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碗进士索面,什么滋味?
温州网讯 日前,2023全国风筝精英赛(瑞安站)在瑞安市曹村镇火热举行。和天上形态各异的风筝一样有趣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和游客有相同的问候:“进士索面吃了吗?”
不仅是风筝节,每场在曹村举办的赛事和活动,进士索面都是游客们必不可缺的“打卡项”。
索面是什么面?曹村的索面为何特别火?
一
索面,也称“纱面”“素面”“长寿面”,是一种先手工拉成再晾晒的素面,洁白如棉、细长如纱,味道清新、柔韧可口,性平温补、养胃养颜,是浙江的传统特色美食。人们金榜题名、走亲访友、婚嫁添丁、老人祝寿都必选索面作为宴客主食。亲戚朋友上门探望产妇和新生儿,主家也会烧索面款待,叫“吃索面汤”,产妇则每天必吃一碗“索面汤”。
索面,源于汉代的“索饼”,汉《释名·释饮食》载有:“蒸饼、汤饼、金饼、索饼之属,皆随形而名之也。”《九谷考》中记载:“释名之索饼,即今之索面,西北称扯(抻)面。”古人讲的索饼就是我们现在所吃的索面。据《昌化县记》和《湍口镇记》记载,从南朝梁开始,当地百姓就有制作索面的记载,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民间传言,南朝陈的开国皇帝陈武帝设宴庆生,要求官员及宫女各做一道饭菜,不仅要可口、健康,还要吉祥、特色,开宴后陈武帝独独重赏了宫女万顺彩的“长福长寿面”。
南宋末年,永嘉民族英雄陈虞之历时三载在芙蓉南崖扎寨抗元时,就曾用“白纸代素面晾在竹竿上”而计退围攻的元军,当时那晾在竹竿上的素面就是索面,可见索面就已经非常普及了。
索面制作技艺以父子、母女传承的方式代代相传,且以亲带亲、邻帮邻的方式在当地扩散,形成索面生产专业村,瑞安南山、文成龙川、永嘉窑底、青田北山等地都是。
瑞安的南山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索面,目前全村尚有60多户从事索面生产,年产索面约500吨,并漂洋过海,远销东南亚、欧盟、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深受当地侨胞喜爱。
二
索面为纯手工制作,一般在凌晨3时许着手,历经和面、发面、搓面、盘面、拉面、晒面、收面等多道工序,一帘面的制作要经过十几个小时。
传统手工索面制作最怕的是下雨,下雨天面条无法晒干就废了。最难的是放盐,盐是索面唯一的添加剂,盐太多面抻不开,盐太少面就太塌太垂了。最考验功夫的是盘面,将面条架在竹子上,每组60圈,要快速精准地做到丝毫不差。最美的风景是拉面,家家户户都会把装满了面条的面柜抬到空地上,原来粗粗的面线霎时幻化成丝丝缕缕,挺直如琴弦,轻盈似流水,整个山村犹如“半抱琵琶半遮面”的少女,成为一道绝美的风景。
图源:山海食集
经过一天的劳作,晚上就可以煮上一碗香喷喷的“姜酒索面汤”,简单配以大葱、虾皮、香菇丝、鸡蛋等佐料,就香气扑鼻,闻之欲醉,尝之口感韧滑,味道鲜软。正如晋代束皙《饼赋》中形容的,“柔如春绵,白若秋练,气勃郁以扬布,香飞散而远遍”。
过去做索面,是要从小学起的。30岁到50岁是做面的黄金年龄,有了多年的经验,也懂力度的把控。但对于现在无比珍惜青春时光的年轻人来说,这似乎是“亏本生意”,大多不愿意学。随着需求的扩大,有些地方开始用机器辅助生产。长此以往,传统索面制作技艺传承堪忧。
图源:山海食集
三
索面生产专业村那么多,为何瑞安曹村的进士索面能在众多索面“选手”中脱颖而出,打响自己的名号?
