞蹈。

  春晚节目一演完,她们就在微信群里接到了村里的通知:这支舞能不能跳?

  和她们一样接到通知的,还有来自全县的14个姑娘。她们被集结起来,先是自己对着视频学,又跟着舞蹈老师练,直到把春晚上的那支舞学会。

  元宵节前一天,舞蹈队换上统一的服装,扎好长辫子,来到碇步桥上,现场跳了一曲。这些从小伴着绿水青山长大的女孩子,青春靓丽,质朴洒脱,清新自然。“泰顺姑娘现场演绎央视春晚《碇步桥》”,视频发出后,流量激增。

  王烊烊特别高兴,她以为跳舞要离开家乡;哪里想得到,只有回到家乡跳才能出名。她才发现,天天看着习以为常的家乡,原来真是美上了天。

  

  每天唤醒溪东村的,是碇步桥。

  清晨的溪东村,一层轻纱薄雾懒懒地披在仕阳溪上。阳光还没来得及穿透薄雾,桥上就已经开始零零星星地出现灰蓝色的人影。老人迈着稳稳的步伐,一步一个石齿;孩子在高低齿间轻快地跳跃……远远看着,听不见溪水声和人声,可是耳畔分明传来“叮咚”的琴声。

  70岁的林开兰,不知道在桥上走过多少回。

  他做了一辈子老师,大部分时间都在泰顺四中上课。他的家乡是溪东村,泰顺四中,就在溪的西岸。

  他最愿意做的,就是给像我们这样的外地人,讲碇步桥的“前世今生”。

  碇步,正规名称是“堤梁桥”。而村里人提到她,有个更诗意的名字,琴桥——一个个碇步立于溪中,像是琴键。

  碇步桥的诞生,并没有那么诗意。它是山民们追求简单、经济的体现。流经溪东村的溪水洪水季节短,造跨河桥梁并无必要,因此因地制宜造了碇步。也正是因为这种“交通设施”构建便捷,让泰顺人能够轻松通过大山里的纵横沟谷和交错溪流。

  这座200多岁的桥,并不是仕阳溪的第一座碇步桥。听村里老人说,溪东村从明代早期就开始建造碇步,原址在南岸的溪畔至北岸的排心,后来毁于一场洪灾。之后村民多次重新选址修建,又因遭受洪水等反复损毁。

  目前的碇步桥,建于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

碇步桥风光

  古时候修建碇步,必须考虑碇步选址和石条牢固两个因素。碇步选址要在河床较为平缓的地方,石条牢固要考虑碇步石条的长度,石条越长埋得越深越牢固。仕水碇步在被大水数次冲毁后,当地的能工巧匠采用了“睡木法”,重点放在上下游河滩的基础加固上。

  林开兰解释说,就是在旱季水浅之际,以碇步为中心,在南北长约140米,东西长40米的河滩地带,自西至东,由北到南,每隔六七米埋下一排“井”字型松木架子,并在框架内垒筑大鹅卵石,将碇步的根基深埋入卵石,埋入滩下的石磴长度占石磴总高度的2/3,露出滩面的石磴是石磴总高的1/3。在碇步的上下游,打造一张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的河滩加固网络。而松木遇水不烂,又将巨石牢牢捆绑在一起,其性能如同混凝土中的钢筋。这张硕大的加固网络,为仕水碇步屹立百年不倒提供了保障。

  在桥上来回走几遍,的确能体会设计的精巧。高低二级石磴,高的供肩挑者或涨水季节行走,低的可容两人相向而行;中点的地方,两石磴间架设石面,可供人换脚歇息。这种设计具有科学性,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实践智慧。

  石料的选择也颇费巧思,高的用的是白色花岗岩,低的使用的是青石。颜色与石质的搭配,不仅美观,更可以使夜行者可借星月微光对白石的反光而畅行无阻;在涨水时,路人则可清晰地看见水底的青石。

  那天,溪水正浅,低头一看,每一齿高级石磴的迎水面,露出一块三角形的抱石支撑。原来,这是用来加固石磴,缓解水流冲击的。

  林开兰知道的故事多,再问,他便浅浅一笑说,上游“仕水义亭”旁边有十几块碑文,你们可以走过去看看。

  碑是1987年立的,上面清楚记载着清代碇步桥修建时的历史沿革,以及参与筹措资金的村民名单。当时,浙江省文物局拨款8000元,另由当地群众集资补凑修葺矴步,将原矴步的十块碑刻重新竖于南岸矴步头。

  在阳光的照射下,石碑上的名字依稀可辨,诉说着当地人的古道热肠和齐心协力。

  

  随着时代更迭,附近也造起了两座宽敞结实的新桥,但是当地居民依旧会从碇步桥走过。

  桥,仿佛村庄的眼睛,见证了一代代人的生活。

  在林开兰的青春里,碇步桥是夏天的避暑港。每到夏夜,村里人都会带上些“家当”,有的甚至背上门板,睡在碇步桥上乘凉。有时候,一个齿上就有一个人。溪水清凉,大家或坐或躺,聚在一起聊天、嬉闹、吃东西、看星星、谈情说爱,热闹直到下半夜才渐渐散去。

  在王炀炀和饶雨晨的眼里,碇步桥是上学放学的必经之路,是小时候由爷爷奶奶牵着,如今牵着老人走过的温暖传递,是每一步迈开腿,不用看着石墩也能蹦蹦跳跳走完的灵巧熟稔和妙趣横生。

