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琴”为何物

“琴”为何物

温州宣传 2023-05-31 09:39:26

  君子之座,必左琴右书。

  琴,位列四艺“琴棋书画”之首,向来被视为高雅的代表,亦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自古以来,无数文人都把古琴作为一门必修课,“高山流水觅知音”等典故,更是相传至今。

  传承三千余年从未断绝,古琴作为目前仍在演奏的中国最古老的乐器,在当下也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就在这个春夏之交,温州城迎来了一系列以“寻觅郭楚望”为主题的琴事活动,“古琴热”也伴随着夏日到来持续升温。

  那么,琴究竟为何物?关于古琴,又有哪些前世今生在不断书写?

   一 

  相信看着武侠小说长大的国人对古琴应该都不陌生。《笑傲江湖》里震撼人心的琴箫合奏;曲洋挖29座古墓为寻找传说中失传的《广陵止息》曲谱;西湖梅庄地下的琴箫比武;《书剑恩仇录》里的山亭弹声中兄弟会面;《六指琴魔》里可以杀人的琴声等等,无不让人记忆深刻。

  武侠小说里的古琴很神奇,那历史上记载的古琴呢?

  古琴在古代地位很高,一直在热搜榜前沿。相传它为我们的人文始祖伏羲氏所创制。先圣制琴来调和性情,自利利他实行乐教,以平天下之人心。从最初的祭祀用器消融自我沟通天地,到文房四艺之首修身养性,古琴被赋予了太多的文化含义。

  三千余年来,围绕古琴发生的故事数不胜数。《神人畅》的神人同畅;高山流水觅知音的背后伯牙摔琴为知己的决绝;师旷弹琴惊天地泣鬼神的神秘力量;曾经的永嘉郡太守谢灵运“幽独赖鸣琴”的诗文;郭楚望弹琴震起律琯的惊人指力等等,比之武侠小说有过之而无不及。而“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君子无故不撤琴瑟”“左琴右书”“独坐幽篁里”“调素琴,阅金经”等描写古人与琴相伴的诗句更是屡见不鲜。

  今天我们可以从“广陵散于今绝矣”中看到古琴的深度;从唐诗“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董大和十大名曲《阳关三叠》传唱的“西出阳关无故人”里看出古琴的广度。

  经历了魏晋的神秘和唐宋的繁华,古琴慢慢地走向生活情趣化。南宋末年,一位影响古琴史进程的人物横空出世,再次把古琴推上了“热搜”。他就是史称东嘉郭楚望的南宋温州人郭沔,接下来的琴史则多多少少和他有关了。

   二 

  温州古称东嘉,历史上是古琴重镇,以郭楚望为核心的东嘉琴学自成体系。从同时代稍后的平阳人俞德邻(1232~1293)《佩韦斋辑闻》记录的轶闻里,可以看出郭楚望具有非常高超的琴艺。他强大的定力和指力与“六指琴魔”相比毫不逊色。

  郭楚望和他的学生开创了一个时代,南宋浙派影响了后世琴学八百余年。他有《潇湘水云》《泛沧浪》《秋鸿》等诸多名曲名世,而《潇湘水云》则把他推上了历史的高度。

《潇湘水云》琴谱

  虽然以郭楚望为核心的琴学体系在温州本土的传承,目前看来有些隐而不显,但是并不影响它的价值所在。

  自2012年以来,温州民间已经有很多人在尝试重新梳理郭楚望的琴学本土传承体系。他们从晚清《鸣盛阁琴谱》入手,以心法为指导,以“有容”的方式,推行“以琴为师,移情为是”的理念,深入挖掘东嘉尚象琴法,延续了琴学道统。

  在东嘉的琴人中,温州历史上还有一位划时代的人物叫刘伯温。他首创的蕉叶式古琴“蕉林听雨”,现藏故宫博物院,被直接定为“伯温式”,绝对是一项殊荣。

蕉叶式古琴

  因为历史上能够以人名命名古琴款式的位数并不多,“伯温式”古琴开创了一代文人“制器尚象”之新风,也影响后世深远。

  东嘉琴学到了清晚期的温州,琴著迭出。有《鸣盛阁琴谱》(1900年刊刻)、《望山草堂琴学丛书》《乐律金鉴》(1929刊刻)、《桐君录》、《友石山房琴谱》(已收录在《琴曲集成》)等,同个时期有这么多琴谱面世,这在其他城市也不多见。

   三 

  从2003年成为世界性的文化遗产开始,历经2008年奥运会和2016年G20峰会的推介,以及近几次外交场合的亮相,“古琴热”持续不减,爱好古琴、学习古琴的人也越来越多。

  古琴实际上是种木胎漆器,是木工和漆工的结合。作为“中国工艺美术之都”的温州,自古漆器闻名遐迩,还盛产琴材——梧桐。2020年温州文博会曾策划“尾随蕉叶 一斫倾心”温州传统制琴工艺流程展。次年,以刘伯温制琴理念为核心的温州传统制琴工艺被政府非遗立项。

  今年,在建城2115年、建郡1700年的癸卯春夏之交,举办以古琴为主题的“潇湘水云——寻觅郭楚望”系列琴事活动,成为温州当下的一个文化热点。

图源:温州文旅资讯

  不难发现,“古琴热”有个大的背景,那就是传统文化的复兴。特别是近十多年来,正在形成的文化自觉,使人们从忽略自己的文化到重新重视,并且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和加强传统文化。

  “从冷门变为热门,从精英走向大众”,正是近些年古琴文化发展的可喜变化与巨大成果。而如何弘扬古琴文化,以点带面,让古琴在“古琴热”的当下,真正发挥作用,仍然值得我们探索。

  高山流水遇知音,自古知音虽难得,但伯牙子期终究还是相遇结缘,留下千古佳话。

  放下郭楚望的出生地之争,突破琴派的局限,让郭沔成为大家的、天下人的楚望,让更多民间力量参与进来。随着琴事交流的增加,古琴会更普及,传承就会自然而然地发生,也许这就是文化延续的最好方式。

  “众器之中,琴德最优”。重新认识古琴的价值,特别是超越乐器的那一部分。悦己和悦人并重兼容,让古琴更积极地影响我们当下的生活。

  来源:温州宣传

  原标题:“琴”为何物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杨丽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