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我为《温州大典》修古籍

我为《温州大典》修古籍

温州市图书馆 2024-02-02 10:10:38

冬日的早晨,温暖的阳光爬进温州市图书馆古籍修复室的窗户,柔柔地照在案上的一叠叠古籍上面。古籍修复师卢越麻利地穿上工作服,仔细清洗了双手,把剪刀、镊子、喷壶、毛笔、棕刷等修复工具摆放得整整齐齐,开始一天忙碌的工作。

卢越今天要修复的古籍有点特殊。眼前的这本待修复《四书详说讲文》和边上的《四书训蒙字解》是清代康熙年间瑞安学者朱鸿瞻所著,将被收入《温州大典·历代古籍编·经部》四书类中。

待修复的古籍《四书详说讲文》和《四书训蒙字解》

“这两部古籍不仅是温州四书学著作中比较重要的作品,而且是国内孤本。影印出版需要先对纸质古籍进行拍摄,而这两部古籍定为三级破损,无法直接进行数字化。为了《温州大典·经部》的顺利出版,我们必须先对它们进行修复。”温州市图书馆古籍地方文献部主任陈瑾渊介绍道。

满是虫孔的古籍书叶

一些古籍善本,经历了数百年,不可避免地留下了各种岁月的痕迹。或老化絮化,或霉蚀板结,或水渍火烬,或虫蛀鼠啮,千疮百孔,伤痕累累。

“如此珍贵的古籍,每一步都要小心谨慎,避免出现不可逆的遗憾。”望着一整叠满是虫孔的书叶,卢越一边介绍,一边也似乎在提醒自己。

满是虫孔的古籍书叶

修复一本古籍要经历拆书编码、选配补纸、清洗书叶、调制浆糊、修补书叶、喷水压平、折叶压平、捶平、修边、压实、装订等十余道工序。

工作灯下,修复工作如同一台整容手术般展开。卢越在书叶的虫洞边缘涂上一圈薄薄的浆糊,细心地取一小块略大于虫洞的补纸,缓缓地覆在书叶背后,用指尖轻轻揉按,让补纸与原书叶尽量贴合。稍干后,一个虫洞就算补好了。一张破损的书叶上往往少则几十多则上百个虫洞,这样的程序也会重复许多次,直到整张书叶修复完成。

古籍修复过程

每拿到一本需要修复的古籍,都要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的破损情况,制定不同的修复方案。卢越说,无论是修复前对破损古籍的拍照记录,建立修复档案,还是选配和原书叶纸张材质、厚度、色度相协调的补纸,或是调制合适的浆糊,修复过程中的每一道流程都很重要。修复古籍,是一项和时间赛跑的浩大工程。古籍修复师不仅要具备修复技术,还要集古籍版本知识、古籍保护知识、文史知识、艺术审美等于一身。同时更要对古籍怀有一份敬畏之心。

在卢越看来,《四书详说讲文》和《四书训蒙字解》大部分书叶破损得还不算太厉害,主要存在虫蛀和书口开裂两大问题。在修复时,需要小心翼翼地揭开粘连的纸张,尽量保证书叶的完整。上补纸也是一个精细活,不仅要选择与原书叶材质、厚薄、颜色相近的纸张,在粘贴时还要注意与原书叶的帘纹横竖相一致,达到更加和谐自然的修复效果。

卢越估计,修复一叶《四书详说讲文》视破损情况要耗费一至两个小时不等,平均一天大概修复四、五叶,而全部修复完成到最终装订成册,大概需要耗时两个月。

卢越在细心修复中

“这份工作要耐得住寂寞,我有时一天也说不上一句话。”卢越笑着说,遇到破损严重的书叶,伏案修书可谓“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经过岁月的洗礼,古籍纸张纤维老化,强度降低,有些纸张一翻就会掉渣。所以在修复过程中,既不能开窗,也不能使用风扇,甚至身后不能有人行走,还要尽量屏住呼吸。如果喘气稍微大一点,书叶里的纸屑就会飞起来。由于精神高度集中,一天工作下来,浑身酸痛不已。但是,每当看到破损的古籍经过修复后重焕新颜,如同见到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返老还童。

书叶修复前后对比

“修古籍,会让我的心很平静。就是可以不用去想一些别的事情。我在修复工作中重新找到了这种专注。而且会有成就感,它们原来是那样破破的脏脏的样子,修复后就是一个个干净的孩子……”卢越说当初她攻读复旦大学古籍修复专业就是凭着这么一份单纯的热爱。

古籍承载着民族的历史文化,守护这些文化的实物载体便是古籍修复师存在的意义。不管是善本还是普本,刻本还是稿抄本,都是祖先留下的珍贵的文化遗产。“其实很多藏书不仅仅是为当代人藏的,它也可能是为后世的人藏的。它这个东西由上一代流传到现在,我们总还是要想办法让它留下去,可以交给下一代。”卢越的言语朴实又真诚。“这份工作存在了就证明它有需要。书会需要你,读书人也会需要你,那你就做吧!其实我也需要它,因为我喜欢做这件事情!”

来源:温州市图书馆

原标题:我为《温州大典》修古籍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