曹村的索面有两百多年历史,东岙村更是远近闻名的索面村,普通索面一般竖着晾晒,东岙一带的索面却横着晾晒,远远看去形似宋代的官帽,所以冠之“进士索面”美名。
当索面遇到进士文化,有了文化加持,就变成了一碗内涵面。曹村是全国享有盛誉的人文生态名镇,素有“中华进士第一村”“中国耕读第一镇”之美誉。根据统计,曹村自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七年(1157)至明成祖永乐二年(1404),200多年间一共出了82名进士。进士面馆所在的曹村镇中华进士文化产业园,正是以进士文化为底蕴,融合域内耕读文化、花灯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资源,以进士纪念馆为中心,辐射周边,打造进士文化产业。
进士索面包装联动曹村另一文化符号“花灯”
用文化滋润的进士索面,象征着金榜题名,意味着上进长久。如此好听好兆头的名字,谁人不爱?吃一碗进士索面,吃的是一种小确幸,是对心愿的虔诚,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近年来,借助旅游加持,进士索面又变成一碗人气面。风筝节、“宋韵雅集·曹村奇妙夜”、天井垟风景区、进士文化馆、南拳武术文化园……丰富多彩的赛事和内涵丰富的景点,引来游人如织,哪怕不是专程去吃进士索面,也会将这个美食体验作为打卡项目之一。
面做好了,曹村是怎么“卖”的?
建一座古色古香的进士索面馆,并进一步制定进士索面生产制作标准,确保每一碗索面都质优味美。
充分发挥进士索面馆的品牌IP优势、渠道优势、文化优势,通过索面堂食、索面研学、直播带货、索面预制菜、进士索面宴等多种形式,走出传统农产品溢价新路子。
进士索面馆很涨知识
四
与其说,曹村的进士索面“火”出圈,倒不如说,曹村和进士索面彼此成就。
作为进士索面这个明星产品的“经纪人”——曹村,知名度也显著提升。
乡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
乡土文化的“土”,讲的是基于一方水土,开发乡土资源。形形色色的农副产品,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都是乡村产业发展的独特土壤。中国“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好地方太多了,无论是非遗、文化,还是技艺、农产品,种种特色鲜明、传承美好的东西,都应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金名片。
进士索面,要想走得长远,还不应只是一碗索面。
在深挖文化的同时,要借力新媒介,把农村特色“吆喝”出去。当前,传统手工艺正重回大众视野,手艺人成为短视频平台中一股新的内容势力。通过短视频这种直接、生动、轻松的形式,将传统手工艺的制作魅力展现在镜头下,让人看见时光之美、传统工艺之美。
增强体验感,让传统手工艺摸得着。打造传统手工艺研学体验馆,推出公司团建、田园旅游和儿童研学等新消费体验项目,用“匠人精神”吸引更多年轻人前来“沉浸式体验”,从而以一道工艺带动整村出圈成为可能。
全链条升级,走乡村文化产业道路。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乡村传统工艺要实现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需要各地各部门在彰显特色、优化布局和联农带农等方面下足功夫,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把乡村资源优势、文化优势等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
春天,坐在古色古香的进士索面馆里,吃着进士索面,思绪万千。这碗面,热气腾腾、诚意满满,面的清香背后,沉淀的是春天的希望!
来源:温州宣传
原标题:这碗进士索面,什么滋味?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
-
各地扎堆欧洲招商引资 温州市长为何选择“下南洋”
社会04-18
-
98个项目、4.52亿资金 铺就“温”情答卷
社会04-18
-
走出租房困局,温州怎么做
社会04-18
-
为高质量发展把脉,鹿城有了接地气“创新大脑”
社会04-18
-
永嘉为企业“出海”答疑解惑 本月底将出征俄罗斯抢单
社会04-18
-
只因黑板不够亮,龙港5所中小学被罚
社会04-18
-
只缘这一口“大锅” 文成“拿下”今年省内首个高温日
社会04-18
-
强对流天气今日来袭 请市民注意躲避雷电冰雹
社会04-18
-
温州这位“最帅散步爱好者”,到底有多帅?
社会04-18
-
走私冻品案如同警匪大片 顺藤摸瓜端掉了两个团伙
社会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