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藏在南洋“蓝海”里的机遇

藏在南洋“蓝海”里的机遇

温州网 2023-04-15 09:21:51

  青山实业位于印尼的纬达贝工业园。图片由青山实业提供

  温州网讯 2023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

  新春首会,浙江提出三个“一号工程”: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地瓜经济”提升能级“一号开放工程”。

  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具体抓手,与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的要求精准对应,为温州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落子布局的“棋眼”。

  置身于世界棋盘,市委市政府把坚定不移推进对外开放作为重大战略,把“走出去”作为关键路径——4月3日至12日,市政府派代表团首站前往东南亚,对接经贸交流合作,为深入实施三个“一号工程”对标问道、探路寻机,让更多人看见、读懂、青睐“世界的温州”,让更多优质资源汇聚助力做强做大“全省第三极”,诚邀全球企业英才“来温州、创未来”。

  循着足迹、跨山越海,记者先后抵达印度尼西亚、越南、新加坡,一路探访温商温企,透过他们的故事,触摸改革开放创新的时代脉搏,给予温州发展更多启示。

  “走出去”和“引进来”

  洞头区小门岛,等待了8年之久的西片千亩土地,终于有了盼头:

  温州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园项目落地后,全球动力电池用三元前驱体制造的龙头企业——格林美计划于本月挂牌开工。

  就在同一周,从东南亚传来多则喜讯:

  在温州市政府和印尼海洋与投资统筹部的牵头推动下,洞头区政府与印尼中哈马黑拉县政府签署工业园区开发合作备忘录;

  温州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园分别与印尼青山工业园、纬达贝工业园签署园区合作框架协议;

  平阳县与越南前江省新福县签约友好交流合作协议;

  温州市驻新加坡(东南亚)商务代表处、中国眼谷新加坡科创中心同时揭牌……

  跨越千里,“千年商港”再次把地瓜藤蔓延伸向南洋,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

  牵手成功的背后,原因有迹可循。

  这是天时。以“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为契机,温州同印尼、越南、新加坡贸易往来越发密切。

  这是地利。地处东南沿海的温州与南洋地缘相近,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温州朔门古港遗址,重现的正是宋朝时期先民沿海上丝绸之路下南洋的贸易盛景。

  这是人和。改革开放以来,70万温州人“敢为天下先”,到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业发展。

  “走出去”,让越来越多温企从国内国际双循环中,找到产业链条和消费市场里的增长点,用“藤蔓”汲取全球化的养分,反哺留在家乡的“块茎”。

  马鲁古海,印尼“大K岛”与“小K岛”隔海相望,一同相望的还有岛上由青山实业打造的两大园区:青山工业园和纬达贝工业园。

  “做原材料行业,核心瓶颈就是资源。印尼丰富的镍资源,恰是我们最需要的。”青山实业董事局主席项光达深知,南下印尼是企业摆脱被动的国际镍价波动局面的最好选择。

  15年奋斗打拼,青山实业逐步建立了全球最全产业链、最齐配套的不锈钢生产基地。

  4月5日,纬达贝工业园的嘉曼新能源有限公司与浙江伟明盛青能源新材料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一纸协议,意味着养分回流——嘉曼新能源将每年提供园区产出的4万吨高冰镍,反哺位于龙湾区的锂电池新材料产业项目。

  两天后,又一份战略合作协议诞生,主角正是越南龙江工业园与平阳县海西镇。双方计划在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人才等领域展开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

  “这将大大提升平阳乃至全市的对外开放能级,是提振温商回归信心的重大机遇。”平阳县投资促进服务中心主任章步胜说。

  龙江工业园,这座从菠萝地里“长”出来的现代化园区,经历近20年风雨,在去年创下450亿元人民币的工业产值。“是时候回报家乡了,我想在平阳再造一个国际工业园。”龙江工业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越南)董事长翁明照笑着向记者吐露心愿。

  打通“华山一条路”

  打破卡脖子技术封锁靠创新,赢得发展的质量效益也靠创新。走通这“华山一条路”,温州从未止步。“跳出温州发展温州”即为路径之一。

  4月11日,在新加坡举行的一场温州—新加坡经贸合作交流会,让温州创新深化的脚步再度向前:中国眼谷与强生、爱尔康、博士伦、阿波罗镜片、AOI、菲特兰签订国际科创战略合作协议,成为中国眼谷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眼谷还年轻,这是我们得到国际头部企业认同的很好机会。”现场见证签约,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集团总院长、中国眼谷理事长瞿佳看到了这次牵手背后的新机,那就是国际合作将让眼谷获得更多全球资源和信息,在技术研发上实现更大突破。

