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见到了什么?
戏腔袅袅盈盈入耳,曲调声声韵韵入味。
遇见戏曲的最初是怎样的模样?戏曲的渊源又是怎样一段芳华?近日,中央电视台《戏曲青年说》“灼见”栏目,推出了四集温州特辑。
他乡纵有当头月,不及故乡一盏灯。当镜头从松台山的上空俯瞰温州城,当《灼见》走进戏曲故里,我们看见了什么?
一
温州戏曲界的精气神特别有劲儿!
有网友评价,特辑里出现的温州戏曲名家身上有着温州人“山的硬气”“海的大气”。
在播出的第一集特辑中,春节戏曲晚会策划、撰稿池浚带着大家走进温州市越剧院的崭新大楼里,黄燕舞院长从《荆钗记》聊起“温州人演温州人(王十朋)”的心灵共鸣,挖掘温州越剧中的南戏遗脉;永嘉古戏台前,永嘉昆剧团副团长徐律及永嘉昆曲名家林媚媚,畅谈永昆《琵琶记》表演的独特之处。
永昆《琵琶记》登上央视《中国戏曲大会》 图源:温州文旅资讯
无论是英姿飒爽的黄燕舞,精神奕奕的80多岁的林媚媚,还是全心全意想把所学传授给后辈的蔡晓秋,她们的举手投足和眉目之间,都铆着一股劲。
这股子热腾腾的劲头来自祖祖辈辈的传承。
拥有歌舞之乡美名的温州人是有能歌善舞“基因”的,千年来对温州民间的“尚歌舞”之风的记载众多,温州人高则诚的《琵琶记》还被明太祖朱元璋评价为“山珍海错,富贵家不可无”。
对温州人能歌善舞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周昭王时期。东晋王嘉《拾遗记》中《江汉二女》一文记述,周昭王二十四年(公元前977年),“时东瓯献二女,一名延娟,一名延娱”。两女的歌声、舞姿十分美妙动人,“辩口丽辞,巧善歌笑,步尘上无迹,行日中无影”。
除此之外,各朝诗词,对古代温州歌舞之风的盛行均有记载。温州人的精神在艺术创作和追求上也有一番自己的天地。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温州人吼出了“四千精神”。被“四千精神”感染的文艺人,一个“敢”字也写进了他们的基因。黄燕舞敢于把新编的大剧交给年轻人挑大梁;在一没人二没钱三没场地的情况下,林媚媚敢于在祠堂“凑”出班底争取机会,迎来永嘉昆曲“挽狂澜于既倒”的两次新生,这就是最好的诠释。
二
“百戏之祖是南戏,南戏故里在温州。”这句口号不是随便叫叫的。
“南戏故里”够格,文化根基延绵。南戏发展至今900多年,仍较多保留“原始基因”。在温州,昆山腔为南戏四大唱腔之一,永嘉昆曲仍是南戏的直接流传形式。
“南戏故里”够味,群众基础厚实。在温州,民间始终活跃着一批戏曲爱好者。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温州成立南戏研究小组,一时间报名者众;九十年代,温州启动“南戏新编系列工程”,南戏新剧本频出,让更多年轻群体喜闻乐见。
“南戏故里”够潮,实力圈粉无数。在温州,从古戏台走来的南戏,为什么没有成为“活化石”,而是追随时代不断发展,越唱越新,正是来自一份守正创新的圈粉能力。
蔡晓秋扛着“天下第一团”的旗帜,打磨“天下唯一团”的内核,寂寞地坚守本地剧种瓯剧的“守正创新”之路;在春晚舞台,温州瓯剧名家方汝将带来新版南戏·瓯剧《张协状元》选段,他将改编后的唱词演绎得更加自然生动,仿佛是当代戏曲故事。
图源:温州市瓯剧艺术研究院
能守正更能创新,秉承着温州地域文化中独特的地方人文精神,引领着温州艺术家们以“探路者”姿态行进在自我改革自我创新中,在文艺界也铸就了闪闪发亮的“温州模式”。
三
温州人管回家叫“走归”。此次特辑,从离家游子“走归”切入,寻找家乡在时代变迁中的变与不变。对于温州的自豪感,是每一个温州人溢于言表的标签。
温州文艺人心中的温州情结也特别浓。永昆、瓯剧无不努力诠释着浓浓的温州味。独特的地域文化,孕育了独特的温州人精神,塑造了温州人难能可贵的家国情怀:阅尽天下,归来仍是温州。
“走归”回的是生长的家乡,也是能抚慰心灵的精神家园。今年2月4日,星光熠熠,世界温州人文艺家联盟成立仪式温暖爆棚。80位温籍知名文艺家成为联盟首批成员,人人都是温州“文化使者”。他们汇聚一堂,致力于推动千年瓯越文化闪耀海内外,展示一个更有诗意、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千年商港、幸福温州”。
“走归”是最能撬动温州人情感内核的引擎。高水平承办的2023央视戏曲春晚是央视春节戏曲晚会开办33年以来,首次将主场移步户外,来到温州,向全国观众献上了一场流光溢彩的艺术盛宴。全网36亿次点击,13亿个点赞。遍布全球的温州人成为最卖力的点赞大使,大家都为家乡鼓与呼,为温州带来前所未有的大流量,全面刷新了温州的城市形象。
“走归”是为了更好地出发。更多接地气、冒热气、有灵气的文艺生产力正在蓄势待发。对时代变化的接纳,对自我成长的鞭策,温州人务实又善于捕捉时机。千年塘河波光荡漾,流淌过历史,滋养着当代,不舍昼夜地前行,便如这一场“走归”之旅,是追溯戏曲的过往,是呈现戏曲的当下,更是奔向戏曲的未来。
让我们跟随《戏曲青年说》“灼见·温州特辑”,在山明水秀间坐而论道,洞见精神,遇见戏曲故里的别样风姿。
来源:温州宣传
原标题:《灼见》,见到了什么?
记者:胡珍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