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从诗词中走出的温产IP

从诗词中走出的温产IP

温州宣传 2023-03-30 10:03:06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景平元年(423),永嘉郡太守谢灵运望着一汪澄澈的水池,写下了《登池上楼》。

  这年春天,“萌新”山水诗在温州萌发。自此,中国诗坛“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

  春意融融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一句,被历代文人争相“抄作业”。它背后的“梦中偶得”“兄弟才情”使得这个诗歌故事更加富有传奇色彩,衍生出各种寓意。

  历经千年,春草池塘从原产地温州走向全国,演变成了一个颇负盛名的文化IP,见证了瓯江山水诗路的源起,也让那一年的温州春天,充满诗意,名垂诗坛。

后人摩刻的谢康乐像 图源:温州文史馆

  

  六朝最重门第,而谢灵运出身于钟鸣鼎食之家。

  唐代诗人刘禹锡有一首《乌衣巷》诗说:“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便是东晋世家贵族王氏与谢氏等族人生活的“高级富人区”。

  在谢灵运出生前,谢家的声望日隆。他的叔曾祖谢安是东晋一代名相,他的祖父谢玄是淝水之役的功臣,受封康乐公。谢家子弟名震一时,才俊辈出。

  淝水之役后的第二年,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年(385),谢灵运在众人的期待中诞生。他是王谢联姻的“结晶”,母亲刘氏是王献之的外甥女。

  作为贵公子,他接受了当时最好的教育。自小聪明伶俐,养尊处优,放纵任性。

  谢灵运是幸运的。作为家中两代单传,祖父和父亲早逝后,他便承袭了祖父的康乐公爵位,坐拥两千户的食邑。

  谢灵运也是不幸的。他出仕之时,父辈守护的司马王朝已经风雨飘摇。这位天真率性的诗人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屡屡站错队,一次次被社会教做人。

  出身市井平民的刘裕,金戈铁马多年,最终改朝换代,建立了南朝宋政权。永初三年(422)五月,刘裕驾崩,长子刘义符即位。谢灵运投奔的庐陵王刘义真“小团伙”随即被权臣拆伙。谢灵运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从帝都建康贬到偏远的永嘉。

  当时,他38岁。

  谢灵运这番赴任,可说是非常苦闷的。好在,永嘉的“山水窟”治愈了他。他到永嘉以后,诗笔大进,为得江山之助。

旧时温州山水 资料图片

  谢灵运打破惯例,让山水升格为诗歌的C位。情深多爱的谢灵运,每游一地,便有山水诗佳作留下。他身在永嘉,但诗名依旧传遍京师。大笔一挥,铺就大半条瓯江山水诗路。

  

  抵达永嘉,时值深秋。岁末,谢灵运生了一场大病,缠绵病榻良久。等到病愈时,已是春光明媚的季节。

  病后的春游,他没有走远。离开官邸两三公里外,谢灵运登上池边小楼眺望,久违的自然风光使他感到格外新鲜可爱。谁曾想,平平无奇、稀松日常的永嘉春光,竟然在这位可爱的天才诗人心中激荡出了强烈的喜爱。

积谷山下纪念谢灵运的池上楼 图源:i鹿城

  池塘四周,嫩绿的新草正欣然成长,柳树周遭或栖息或飞翔穿梭的鸟儿,也正愉快地鸣叫。瓯越的春天就这样有声有色地呈现在诗人的面前,也被他细腻地定格在诗中。

   《登池上楼》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爆款金句总是可遇不可求。“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一句也不例外。

  相传,谢灵运在写此诗时,在梦中得到了族弟谢惠连的“神助攻”。谢惠连也是谢家小天才,据说十岁就能作文。谢灵运每次遇到谢惠连切磋,都会有灵感。

  在永嘉西堂创作《登池上楼》时,谢灵运写着写着卡壳了,苦思无果,他突然梦到了谢惠连,即有了“池塘生春草”。所以,就连心高气傲的谢灵运也常说:“此语有神助,非吾语也。”

  此句一出,历代诗人纷纷打call,五星好评。元代元好问在《论诗绝句》中说:“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

  南北宋诗人兼评论家吴可说:“春草池塘一句子,惊天动地至今传。”明代王世贞说:“最爱谢家池草句”。

  《登池上楼》是谢灵运的巅峰之作,也是中国山水诗的代表作。公侯才子谢灵运以其卓越的才华与高超的技巧,高踞于元嘉诗坛之上。他的诗是出了名的瑰丽繁复,“富艳难踪”,疯狂用典,严谨工整,精工细作,但也艰涩难懂。

  但此句用最平实自然的文字,“白描”初春的景象,清新自然,令人耳目一新,宛如国画中的“留白”,疏朗有度,是全诗的精华。

  这也是谢诗的一大特点:全诗难懂但总有一两句金句永流传,深入人心。

  

  “春草池塘”衍生出了许多文学意象,亦常指代兄弟情谊。因谢惠连昵称阿连,“阿连”一词也荣升为兄弟或者同宗的代名词。

  诗仙李白平生极其仰慕三谢(谢安、谢灵运、谢脁),所以此典他也是频频引用。他曾给从弟送行时吟诗:“他日相思一梦君,应得池塘生春草。”李白还在赠从弟的另一首诗中写道:“梦得池塘生春草,使我长价登楼诗。”

  诗圣杜甫游成都寺院赋诗《游修觉寺》:“诗应有神助,吾得及春游”。诗中的“神助”说的便是谢惠连的“神助攻”。杜甫看着成都的春天,想起数百年前温州的那个春天。谢灵运的不朽诗篇,串联起了一段奇妙的时空。

  白居易一次梦到了其弟白行简(小字阿怜),醒来写诗,也cue到了这段“温产典故”:“池塘草绿无佳句,虚卧春窗梦阿怜。”从弟白敏中寄来新诗,他答诗写道:“昨日池塘春草生,阿连新有好诗成。”

  北宋文坛最著名的兄弟苏轼苏辙自然也没有错过这个“知识点”,苏轼词中写道:“酒阑清梦觉,春草满池塘。”苏辙则有:“池塘草长初饶梦,村落莺啼恰称心。”

  明代,名士陈继儒在长子、次子出生时都有做梦,便根据梦境分别取名陈梦莲、陈梦松。第三个儿子出生时却没有做梦,但偶然得到了唐寅所画的《梦草图》。他想到了谢家兄弟的池塘春草之梦,于是灵机一动,为第三子取名陈梦草。

  相传这个典故甚至传到了日本,被日本室町至江户时代一首劝学诗“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引用。后者也被传为大儒朱熹所作《偶成》。

  自唐代以来,引用这个“温产”文化IP的诗词历代绵绵不绝,蔚为大观。

  1947年,文化学者南怀瑾最后一次回到故乡乐清,吟诗道:“风前含笑问归期,春草池塘饶梦思。”40年后,南怀瑾在酬答故乡亲友的诗中写道:“山河不改寿无凭,春草池塘故里情。”

  池塘春草也演变成了承载温州人思乡之情的文化意象。

图源:i鹿城

  在今天的温州闹市区,有一条窄窄的谢池巷,巷子的尽头有一座小小的池上楼,共同纪念着千年前,天才诗人谢灵运在这里定格的“含情”春天。

  来源:温州宣传

  原标题:从诗词中走出的温产IP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杨丽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