  创新的故事,还在发生。

  青美邦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这家由青山、格林美、邦普等企业联合设立的企业,在青山工业园设立了青美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走进研究中心,记者近距离看到了青美邦的关键研发设施——红土镍矿新能源利用研究中试线。从前到后分别由制样、加料配料、高压反应等模块构成。

  “所有设备都实现了数值化和智能化,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反应体系最全面的中试线。”讲解员的介绍,与墙上“创建世界一流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打造中国印尼合作的亮点工程”的目标不谋而合。

  可以预见,从青美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结出的科研成果,将转化为青山工业园的发展动力。而与青山工业园牵手的温州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园,或将因此受益。

  机遇扑面而来,温州如何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点燃创新这一动能?

  记者走进新加坡国立大学,在深入了解这所连续四年蝉联QS世界大学排名亚洲第一的学府后,心中渐渐有了答案:人才。

  “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温州深知其中奥义。去年,温州医科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签订的联合培养人才协议,让两校达成共识——要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符合未来医学技术发展需求,能将医学与工程相结合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合作仍在接续。从温州大学开设2+2新加坡国际本科项目,到温州商学院与新加坡斯坦福特学院开展合作项目,一次次“双向奔赴”,成为温州育才聚才的生动注脚。

  “我们很期待看到温州与新加坡在贸易投资、产业合作、供应链物流、通道数字化等领域打造合作新亮点。”就像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商务公参钟曼英期许的这般,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新风口下的破局

  新加坡西南部外海的裕廊岛,是新加坡最大的外岛。

  驱车上岛,记者恍若置身花园。目光所及,绿地葱郁、天蓝水清。难以想象,这里竟是裕廊炼油基地。

  壳牌、埃克森美孚、杜邦、巴斯夫……随便一数,光是在这里开设工厂的石油化工巨头企业,就能令人惊叹。

  “新加坡会给龙头企业最大的政策优惠。龙头企业都来了,还愁吸引不来产业链上的配套企业吗?”盛裕集团能源工业部总监陈国明的一番话,揭开了新加坡连续4年位居全球营商环境第二背后的秘密。

  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何尝不是温州研究的重点课题。“吃改革饭”发展起来的温州,深谙改革有“四两拨千斤”之功效。不久前出台的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实施方案,印证了温州以改革破题的决心。

  这是一个蕴藏巨大机遇的时代。在改革攻坚基础上,抢抓新一轮发展风口,去快跑、去领跑,是温州抢滩东南亚的新逻辑。

  当拓市场、抢订单在各地呈现千帆竞发态势,新赛道的比拼已然鸣枪:谁能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谁就越能抢占先机。

  几乎与记者同步,50多家温州企业来到新加坡,抱团参加新加坡SILMO国际光学眼镜展,与260多个国际品牌争奇斗艳。

  在展会中国馆的温州名品专区,浙江通达光学有限公司的200多款眼镜产品整齐陈列。“这是我们第一次正式拓展东南亚市场,先在新加坡试试水。”瓯海区眼镜行业协会会长、浙江通达光学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爱松很看重这次展会,如果效果好,企业将进军日本市场。

  就在同一时间,温州市政府与法国高美艾博展览集团就多元项目合作进行座谈。依托高美艾博作为世界领先展览主办方所掌握的全球资源,若能携手成功,或能为温州下南洋撕开更大口子。

  回眸百年历程,越来越多温州人集聚新加坡,他们凭借百折不挠的精神,蜕变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成为当地不容忽视的商界力量。

  正是这股力量,为中新经贸往来中的温商倾情服务,催生新的能量,循环往复。新加坡温州会馆,就是这循环链上的关键支点。

  走进新加坡芽笼37巷7号,一座古朴的二层庭院式建筑令人眼前一亮。白墙木窗、中式对联,上有牌匾横立:温州会馆。

  这是温州海外“第一馆”,在今年迎来新加坡温州侨团成立的100周年。“侨团让我们聚在一起,同乡之间互相帮助,彼此照顾利益。新加坡政府依法依规办事,在这里创业生活,很安心。”新加坡温州会馆副总务赵伟杰如是评价。

  从百舸争流到大浪淘沙,“改革开放创新”的新长跑已经出发。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记者走访东南亚,探寻属于温州的改革开放创新故事

  藏在南洋“蓝海”里的机遇

  记者:叶凝碧 郑序 吴笑鸣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张湉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