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直通车丨暑期实践·温州文成:“新马可波罗”的药香之旅
盛夏药园本草香,学子寻访共富方。近日,在温州市文成县周壤镇外南民族村“华兴·共富工坊”出现了许多“洋面孔”,一行人沿着清幽的小径在“大山课堂”里寻觅着中药材种植助力共富的奥秘,异域风情与传统古韵碰撞交织,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这是温州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新马可波罗实践队在文成县周壤镇领略中医药魅力的一日缩影。以“中外共‘富’约·山海‘药’文成”为主题,由喀麦隆、牙买加、津巴布韦等11个国家的留学生组成的新马可波罗实践队,正在小畲村共赴一场药香之旅。
大山种药材,探寻畲村的“蜕变之路”
家家种畲药、处处飘药香——这是前往“华兴·共富工坊”途中,留学生们的第一感受。到达工坊后,温州市乡村振兴领军人才、工坊负责人雷衍开向学生们简要介绍了工坊目前的种植规模及基本情况,并带领大家上山识药。
“这是黄栀子,在春夏季节开花,具有清热解毒、泻火利湿等功效……”在工坊的畲药园里,各类药材长势喜人。伴随着引人入胜又严谨规范的讲述,留学生们或频频点头、记录着药材的种类及药效,或俯身观察、细致了解药材不同的种植方式。而为何选择在深山之中种植中药材,也引起了大家的好奇。
“过去的外南民族村山高路远,缺乏产业支撑,是典型的贫困村。”雷衍开解释道,“但高山也为我们提供了适宜药材种植的土壤与气候资源,馈赠了农户致富的‘金药匙’。”而今,家家户户种植中药,累计种植面积已达700余亩。去年,在周壤镇党委指导推动下,该村进一步打造“华兴·共富工坊”,以“保底收购”的形式解决农户种植“后顾之忧”,并定期邀请专家学者、科技特派员等药学人才为农户现场授课、提升技能,昔日小畲村摇身一变成为小有名气的药香谷,一幅产业欣欣向荣、群众安居乐业的乡村共富图正徐徐展开。
当农产品碰上直播,探寻畲村“嬗变之路”
“大家好,今天我想向大家介绍的产品是金银花茶,它的功效有很多……”在“华兴·共富工坊”的直播间中,留学生王妃正配合农户开展一场直播。
王妃来自喀麦隆,是温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的大五毕业生,也是即将继续深造的准研究生。“这是我第一次体验直播带货,非常新奇,原来传统的农产品也可以通过网络来进行宣传、销售。”王妃高兴地说,“毕业后,我会回到家乡,利用网络平台,向我的朋友们分享中医药文化,帮助他们更多地了解中药的用法。”
眼下,“华兴·共富工坊”正积极探索电商领域,打造共富直播间,讲解传统中医药文化、分享中药材种植环境与采摘过程,以带着乡土气的直播方式,助力农产品插上“数字羽翼”、飞跃大山。今年以来,带动13户本地农户开展直播助销36场次,累计销售额超40万元。
“在外南民族村,我们看到了中医药文化宣传推广的新方式,也看到了数字化建设在推进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带队老师葛琳如是说。
“中医药+研学游”,探寻畲村“蝶变之路”
将艾草、白芷、丁香等药材研粉装袋,一个散发着幽幽清香又可驱蚊虫的中药香囊便制作完成;用黄栀子水作染料,倒入糯米,捣糍粑活动引得大家跃跃欲试……在阵阵欢声笑语中,留学生们依次参与了各式不同的体验活动。
来自肯尼亚的留学生莉迪亚已是第二次来到工坊。她表示,6月初的栀子花节让她印象深刻,这次的研学活动更是增添趣味,不仅在理论知识上对中药材有了更深的理解,也体验到了中医药产品制作的乐趣。
“在带动农户种植中药材的基础上,我们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做好‘后半篇’文章。通过谋划农旅融合发展,我们盘活了老旧厂房、闲置空地,改造提升成研学基地,找到了共同富裕的新解法。”雷衍开介绍道。
如今,依托党建联建,该村聚焦畲村文化、中药材产业以及高山主体风貌,延伸打造中药材研学基地、康养农家乐、畲村民宿、农事体验等多个游玩节点,今年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超1万人次,带动中药材销售6万余元。中医药研学游正逐渐成为撬动外南民族村发展的重要支点,实现农户增收与乡村振兴的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