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豆”一词最早出现和温州有关?
烈日炎炎吃啥好?民间有说,夏吃豆,胜吃肉。豆类是比较难分清的一类植物。
而蚕豆、豌豆对温州人来说,除了难以分清之外,背后更有着不一样的文化意味:
▲蚕豆
“蚕豆”一词最早出现在史料中,与温州有关。蚕豆在宋时还不普遍,连“吃货”苏东坡也不认识。800多年前南宋大诗人杨万里,在与温州好友陈谦等人小酌时,因陈谦提到还未有人专门为蚕豆赋诗,戏作一首七言诗。在诗序中,杨万里还提到在江浙地区人们已经把豌豆与蚕豆混称。(杨万里《招陈益之李兼济二主管小酌,益之指蚕豆云未有赋者,戏作七言,盖豌豆也吴人谓之蚕豆》)。陈谦是陈傅良从弟,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
温州蚕豆还曾助力“舌尖上的外交”,成就一段佳话。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周恩来亲自圈定国宴佳肴,其中就有一道“蚕豆炒虾仁”。当时正值农历正月,而蚕豆多于四五月收获,小小蚕豆一度难住了经办人员。最终,温州平阳“钱仓早”蚕豆解了燃眉之急。
本期,小编为读者讲述这道温州人饭桌上常见的寻常蚕豆的故事。
蚕豆、豌豆、胡豆、佛豆、歪豆、麦箕豆……您分得清吗?
蚕豆是人类最先栽培(石器时代)以供食用的豆类植物。西汉时传入我国,《太平御览》里曾有“张骞使外国得胡豆归”的记载,现在四川某些地方还称为胡豆。据《植物实名图考》记载:“农书谓蚕时熟,故名。”
管干贞《毘陵食品拾遗》云:“蚕豆植陌旁,荚形如蚕,又届春蚕作茧后,四月方熟。”则其得名,原有二义:一状如荚,一言其熟时。《康熙松江府志》卷之四“土产”:“蚕豆,一名寒豆,九月种,明年蚕时熟,故名。”王祯《农书》亦云:“蚕时熟,故名。”
汪曾祺《蚕豆》中:四川叫胡豆,我觉得没有道理。中国把从外国来的东西每冠之以胡、番、洋,如番茄、洋葱。但是蚕豆似乎是中国本土早就有的,何以也加一“胡”字?
查《辞源》,“胡”字还有大的意思。“胡福”:远福,大福。《仪礼·士冠礼》:“敬尔威仪,淑慎尔德,眉寿万年,永受胡福。”胡豆就是大的豆。
民国《平阳县志》“食货志四 物产上 豆菽类”收“蚕豆”:俗名淮豆,有小粒、中粒、大粒诸种。又“豌豆”条:粒圆,俗名麦箕豆,又误称为“蚕豆”。
宋祁《益部方物略记》一卷,书成宋嘉佑间,录剑南方物六十五中,各为图赞,并附注其形状于图下。其一为“佛豆”,赞曰:“丰粒茂苗,豆别一类,秋种春敛,农不常莳。”注曰:“豆粒甚大而坚,农夫不甚种,唯圃中莳以为利。以盐渍食之,小儿所嗜。”马里千认为,蜀音不辩佛胡,故又书作胡豆。鲁迅笔下的罗汉豆,“罗汉”当佛之转语。《辞源》“佛豆”言:蚕豆种子得于云南,滇为古佛国,故名“佛豆”。其实佛也有大的意思。《广雅》释“大也”。又《诗·周颂》“佛时仔肩”,《毛传》:“佛,大也。”故蚕豆为胡豆、佛豆,犹言大豆耳。
汪曾祺《蚕豆》中还说到:蚕豆老了,就连皮煮熟,加点盐,可以下酒,也可以白嘴吃。有人家将煮熟的大粒蚕豆用线穿成一挂佛珠,给孩子挂在脖子上,一颗一颗地剥了吃,孩子没有不高兴的。
鲁迅笔下的罗汉豆和茴香豆
蚕豆(Vicia faba L.)温州人俗称“槐豆”,又“槐、豌”方言同音,异化为“豌豆”,将豌豆(Pisum sativum L.)叫成“蚕豆”。在温州,蚕豆和豌豆的叫法恰好与其在全国的通称相反。蚕豆在温州是冬种的作物。鲜食蚕豆鲜荚采收期一般集中在4月底至5月上中旬。
▲绍兴女生陈文祺创作的连环画《社戏》
蚕豆与豌豆混称,由来已久。今绍兴人称蚕豆为罗汉豆,佐酒者为茴香豆,鲁迅小说中屡及之。《社戏》中: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的。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都是结实的罗汉豆。这篇《社戏》入选了初中部编语文教材,是八年级下学期的第一篇课文。课文对“罗汉豆”注解,就是“蚕豆”。
《孔乙己》中: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
汪曾祺《蚕豆》中也讲到:小时候读鲁迅的文章,提到罗汉豆,叫我好一阵猜。想象不出是怎样一种豆。后来才知道,嗐,就是蚕豆。鲁迅当然是知道全国大多数地方是叫蚕豆的,偏要这样写,想是因为这样写才有绍兴特点,才亲切。
周作人《鲁迅的故家》第二章“百草园”之八“菜蔬”中:这里只有罗汉豆是园里所有的,可以一说,也正是值得说。有江苏的朋友在福建教中学国文的,写信来问罗汉豆是什么东西,因为国文教材中有这名字,没有什么地方查考。他如没有范寅的《越谚》,其查不到是无怪的。我们引范君的话来解说,“此豆扁大,只能用菜,吴呼蚕豆。”上边还有一项蚕豆,注云,“此豆细圆,吴呼寒豆。”总结一句,罗汉豆即是蚕豆,而蚕豆则是豌豆。我以本地人的资格来说话,虽然并不一定拥护罗汉豆这名称 ,但总觉得蚕豆是叫得很不适当的,它那豆荚总有拇指那么粗,哪里像什么蚕呢!
