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塘河润瓯越
温州古城,是一座水城。滋养这座水城百姓的,是瓯江水与塘河水。
温瑞塘河和瓯江同为温州的母亲河。瓯江因为有个“瓯”字,所以意义上很明了。但是温瑞塘河的“塘河”这个词,在大众眼里,意义却模糊许多。
从另一层意义上说,瓯江,是一条天然流域。自古以来,它基本就是从上游一直过丽水、青田,然后来到下游的温州。但是塘河,在流域形成过程中,却复杂许多。
如何解开“塘河”这个词的弯弯绕绕?
让我们从一场温瑞塘河溯源之旅开始解题吧。
杨冰杰 摄
一
假设,这会儿你就站在“五一”期间五马街头某座大厦的高处。你看到了什么?5月1日,晴,偌大的五马街,黑压压全是人头;5月2日,微雨,这一天,五马街头则被各色的雨伞充满。
那么,市中心周边还有没有一些人少又好玩的地方?
真的有。驱车从五马街出发,避开交通拥堵路段,绕到双屿去往瓯海瞿溪。
到了瞿溪,你会到处看到“三溪”字样。三溪,指瞿溪、雄溪、郭溪三条溪汇流处。三溪,就是温瑞塘河的上游。
三溪深处的盘山公路温源线,是温州自驾郊游的真正宝藏路线。
五月初,从瞿溪山脚上山涧旁的温源路,两旁茂密的竹丛将枝丫往中间靠拢,在公路上方形成了密集的竹枝穹顶。仔细看,林间还不断冒出细长的新笋。
除了竹子,这一带沿路最多的是高大的油桐树。不出半个月,路面就将被随风飘飞的雪白油桐花覆满,形成“五月雪”的落花奇观。
温瑞塘河的主流,就发端于山道旁一个叫泉东川的古老村落。
经泉东川,翻过山头,就是泽雅西岸,也是如今千年纸山保留最多造纸遗迹的地方。
温州,也曾长期以造纸闻名。北宋,温州蠲纸号称“天下第一”。除了蠲纸,还有屏纸。
遥想当年,三溪(瞿溪、雄溪、郭溪)附近的泽雅、藤桥一带山民多以造纸为业。纸品出山,或过藤桥戍浦江的码头,经瓯江水运发往外地;或过三溪码头,经塘河,到达温州古城南门码头,再经温瑞塘河分销各地。
也就是说,早在北宋时期,温瑞塘河就已经形成了发达的水上交通网络。
温瑞塘河沿岸
二
就这样,我们绕开人群边走边游,终于找到了温瑞塘河主流的源头。
那么,下一个问题又来了:温瑞塘河是如何形成的?
让我们把目光拉回整1700年前的温州古城。公元323年,郭璞设计构造温州城。巧的是,同年,瑞安也开始构造瑞安古城,而且,两座古城的城外,都是江海交接之处。
随着城市居民的繁衍,需要越来越多的土地来满足人们的生计。所以,从温州城至瑞安城沿线的海涂旁,人们为了阻挡海潮侵袭,不断修筑河堤与河沟。最终,形成了从温州南门至瑞安东门连贯30多公里的温瑞塘河干流。
1916年温瑞塘河风光 图源:瑞安老照片
1600年前,也就是公元423年,永嘉郡守谢灵运曾在乐清白石写过一首《白石岩下径行田》,其中有言:“千顷带远堤,万里泻长汀。州流涓浍合,连统塍埒并。”
这是当年谢灵运站在白石岩下想象的画面。他看到了连年的饥馑和海潮侵袭导致的田地荒芜。在想象中,他建造了“千顷带远堤,万里泻长汀”的壮观河堤,而让良田遍野的愿望得以实现。
在谢灵运生后数百年间,这样的画面,在温瑞塘河沿线成为现实。事实上,此后随着东海海岸线的不断东移与泥沙不断沉积,温瑞塘河以东的海积平原面积还在不断扩大。因此,宋朝至今的千年间,温瑞塘河已逐渐不再承担阻挡海潮侵袭的功能。
历史数据显示,从公元11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的近900年时间里,温州塘河干流以东从北到南(瓯江河口南岸到飞云江河口北岸)淤积新的陆地向东延伸了近30公里。
也就是说,温瑞塘河离大海越来越远了。
塘河中的瑞安一段
三
北宋杨蟠,于公元1095年-1096年任温州知府。
杨蟠除了将温州城划分为三十六坊,还留下了许多离开后回忆温州的诗。
以下就是其中一首,名为《后永嘉百咏•南塘》:“出门日已晚,棹短路何长。赖有风相送,荷花十里香。”
南塘的夏天,总是与十里荷花最相宜啊。
这首诗,与创作于同一时期的李清照词《如梦令》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朱颖婷 摄
夏天除了荷花,当然还有西瓜。
即便是如今,盛夏时分,你站在温州小南门一带的塘河河堤上,就不时会看到一些装满西瓜的小船停靠在河边。如果你再好奇问一句船主来自何方,他多半会告诉你他来自瑞安汀田。汀田的西瓜,正是经温瑞塘河的水路,来到了温州小南门,如千年前一样。
北宋时期完善的温瑞塘河水运,也造就了温州南塘街的千年繁华。随之而起的,还有热闹的水上市集。
也许你还记得刚刚落幕的温州青灯市集,事实上早在宋时,温州百姓在塘河畔,就是如此赶集的:码头旁舟楫纵横,河岸上货品琳琅满目。
千年前,南塘街上商铺林立,有纸品店、纸伞店、漆器店、瓷器店、瓯柑店……
南宋时,人们将温瑞塘河两侧的泥塘改建为石堤,将河堤辟为驿路,畅通了温州城到瑞安城的陆路交通。
1933年塘河景象 图源:温州文史馆
再回到当下的南塘,你会发现,从南塘到三垟,荷花依旧盛开,运西瓜和瓯柑的小船依旧往来,甚至市集也渐渐回归了。
最后,我们不妨在杨蟠的《去郡后作》里,再回味一下如此这般的温州水城吧:
“为官一十政,宦游五十秋。平生忆何处,最忆是温州。思远城南曲,西岑古渡头。缘觞春送酒,红烛夜行舟。不敢言遗爱,惟应念旧游。凭君将此句,寄写谢公楼。”
来源:温州宣传
原标题:千年塘河润瓯越
作者:翁卿仑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