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大博共富工坊”让泰顺峰门村民腰包越来越鼓

“大博共富工坊”让泰顺峰门村民腰包越来越鼓

温州网 2023-07-18 09:19:33

  温州网讯 “蛮简单的,主要是靠心细。熟练了做起来也快,现在只要有时间都会过来。”在泰顺县司前畲族镇峰门村的“大博共富工坊”,70岁的村民夏彩玉熟练地剪除成品西裤上多余的线头。这份工作让夏彩玉在料理家务事的同时,又能有一份稳定的经济来源,让她近年来的生活变得“稳稳当当”。

  在峰门村,夏彩玉能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并非个例。20年来,峰门村打破山区村的地域局限,依托“生态大搬迁”模式走出大山,并通过加快发展养殖中华蜂、引进各类来料加工共富工坊等产业模式,让5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创业,走出了一条“农民下山、产业上山,门前创业、就近就业”的山村特色共富路。

  有数据显示,2022年,峰门村村民人均纯收入达2.8万元。

  “生态大搬迁”模式走出大山,村民生活条件越来越好

  从潥宁高速东坑出口下,车行约半个小时,便能看到这座位于G235国道边上的村子。村口石碑上,刻着“峰门新村”四个大字,其中多出来的这个“新”字,似乎在无声中讲述着峰门村这些年的前后变化。

  “那时候,住的都是山上的老房子,周边基础设施也比较差,遇到刮风下雨天,不是怕断电,就是担心会塌房。再者,就是看病买药不方便,坐车到县里不仅路途颠簸,而且时间又长,前前后后要花上好几个小时。”回忆起当初居住在山上的时光,50多岁的夏兆山感慨万千。

  为改善当地村民生活,2002年,原峰门乡党委政府大胆探索通过整乡移民搬迁的方式“挪穷窝”,以期彻底“拔穷根”。2003年,经过司前畲族镇统筹谋划,“一镇带三乡”异地搬迁正式在司前畲族镇启动,原峰门、黄桥、竹里等三个人口少、位置偏、居住分散的小乡作为一个整体,将打破户籍、农房、土地的限制,统一搬迁到地理位置相对优越的司前镇,并在司前镇建立峰门新村等多个下山搬迁安置点。

  看到前面几批下山村民的生活变化,夏兆山也跟上了搬迁的步伐。2018年,他用了20万元左右价格,在峰门小区三期买了一套面积约120平方米的房子。对于如今的生活,他坦言,出门去超市和农贸市场不到10分钟就到,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了,而这样的画面,他以前从来没想过,也想象不到。“前几年村里还新建了全镇第二所公办幼儿园。以前在山上,孩子要等到七八岁才会送被到学校里,现在小孩子只要会讲话就能送过去。接下来要是有了孙子或孙女,我会天天接小孩上下学。”

  “生态大搬迁”圆的不只是村民的楼房梦。司前畲族镇组织委员黄建表示,从山上搬到山下,改变的不单单是住宅的样式,还有村民的生活方式。随着大搬迁与城镇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资源向着峰门新村靠拢,并先后投资建设了文化广场、文化礼堂、老年人活动中心、妇女儿童之家等共享设施项目,使其周边的配套公共服务覆盖面越来越广。

  在采访中,峰门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圣海还分享了一个好消息,“现阶段,我们正积极推进老年食堂改造升级,旨在进一步优化服务效能,让老年群体吃得好,吃得舒心。”

  特色产业叠加来料加工,村民腰包变得越来越鼓

  幸福的生活,应该是“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的模样。

  地处浙南边陲的峰门村,高山密林的地理特点为这里带来了优越的生态环境。基于此,司前畲族镇通过整合、互换、出租、流转等方式,最大化利用土地、林地等资源,引进企业、发展特色产业,带动村民创收致富。

  前不久,泰顺县百花蜜蜂专业合作社迎来了新一批学员。在这里,学员经过系统学习蜜蜂养殖常识、蜂箱制作、养殖过箱等技术后,便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中蜂养殖户,通过养蜂产蜜实现创收。合作社负责人严立超称,“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将合作社与蜂农结成了利益共同体,既保障了蜂蜜产品品质,同时也解决了养殖户的后顾之忧,提高了他们收入的稳定性。“针对每期培训出去的学员,我们都会实施‘三送三保’政策,即送蜂种、送技术、送蜂箱,保产量、保定价、保回收。如果按20箱的养殖量,每人一年能保底实现2万元的收入。”

  另一家地方农业龙头企业——温州甬泰竹业有限公司则依托司前畲族镇及周边丰富的竹木资源,投资1亿元打造现代化生产线,实现竹产业产品高端化、精细化生产和全竹深度利用,并与镇域内村等12个村签订保底收益入股协议,与6个竹子主产村的种植大户签订“保护价统购”协议,带动12个村集体增收,同时为周边群众提供400余个家门口就业岗位。

  除当地特色产业外,越来越多在外发展的乡贤加入到回乡投资建设的队伍中,带动村民实现多样性创收。当地不少留守人员虽然年纪大了,手上有着纺织相关的技能,但苦于没有合适的产业使其变现。2019年,村民夏念斌带着来料加工的“生活”,成立了“大博共富工坊”,带动50名人员实现家门口就业,年工资发放量200多万元。如今,在党建引领共同富裕的指引下,司前畲族镇峰门新村持续培育引进共富带头人,利用沿街闲置空间在峰门新村打造“共富工坊”一条街,培育引进12家“来料加工型”共富工坊,持续激活富余劳动力。

  司前畲族镇峰门新村的“共富故事”还在继续。黄建表示,现阶段峰门新村正在积极推进“共富产业中心”项目建设,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乡就业创业。接下来,将继续聚焦下山搬迁后的产业发展以多领域、多维度、多视角展现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典型、具体、鲜活变化,为全省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贡献力量。

  来源:温州都市报

  原标题:农民下山产业上山;门前创业就近就业

  “大博共富工坊”让泰顺峰门村民腰包越来越鼓

  记者 陈恩欣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鲍苗苗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