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设计怎样链接城市未来

设计怎样链接城市未来

温州宣传 2023-06-20 09:25:04

“我看温州可以申报成为2026年的世界‘设计之都’。”在第四届温州国际设计双年展论坛上,前世界设计组织(WDO)主席斯里尼·斯里尼瓦桑先生在互动环节对温州给予了高度期望。

设计的发展和表达,一直是我们社会生活的一种镜像表达。设计的最高立意,莫过于通过无声却有力的国际语言,释放城市可触摸的美好,放大城市精神、城市品格。

当城市装上设计的引擎,“温州设计”能否成为这座千年港城的亮丽新名片?

设计无处不在,可以体现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设计不只是设计者的灵感聚集,更是每一个行走设计中的人的认知糅合。

作为产业链极具增值效应的关键环节,设计还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也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温州国际设计双年展,顾名思义,每两年举办一届。由中共温州市委宣传部、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于2016年发起,是温州市设计行业的学术性展赛活动,集展览、集市、学术交流于一体,常规设置优秀作品展、设计交流集市、设计论坛等板块。

本届双年展以“瓯越文脉 数智未来”为主题,通过展、赛、论,展现文化古城、山水温州、时尚瓯越的温州形象,并注重设计与文化、科技、时尚、产业、经济的融合创新,探讨设计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历届双年展影响面达30个国家和地区,累计2.9万余件作品参赛,可统计参与人数达30余万人次,展会的影响力在国际上已形成一定的知名度。

以展传播、以赛为媒。在温州,不管是深耕多年的最高规格工业设计盛宴“市长杯工业设计大赛”,还是去年发起全球征集的首届“红靴奖”中国国际鞋类设计大赛,搭建起的文化产业、设计产业交流合作平台,已经成为世界深入了解温州文化的通衢,更是将“温州品质”推向全世界的重要平台。

如何让“温州设计”进一步做大做强、成为温州的一张名片和招牌?业界有观点认为,创建“设计之都”不失为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成立于2004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有“文学之都”“电影之都”“音乐之都”“设计之都”“媒体艺术之都”“民间艺术之都”和“烹饪美食之都”七大组别。

其中,“设计之都”组别竞争最为激烈,分量最重、含金量也最高,成为了一座城市获得国际认可的重要途径。目前全球共有43个“设计之都”城市,其中中国的北京、上海、深圳、武汉占了四席。

近年来,温州锚定“千年商港·幸福温州”的城市定位,大力实施文化振兴战略,加快建设“三都三城”,时尚设计之都正是其中一项重要目标任务。

整合推出七大专项支持政策,在设计师落户温州、知识产权申请服务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累计创成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2家、省级中心41家,工业设计发展势头与设计成果转化效益显著增强;连续承办6届“市长杯工业设计大赛”的温州大学,积极回应工业设计产业需求,服装与服饰设计、工业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三个相关专业入选国家一流专业……

今年,温州将借第四届国际设计双年展的东风,成立世界温州人设计师联盟,搭建时尚设计新的平台,出台时尚设计新的政策,营造时尚设计的最优环境,让设计成为温州产业发展新的重要引擎。

刚刚过去的周末,全球设计界的目光聚焦温州——“助推‘设计之都’ 设计推动科技赢商”和“文化提升设计商誉”论坛,这既是一次设计界脑力的激荡,一次设计成果的风采呈现,也是温州借力设计提升城市软实力的又一次展示。

任何一座城市,但凡要建设“设计之都”,就意味着设计将成为这座城市个性、文化、品牌的重要组成。

一座城市的气质,是一群人的文化凝结。文化是城市发展的灵魂和精髓,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融入他们生活记忆的都是文化遗产。不仅要有国际视野,更要因地制宜,保留文化印记,通过与市民共建共治形成城市更新合力。比如,2022年“市长杯”中国(温州)工业设计大赛的奖杯采用了传统木活字印刷的元素、证书采用了细纹刻纸的要素,这亦是对探寻文化深度的一种表现。

图源:温州日报

设计为城市带来的不仅是想象力,还有温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建设“设计之都”的根本目的在于造福人民,它不仅包括设计的善意与友好,还体现在普通人在城市设计中的参与性和共情力。要将设计全面融入城市的产业发展、空间环境、公共服务、民众生活和城市品牌等各个维度。

设计为媒,万物相融。建设“设计之都”,同样离不开各领域的全方位联动。比如推动建设一批“设计+温州”试点示范项目,发展全生命周期设计,延伸设计服务链条;深化工业设计与消费升级、5G+、智能制造、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培育设计创新发展新动能;发起城市品牌性活动,打造区域性“金名片”;持续为温州元素宣传和造势,形成宣传传播的持续性。

我们也期待,一个设计赋能美好时代的图景将在温州得到充分演绎和生动展现,也将成为温州不断超越自我的又一注脚。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