碇步桥旧照。

  这样的人与自然和谐相伴,李佳雯也看到了。

  2016年夏天,24岁的李佳雯第一次来到泰顺。

  彼时,她刚从星海音乐学院毕业,入职浙江音乐学院舞蹈学院编导教研室。和这个刚刚成立的学院一样,新鲜而生猛。

  借着浙江音乐学院成立的东风,浙江一下子涌入了许多年轻的文艺人才。浙江省舞蹈家协会组织了一场采风,走山乡、访民俗,希望能带给大家更多关于江南的灵感。

  李佳雯,就在这支采风队伍里。

  她出生于湖南湘潭,十来岁去了广州学舞。从小在南方水土中浸润的她,对碇步桥这一种桥梁的形态,并不陌生。但眼前的泰顺仕水碇步桥,还是令人惊艳。

  正是夏季丰水季,溪水淙淙,来往的行人稳步过桥,青山绿水之下,人们露出松弛而自信的笑容,那幅人与自然和谐相映的画面,美极了。

  那一天,她坐在桥头,仔仔细细看过桥的人。有乡间玩耍的少年,在石阶上一步一跳,恣意奔跑;有妈妈带着年幼的孩童,一双手牵起无尽的安全感;还有江南气质的少女,款款而来,时不时转头和朋友打闹着……时间,过得很慢很慢。

  回去之后,李佳雯很快创作了舞蹈《碇步桥水清悠悠》。再后来,2023兔年春晚,经过三次打磨加工后的舞蹈《碇步桥》,以烟雨江南的诗画美景和青春灵动的少女神韵,火爆出圈。

  《碇步桥》走红后,很多人都在问,音乐中反复出现的“sasa”是什么意思?

  李佳雯的答案是,那一声声清脆飒爽的“sasa”,一颤一顿,一俯一拧,是水的耳语;一柔一刚,一缓一促,是水的情态;一跨一立,一视一眺,是水的姿态。

  “我们的舞蹈动作有一个晃加膝盖微微颤动,灵感来自于人在碇步桥上行走时会重心不稳。这个不稳的瞬间是特别美的。还有姑娘们坐在桥上,身体上下律动、脚下左右交替点地的动作,代表着人和水、人和自然的关系。”李佳雯说,舞蹈中的动作大多来自于生活,姿态以线性美为主,体现江南的意味和审美。

  其实,碇步桥的美,早就被人瞧见了。他就是《采茶舞曲》作者、我国著名音乐家周大风先生。1958年春天,浙江越剧二团到浙南革命老区巡回演出。周大风看到在仕阳溪中的碇步石道,兴致勃勃地在上面来回走了十来趟,还仔仔细细数了石头。2004年4月,周大风先生又一次行走在仕水碇步桥上。音乐家对美是很敏感的。

  

  人生仿佛一个轮回。过去,人们通过桥走出大山,走向灯火的繁荣;如今,又因桥而返,回溯乡野的美好。

  农历二月二那天,桥头店坪街那家关了许久的茶馆,开门了。

  探出头来的,是“小老板”刘恩娜,一个年轻的女孩。这家茶叶店原本是她父亲的。父亲早就催着她接手家里的生意,她却一直犹豫着。

  泰顺有9万多亩茶园,三分之一面积在仕阳镇。刘恩娜家一直做着茶叶生意,父亲租下了桥头的铺子,简单摆设了一桌二椅,柜子上陈列着自家生产的三杯香、乌牛早等品种。说是茶馆,不如说更像个门市部,把茶叶供给熟悉的客户和邻里乡亲。

  今年正月里,刘恩娜天天跑到碇步桥头观察。看着每天络绎不绝的游客,她觉得,时候到了。

刘恩娜在桥头展示点茶。

  这个三八妇女节,她网购了郁金香、玫瑰等鲜花,自己动手扎好文艺十足的包装,在桥头的凉亭摆出“女神下午茶”迎客。茶馆边上,一株200多岁的玉兰花正在盛放,生机勃勃。

  和刘恩娜一样,想着“时候到了”的,还有陶津菱。她一心一意要留住因为春晚而来的客人。要不要恢复竹筏?能不能在溪流中间设一个拍摄点?下游的芦苇荡比较粗放,要不要稍微修整修整?

  因为碇步桥而来的人,发现了一个由矿坑改造的景点。

  上世纪八十年代,仕阳镇采矿业兴起,出产的辉绿岩远销日本。20多年的开采,形成了一个大峡谷地带。矿山开采曾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但因开采不合理、存在安全隐患而被废弃。2022年,一个旅游休闲度假区开始打造。600名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当起了景区保安、管理员、工程师。

  “我们乡镇有这么美的碇步桥,有矿坑冰城项目,还有上万亩的万排茶园,留住人,大有可为。”仕阳镇党委书记徐春琦很有信心。开春之后,他迫不及待带着干部们去杭州富阳、淳安、桐庐跑了一圈。常态化的碇步龙表演、碇步桥舞蹈表演、茶园民宿等,都进入了规划。他指着溪流西岸简易的停车场说:“今年,先把游客中心做起来。”

  来源:学习强国

  原标题:碇步桥在春晚出圈之后,温州泰顺溪东村动静大了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杨丽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