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木店、棕绷店,曾经的风光你知道吗?听两位老手艺人讲述“守艺”故事
车木店主李定华
棕绷店主徐启妹
温州网讯 市区晏公殿巷口的“宝藏修配老店”面临歇业的报道发出后,引发市民关注,有的热心读者还提供了市区多位老手艺人的线索。昨天,记者走访了位于市区三官殿巷的百年车木老店、位于市区康乐坊的棕绷店,两位年过七旬的老手艺人讲述各自的“守艺”故事。
“那时上班族月薪才30多元,我们做木工一天就有5元收入”
三官殿巷是市区信河街一带的老巷,虽然翻新过,但台阶、门头、窗棂那些古老的痕迹依稀可见。三官殿巷29号是一间有百年传承的车木店,木质的复古店招就出自老板李定华的手艺。
李定华今年70岁,温州市区人,做车木手艺已经53年了。“我这家店已经开了30多年,以前开在仓桥街,手艺是爷爷那辈传下来的,算起来超过百年了……”李定华说,车木技艺是一个“旋转”的老行当,一种古老的木工工艺,过去做一些生活用具、圆柱体的建筑装饰都需要车木技艺。
走进李定华的老店,各式各样的木质工艺品琳琅满目,货架上摆着的大大小小板凳、墙壁上挂着的木榔头、木头柜上摆放着的木质台灯,还有一个个精致的木质茶具,全是李定华近年来做的。打开储物柜,里面几十种不同品种的小木头块,都是做手艺剩下来的材料。李定华说,这些还有用,即便再小一块木头,打磨加工后,都能变成一个小玩意。
“可惜啊,现在这些东西都没人买,我现在就当作爱好,闲来无事做一做,打发时间。”李定华说,现在干这行几乎赚不到钱了,偶尔有顾客慕名而来做一件作品,也只收300元一天的工时费。“早年车木技艺是‘铁饭碗’,不愁没生意,那时候上班族的月薪才30多元,我们做木工一天就有5元收入。”李定华感叹道,以前仓桥街一条街都是靠老手艺讨生活的人,其他的木工店到最后都陆续搬迁或“退隐”了。
“做木工很苦的,没三年磨练,是练不出好手艺的,对于一名优秀的木工来说,木头可以变成活物,能让它‘开口说话’……”李定华这样说。
“纯手工编织,比席梦思透气,特别适合腰、脊椎不好的人”
位于市区康乐坊的棕绷店是最近一个月刚开张的,以前在附近的横井巷开了16年。“这几年生意都不好,一年就卖出20来张棕绷床,藤椅也没人来买了,搬店是为了节省房租,可能过几年店也要关了。”79岁的棕绷老匠人徐启妹啃着实心包说。隔壁开五金配件店的老板说,老人过得节省,一天三餐都吃馒头、实心包,为了赚送货的费用,他拉着板车去给顾客送货。
“以前温州人喜欢睡棕绷床,因为都是纯手工编织的,比席梦思透气,特别适合腰、脊椎不好的人,不过现在已经很少人买了。”徐启妹说,棕绷床卖两三千元,成本就近八成,如果顾客家在鹿城区,他就和老伴一起拉板车运送,这样还可以赚一笔近百元的运送费,这样的送货方式他坚持了30多年。
“以前瑞安马屿来温州市区做棕绷手艺的人很多,现在师傅们年纪都大了,很多人不干了。”徐启妹说,二三十年前,市区望江路、涨桥头一带,卖藤棕制品的店铺林立,如今老手艺渐渐没了市场竞争力,偶尔有追求复古生活的人会寻找他们做一些棕绷床、藤椅等物件。
来源:温州都市报
原标题:车木店、棕绷店,曾经的风光你知道吗?
听两位老手艺人讲述“守艺”故事
记者:金晖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
-
杭州亚运会中国代表团成立 这些温州健儿将征战赛场
科教文体09-13
-
助力杭州亚运会 温商元素如影随形
社会09-13
-
聊聊那些亚运“非冠军故事”
社会09-13
-
以“亚运”为媒,看瓯越大地绘“湖山”
媒体专栏09-13
-
文物回家,山海无阻
社会09-13
-
注意!9月15日,40条公交线路有调整
社会09-13
-
温州口岸恢复肉类进口!2.6吨西班牙火腿来了
社会09-13
-
每组照片背后都有故事——《温州老照片》第四册即将付梓
社会09-13
-
4所在温高校发布新生大数据 一所学校25个“欣怡”
社会09-13
-
温医大来了6599名新生:13个少数民族研究生4个“独苗苗” 2490位“05后” 177位称“佳”人
社会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