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文化产业掘金千亿,温州赢在哪?

文化产业掘金千亿,温州赢在哪?

温州宣传 2023-06-12 09:23:57

  西湖以美景著称,淄博因烧烤出圈。在刚刚落幕的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下称“深圳文博会”)上,以“诗画江南 活力浙江”为主题的浙江馆内,青绿色彩构成光影万条,温州展区完美融合在水墨江南的整体氛围中。

“光影万象 水墨江南”演出

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一年一度的深圳文博会被称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温州元素之所以能在此闪耀,很大程度上源自我市文化产业的角色之变——正从过去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模式中的“引导员”,转变为城市乃至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角色。

  

  当文化日益成为新的产业“蛋糕”,善于“掘金”的温州人,开始热衷“搞文化”。他们不仅擅长把“蛋糕”做得越来越大,还能通过探索“新配方”,让“蛋糕”的色香味变得越来越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质量发展。

  螺钿首饰盒、螺钿茶具套装、螺钿漆画、螺钿茶托、螺钿书签……洞头东海贝雕艺术博物馆负责人叶晶晶,此次在深圳文博会上呈现的螺钿文创品及高超的螺钿制作技艺,令人惊叹不已。

  而今,这样的民间博物馆,逐渐变成温州人新的精神收纳空间。越来越多的年轻创业者,开始将目光着眼于文化,重视其带来的拉动作用。

深圳文博会现场 图源:温度新闻

  民间热火朝天,政府则因势利导。数据显示,2021年,温州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24%,文化产业总产出约1100亿元,正式迈入千亿级产业大关……沉甸甸的数据背后,记录了温州文化产业蓬勃强劲的精彩蝶变:

  搭建交流平台,扶持产业发展。通过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办展、办会等有效举措,温州搭建了一批产业交流互动平台。前有连续举办9年的温州文博会,吸引超4600家企业参展,实地观展人次超200万;后有温州国际设计双年展、文化经济新思想发布会、国际(温州)创意设计论坛等一批产业交流互动平台应运而生。还有青灯市集等纯民间的主动探索。

2022温州文博会 图源:温州市文化产业促进会

  推动深度融合,激活产业新动能。创意设计与本地特色产业深度融合,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十分明显。据统计,温州目前规限上文化企业611家,其中,中胤时尚在创业板上市,10家文化企业挂牌新三板,4家企业入选省重点文化企业,7家企业入选省级文化出口重点企业,85家企业入选省文化成长型企业。

  促进音旅联动,引领产业新发展。2017年以来,永嘉围绕音乐主题,潜心打造音旅IP。在楠溪江音乐节火爆破圈之后,大大小小的音乐节也在七都、寨寮溪等试水。未来,温州还将持续引进头部企业和音乐人才,创新演艺模式,争创国家数字音乐产业基地。

  诸多因素的作用下,温州的“文化掘金”之路越走越顺,文化产业“成绩单”也越来越亮眼。

  

  谈及温州的文化产业,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过去,“传统非遗”总是受到最多关注。如今,温州又多了一张新名片。

  本届深圳文博会期间,我市首次以“温州版权”的新身份亮相。在国家版权局举办的“版权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主题展上,“温州版权”首度与“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同台亮相。

深圳文博会现场 陈佩蕾 摄

  作为正在创建的“全国版权示范城市”,我市现场交出的版权成绩单也足够漂亮:截至2023年5月8日,温州市一般作品登记量达29227件,比创建前的2020年增长500%以上,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一;我市现有全国版权示范单位3家,示范园区1家;温州市2021年版权产业的行业增加值为446.47亿元人民币,占全市GDP的5.89%,在全国同类城市中位于前列。

深圳文博会现场 陈佩蕾 摄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版权为核心的提供精神产品生产和服务的产业。因此,发展文化产业需要重视版权、鼓励创新,形成文化创新的环境与氛围。如今,通过版权授权获取利润的方式越来越普遍,不仅鞋、服、眼镜、家具等传统优势产业高度重视研发设计,智能化、数字化的产品日渐成为主角,进而带动软件著作权的大批量增长。

  以奥光动漫为例,版权的激增,让其得以与30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稳定的业务往来。2022年,奥光动漫共取得《版权登记证书》1000余件,版权转化率达80%以上,版权转化值达5亿元,公司营收达2.9亿。

  对版权的有力保护,正不断释放全新活力,让文化产业不断跨越“传统”,走向更加创意化、智能化、数字化的未来,从而积极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引发热烈反响。

  此次深圳文博会上,温州为“诗画江南 活力浙江”省域品牌增添新色彩:朔门古港遗址填补海丝之路港口类遗产的空白;南戏在温州的兴盛发展吸引更多目光聚焦,这些都是传承传统文化、建设现代文明的“硬核”实力。

深圳文博会现场 陈佩蕾 摄

  多年来,温州文创军团一次次踏上这样的参展之路,他们带着大量的“温州元素”出发,又带回许多订单及不同的文化“精髓”,丰富本土文化产业。于温州而言,收获的除了订单,还有提速本土会展业的发展“动能”。

深圳文博会现场 陈佩蕾 摄

  今年是温州文博会十周年,如何让温州文博会这一区域品牌,向“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看齐,激活产业新动能,笔者认为还需从以下几方面探索:

  对于文化传承来说,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是关键。阚螺文化公司的独特贝雕,让国画的格调美不再拘泥于纸张,收获更多爱好者关注。艾叶文化公司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广泛运用于桌垫、鼠标垫等日常用品推向市场,达到极高的转化率。

  对于产业变革来说,转型升级始终是王道。文化产业发展,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内在要求。比如深圳文博会上,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温企奥恩科技让你戴上AR设备,即可穿越千年一键入画,“梦回雅宋”,让文会图、听琴图等作品更活态化,从传统的非遗传承逐渐朝数字化产业方向发展。

  对于城市提升来说,会展创新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止步。助力城市文化IP“破圈”,文博会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性。如何吸引更多力量参与其中,则是一个重要命题。如深圳文博会,凭门票便可换取“免费公交地铁乘车券”、地铁巴士多条线路直达,甚至在宝安国际机场都能感受到由文博会带来的安检便利,诸如此类的创新举措,都让这座城市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通过政策扶持、项目建设、平台搭建、人才培养、机制优化等一系列举措,温州文产未来能达到怎样的高度?温州文博会能否成为更大的区域文化IP?需要参与其中的人们更深入地探索。

  来源:温州宣传

  原标题:文化产业掘金千亿,温州赢在哪?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杨丽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