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从S2线回望,古时温州人出行之不易……

从S2线回望,古时温州人出行之不易……

温州宣传、温州三十六坊 2023-09-02 10:34:35

  这两天,随着S2线开通运营,温州人被点燃了出行热情,不少乐清、瑞安市民纷纷约上朋友一起去体验。

S2线开通当日,市民拍下车窗外美景。

  现代轨道交通舒适、便捷,从乐清、瑞安两地出发,都只需30分钟左右便可到达机场。

  时光重回百年前,没有火车、轻轨这些现代交通工具,古时温州人如何出行?人们从瑞安、乐清到现在的市中心区,要经历怎样一段艰难旅程?

  陆路不畅

  近代以前,温州是一个“环山阻海”、相对封闭的区域。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格局,决定了温州的陆路交通非常不便。

1936年的温州城水网密布,一渠一坊舟楫毕达

   所以,当你穿越回百年前会发现,古时温州区域内的联系主要靠水上交通,不管是温州城内“一坊一渠,舟楫必达”,还是城区和瑞安之间“昔时永、瑞商贾皆乘夜航而行,昏而下船,迟明而达”。温州境内有瓯江、飞云江、鳌江三条河流,加上历代人工开凿的塘河,形成了四通八达的水路系统。根据记载,温州内河传统交通工具主要有竹筏、舴艋船、大峃艇、河厢船、虹桥船、大泥乌等。

上世纪30年代,市民坐船外出郊游

  走陆路就辛苦多了。温州境内的陆上道路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朝,历代不断修筑新路。传统陆路主要为驿道,又称官路,多为历代官府修筑管理,专供传送公文和官吏往来之用。也有各地商民修筑的,以方便商旅、行人往来。以温州城区至乐清、瑞安为例:

  城区至乐清

  让我们来看看,古时温州城区到乐清要走多远的陆路?南宋绍兴二年(1132),乐清知县刘默修筑过一条从乐清县城到琯头驿的80里驿道,从县城通恩门出发,途经白溪驿、瑶岙驿、西皋驿,至琯头驿。明万历年间,推官王允麟署乐清县时,继续开辟新路,自琯头经乌牛,越胜美尖北长界岭、罗溪抵港头,过江即至府城永嘉(温州城区)。

乐清白箬岭驿路和瑶岙驿遗址

  据清代光绪《浙江全省舆图并水陆道里记》载,当时自乐清县南门出发,经文昌桥、文虹桥、万吞村、峡门桥、龙首桥、柳市镇、横带桥、白象街、双庙桥、重石村、磐石卫城内到海滨的磐石埠头,长达44里;而自乐清县城西门出发的干路,经下蒲母村、沙乔桥东、下印村北、廿里桥、版塘岭东麓、高岙桥、戴家桥、琯头街至乐清、永嘉交界的滕公桥,道路长达40里。

  温州城区至瑞安

  温州城区到瑞安的陆路,主要有三条。其中西路傍山,是最早的古道;东路沿海滨,三国孙吴建立横屿船屯后更为重要。

塘河畔的头陀寺,塘河驿路清晰可见

  中路是温瑞平运河塘路,五代吴越后成为三地间最主要的通道。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温州知州沈枢发动温州、瑞安两县官员、百姓,疏浚南塘河道、修筑70里驿路。从此,温州与瑞安的陆路交通大为通畅,出现了大儒陈傅良笔下“水行御舻,陆行蹑踵”的繁荣景象。元朝时政府为了获取筑城的石块,曾强令拆除温瑞塘路河岸,道路因此受损。明嘉靖元年(1522),曾修温瑞南塘桥梁47座。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瑞安人洪守一捐资并发起修筑瑞安东门至帆游堤塘40余里,桥梁50余座,温瑞塘路初步恢复并一直作为驿道使用。  温州西向至瑞安古道,则是从瓯海瞿溪雄溪村,过岭上的红枫古道(岭尖有温州与瑞安的分水城)、经泽雅小源村,可到瑞安湖岭镇,长约50里。作为两地陆上的主通道,旧时这里人流昼夜不断,夜晚时山岭上灯火不绝。

  主要交通工具

  古时候,温州人的交通工具以轿子、推车、马车和牛马等牲畜为主。当然,旧时人们陆路出行,使用最多的方式还是靠步行,普通百姓即使是长途旅行、经商运输,也多以徒步为主。

  轿子

温州名医张玉生为坐在轿中的患者把脉

  轿子分官轿、民轿两类,轿内有固定座椅、底部有踏脚木板。官轿做工精细,装饰华丽,按照官位品级,分为两人轿、四人轿、八人轿。营业性质的民轿称为小轿,一般为竹制,轻便坚韧。轿业在近代一度兴盛,各地均有经营轿舆出租的轿行。客商向轿行雇轿,按路程远近与难易情况议价。古时温州有一些轿夫专以抬轿为生计,雇主多为达官贵人,轿夫足健者日行70里,不健者日行约40里。

  

  篼又名竹舆、篼子,形似长靠椅,在温州乐清、永嘉、瑞安、泰顺等县的山区,多作为客运工具或游览之用。 

在温州山区,坐在篼上的英国传教士苏慧廉

  篼一般为竹质,也有木质的,其实就是在竹木靠椅两旁绑上两根长竹竿,前后两头横缚两根木棍,二人肩抬。

  分篷与轿。篷椅四角竖置细竹或木棒,上铺白布遮阳;轿架用竹篾编成,开有小窗供乘客瞭望。

  黄包车

位于今公园路的县城隍庙旧照,路上行驶着黄包车

  黄包车属人力车,相传是清同治六年(1867)日本人发明的,因车身大多漆上黄色而得名。温州引进第一辆黄包车,还与清末大儒孙诒让有关。清光绪三十年(1904)7月,在孙诒让的倡导下,温州第一辆黄包车从上海购入。该车为木质高车轮,车厢为斗形,前有两根木手把可供人力牵引。1904年7月,温州开办人力车行,从上海购入数辆铁皮木轮黄包车,后照此仿制50辆。其后,乐清、瑞安、平阳等县也购置黄包车载客。据《温州交通志》记载,1949年,温州市区共有1154辆人力车。

  参考材料:

  《温州近代交通史研究》丁贤勇、常晓强 著

  《温州第一街——五马街》鹿城文史资料

  部分照片来自《温州老照片》

  来源:温州宣传、温州三十六坊

      原标题:从S2线回望,古时温州人出行之不易……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杨丽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