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人活跃杭州亚运会“设计赛道”
周峰的办公室贴满“亚运导航”系统设计稿
温州网讯 外形如玉琮的指示牌,寓意节节攀升;圆角化处理的图标符号,传达温和气息……杭州亚运会温州分赛区比赛场馆已开始出现“亚运导航”标识。昨晚,这个系统领衔设计师、中国美术学院温州籍副教授周峰,历数活跃在杭州亚运会“设计赛道”上的温州人时说,是家乡温州培育了他们,并为他们的设计带来了诸多的灵感。
“亚运导航”调整了千次
在周峰的办公室里,贴满了杭州亚运会指示标识打印稿,在1米外看过去感觉这些设计稿是同一张,然而走近细心观察会发现,每一张都在色彩、字号、字间距上有着微小的区别。
在正式发布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引导标识系统之前。周峰经常带领团队3位核心成员和参与设计的十几位博士、硕士,通宵达旦地调整设计,通常一两天就会出一批新方案,从初稿到定稿,至少调整1000次。
“像亚运会这样的大型赛事,很需要一套引导标识系统方便又准确为观众、运动员等多种人群导航,快速准确地找到自己的看台、座位和通道等。”周峰说,同时,这套设计还要落实赛时功能分区和人、车流线管理,加强赛会景观和气氛营造。
周峰常把设计稿挂在办公园区的室外空间,白天看、晚上看,晴天看、雨天看。周峰说:“我的家乡在温州,夏秋季时常会有台风过境,我甚至要模拟如果台风来了,这组标识牌在风雨中还要让人看得清。”
周峰还主创设计了世界互联网大会会徽、中国美术学院和温州医科大学校徽等。周峰说,美学设计需要一定的文化学习积累和熏陶,他生长在温州乐清,从小读的是谢灵运的诗,看的是雁楠山水,学的是永嘉郡太守王羲之的书法,是家乡深厚的文化底蕴培育了他,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画下“三小只”赛龙舟
昨天,温籍设计师张文主创设计的杭州亚运会吉祥物“琮琮”“莲莲”“宸宸”、方宏章主创设计的杭州亚运会会徽,还出现在当天发布的杭州亚运会纪念邮票图稿上。
吉祥物是大型赛事最受关注的城市文化名片,深受青少年喜爱。2019年4月,杭州亚组委面向全球发出了吉祥物设计征集的邀约,共收到海内外应征作品4633件。经过公开征集、评审、深化修改、互联网查重、报批等一系列程序,张文和夫人杨毅弘设计的“江南忆”脱颖而出。
张文是温州永嘉人,在中国美术学院读完本科、硕士、博士,并留校担任动画专业教师。他和夫人、合作者杨毅弘是研究生同学,也是同事。张文说,他看到征集消息后,设计初稿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但后期修改花了半年时间。
在杭州亚运会,几乎所有项目由一或两个吉祥物来演绎,唯一的例外是在龙舟项目中三个吉祥物是同时出场。“琮琮”在船头击鼓,“宸宸”和“莲莲”各执一桨奋力划船。张文说,杭州亚运会龙舟赛事在家乡温州举办,亲手画下“三小只”共同赛龙舟的画面,让他感到意义非凡。
张文说:“温州耕读文化传承,有对内传统文化的保存,也有对外部的求新探索,在日常设计中,都能给我不少启发。温州设计师在业界非常优秀,众多大型活动、会议、赛事的设计中都能看到‘温州力量’,这与温州人自带的闯劲、开拓性思维密切相关。”
用大数据修正会徽设计
会徽是亚运会最主要的标志。杭州亚运会会徽由温籍设计师方宏章和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袁由敏等人主创设计。
方宏章还是G20杭州峰会主会标设计者之一。他出生于温州龙湾,从小喜欢绘画,曾就读龙湾区艺术学校,后考入中国美术学院,成为班里最年轻的学生。2004年至2010年,他留学柏林艺术大学。
方宏章说,在杭州亚运会会徽设计过程中,团队反复把设计稿和以往的18届会徽进行比较,并梳理了奥运会、亚运会百年形象设计中色彩运用的演变规律,用大数据参考修正,避免了主观色彩的使用。从初版到最终版,他们改了整整3个月,经历了4轮9次方案改动,才确定了杭州亚运会会徽的最终设计。
火炬闪烁温州“青春力量”
在杭州亚运会的“设计赛道”上还出现了温籍青年设计师的身影。分别出生于1996年、1997年的温籍设计师叶信敏、陈信达是杭州亚运会火炬“薪火”设计团队的核心成员。
叶信敏、陈信达在团队中主要负责对接雏形设计、构造初步方案及逆向设计等相关工作。同时,在团队导师包天钦带领下负责对接生产。
叶信敏说:“火炬设计过程十分不易,从概念到实物,团队做了无数次的实验。制作过程对精密度也有很高的要求,既要精美、环保,又要轻盈,便于手持。所有的原材料通过区块链技术溯源,确保了每一把火炬的真实性、唯一性。”
叶信敏出生于温州瓯海,是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产品艺术设计专业的首届毕业生。在校期间,他通过了专升本考试,踏进了中国美术学院的大门。毕业后,他受导师包天钦委托返校参与由中国美术学院工业设计院院长王昀教授担任指导的杭州亚运会火炬设计团队。
陈信达出生于温州鹿城,本科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现为王昀教授研究生,读本科期间加入了杭州亚运会火炬设计团队。
来源:温州晚报
原标题:温州人活跃杭州亚运会“设计赛道”
记者:王若江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