姜西溟是浙江慈溪人,在《湛园札记》中他写道:吾乡人以吴人蚕豆为豌豆,而以吴人所谓寒豆者谓之蚕豆,至今犹然。
尼克松吃过温州蚕豆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抵达北京,受到周恩来总理等中国领导人的欢迎。2月28日,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发表,宣布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在尼克松访华期间,中美双方共举行过四次正式宴会,即:2月21日晚中方的欢迎国宴,2月25日晚美方的答谢国宴,以及2月26、27日中方分别在杭州、上海举行的晚宴。
根据网上查找的资料,美方答谢宴会有一道“豌豆大虾”,上海晚宴有一道“青豆虾仁”。两次宴会出现的“豌豆”、“青豆”,笔者认为均是“蚕豆”。尼克松访华是周恩来总理亲自接待,周总理对吃饭非常重视,北京上海杭州三个地方的宴会菜单都要周总理亲自审核。1972年的2月份在当时正值农历正月,去哪里找新鲜的蚕豆呢?
答案就是——温州市平阳县钱仓镇(今鳌江镇钱仓社区)方家村。
钱仓社区方家村东北靠山,西南平原,主要农作物是水稻和早蚕豆。
那么温州蚕豆是怎样成为周恩来总理招待尼克松的一道国宴菜品的?时任温州地区副食品公司采购供应组副组长的谢品伟,曾撰文回忆当年紧张“寻豆”、“运豆”的幕后故事,以下为部分摘录:
在尼克松到来之前,中央就接待工作做了妥善的安排。以国宴来说,各道佳肴均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圈定,其中有“蚕豆炒虾仁”。时值隆冬,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小小的蚕豆,却被难住了。从北国到南疆,人们倾注了心血寻找蚕豆。最终还是由温州为国宴作出了贡献。当时我在地区副食品公司采供组担任副组长,亲身经历了这一“寻豆”、“运豆"的全过程。
1972年2月15日,壬子年正月初一。一大早,单位值班人员给我送来了一份来自广东省海口市(今为海南省省会)的加急电报。电文如下:“请求支援新鲜蚕豆500斤。”押脚“京蔬”采购员。“京蔬”即北京市蔬菜公司的简称。同日下午,“京蔬”又来电话,他们说,国宴上这道菜,具有特殊的意义,只有幅员辽阔、物产丰富的中国,才能随时品尝到四季新鲜的蔬菜。同时又转达了商业部蔬菜局的意见。不仅“京蔬”电报、电话接踵而来,浙江省商业厅也频频向温州发话,有时一天多达三次。显然,“四季如春”的海南,无法找到蚕豆。
屈指一数,离国宴的时间已经迫近,眼下的紧迫任务是从速寻找豆源。蚕豆的生长季节,通常是秋播,在次年四五月份收获。时虽过立春,浙南大地依然是春寒料峭,朔风凛冽,寒意袭人。何处去寻找新鲜蚕豆呢?
▲周恩来与尼克松在国宴上
“寻豆”工作组立即奔赴平阳。平阳(注:含今苍南、龙港)是温州最南端的地方,曾在麻步一片向阳的山坳里种植过荔枝,而颇有收获;水头,是省亚热带研究所驻地,曾成功种植过香蕉。平阳的气候条件优越,完全有可能找到蚕豆。在平阳有关部门的协助下,在钱仓镇方家村发现了多处长势良好的蚕豆地。当那豆秆上鲜艳的淡紫色花朵和一片片青翠的豆荚,展现在我们眼前时,大喜过望。据悉,这就是素负盛名的“钱仓早”。据当地有经验的老农说,过三五天,净肉可达到豌豆大小,正适合与虾仁配炒。我们迅即将这一喜讯转告“京蔬”,他们听后非常高兴,要求我们务必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供应任务。
如今,在钱仓镇方家村村口进来50米,有一座前进小学。“国宴故事——蚕豆”也被搬到了校园围墙上。
在温州民间,到立夏有吃豌豆和蚕豆的习俗。据说可以壮腰骨。国人讲究“以形补形”,蚕豆等豆类的形状看起来很像人的肾脏,它们也的确可以帮助维持肾脏功能。
立夏过后,天气晴暖并渐渐炎热起来,许多人特别是小孩子会有身体疲劳四肢无力的感觉,食欲减退逐渐消瘦,称之为“疰夏”。因此,旧时立夏温州还有吃蛋的习俗,农民还会吃点桂圆、荔枝、红枣、黑枣和鸡蛋酒等补品,以增强体质,为下一步“双夏”劳动做准备。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
-
实施综合货运枢纽强链补链 温州为何与上饶“牵手”?
社会06-04
-
2023年度温州市级绿色低碳工业园区、工厂名单公布
社会06-04
-
员工名册也是商业秘密 温州启动企业服务月活动
社会06-04
-
变废为宝 温州设立首个大型装修垃圾处置中心
社会06-04
-
赶快入营 在楠溪江山水间享受“漫”生活
社会06-04
-
警方破案!超亿条公民信息被泄露……
社会06-04
-
“元宇宙+图书馆”长啥样?“智慧城市书房”告诉你
社会06-04
-
温八高和英才学校结对 实现“公”“民”共发展
科教文体06-04
-
“泥”们真给力!瑞安民警和消防员接力,坠江老人平安脱险
社会06-04
-
老了才老花?不对!35岁的她就戴上了老花镜
社会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