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挑了灯,才过完年

挑了灯,才过完年

温州宣传 2024-02-23 09:50:57

一年一度的泽雅周岙挑灯节,在昨晚的春寒料峭和蒙蒙细雨中如期而至,引来男女老少驻足观赏。村里村外,彩灯闪烁,热闹喜庆,年味仍浓。

“过完十五才是年”。在当地人的传统观念里,只有过了挑灯节才算真正过完年,前面所有的热闹场面,都是铺垫。

作为春节最后一席“盛宴”,周岙挑灯极其隆重,也很讲究排场和仪式感。

这灯上的年庆,关注度为何这么高?这一习俗由何而来?其间又经历过多少历史演变历程呢?

图源:泽雅镇人民政府

周岙挑灯有着600多年的“高龄”历史,起源于明朝嘉靖年间。

两个没有神话色彩却极富地方特色的传说,蒙上了它的可考性和可信性,也是它的由来。

一说是历史上人物的作用。相传周岙有个叫周东海的人,当上了右丞相的大官,他在京都看到热闹非凡官民同乐闹花灯的活动,告老还乡后,照搬了做法,组织当地民众,兴起大闹花灯暨挑灯的活动,这一做法延续至今。

二说是泽雅特有产业的影响。泽雅造纸业在鼎盛时期,造纸坊水碓达1000多座,夜间子时有千余盏灯笼在作坊与家门之间的路上移动。为了纪念生产的壮观场面,后来就有了挑灯活动。

作为浙南地区保存最好、最热闹、最有韵味的元宵灯会民俗活动,周岙挑灯自诞生以来,一路吸引着众多民众拥趸,走在当地传统习俗的热辣滚烫里。

尤其是2009年后每年都能吸引万余游客。每逢正月十三,夜幕下几千盏五颜六色花灯绵延好几公里长。除了原先的周岙三个村,沿途又有越来越多的村子加入游花灯队伍,当地家家户户招待客人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有的人家一口气摆上十几桌宴席招待亲友,欢声笑语在门外飘荡……

这个古老的活动,于2016年被列入第五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老艺人周作平被评为第五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挑灯作品《阖家欢乐》入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第十四届民间文艺“山花奖”大赛,《周岙挑灯》荣获2015年“非遗薪传”——浙江纸艺彩扎精品展优秀展示奖,《宫灯》荣获2017年浙江省民间文艺“映山红奖”灯彩大赛铜奖……

五彩灯光的闪烁中,民众欢喜的祝福声里,我们依稀看到挑灯节庆的悠久历史和辉煌的过往。

图源:泽雅镇人民政府

花灯即“竹灯”,用竹篾做灯架,竹纸糊灯笼,竹枝做灯杆。周岙漫山遍野的竹子,不仅是当地人世世代代造纸谋生、生息繁衍的重要来源,同时也为周岙挑灯提供了上好的原材料。扎根于竹,除了熟门熟路、就地取材、节省成本外,也跟当地经济产业的宣传与展示挂起钩来。

周岙花灯各式各样,种类繁多。形状有三角、五角、六棱、四方与八面,色彩鲜艳,光彩夺目。名称上,有扎马灯、橄榄灯、船灯、飞艇灯、莲花灯与生肖灯等等。

每盏竹灯写有“灯语”,寓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五子登科、财源广进、幸福安康等心愿。周岙灯会的最后环节是竹灯挑到终点石马殿烧成灰,化作红红火焰,祈愿生活红红火火,事业兴旺发达,家庭安康幸福,邻里和睦相处。

一根竹子与一盏灯笼的相遇,就是纸山文化的一场盛宴,民间百姓朴素愿景的一个表达,也留给后人巨大的精神财富。

今年新春伊始,周岙公路上空就已挂满三角彩旗和大红灯笼,一些老艺人将自己的灯艺早就准备妥当,以便参与巡游。历经疫情停办数年后的大门重开,当地百姓积蓄着特别强烈的愿望,早早忙开了,去年入冬以来,就开始制扎竹灯业务。

图源:掌上瓯海

周岙挑灯有特定程序和形式。正月十一,大家门前就会披挂两条长长的红绸带,地面一端系上橘子、桂圆、红枣、松柏、万年青、洁净水瓶或“福”字中国结等吉祥物品。临近正月十三,每家都会制扎竹灯,依照每年一盏十二生肖轮值年主题灯的习俗,今年石马殿制作出一盏龙形主题灯,在前面引路。其他各类龙形灯或其他生肖的竹灯同时参与巡游。

正月十三的上午和中午,就有部分村民将自己制作的五彩缤纷的灯笼挑到路边,秀出手艺绝活,也招呼四面八方来客参加猜灯谜活动。

石马殿前三声炮响,竹灯队伍出发了。一人在前鸣锣开道,一人手持水壶,用松柏沾水挥洒净路,两人手举“大闹花灯”头牌走在队伍前列,后面跟着二杆大宫灯、锣鼓腰鼓队、吹打唢呐号班、彩车方阵、七星马队,最后是竹灯、龙灯队伍。所经之处,人山人海,声声欢呼。村民挑出自家的竹灯开始闹元宵。上千盏竹灯犹如移动的灯海,巡游而来,相伴着爆竹声声,礼花漫天飞舞,火堆熊熊烈焰,甚是壮观。整个过程需要两小时以上。

村民们接福也讲究形式,披红挂绿、燂红、摆“路祭”。门前贴好春联迎接挑灯队伍,有的村民早早守在巷弄口等候。挑灯队伍来到家门口时,家家户户燂红接福,每到一家门前都会响起“噼里啪啦”的燂红声,可喜庆了。

图源:泽雅镇人民政府

周岙挑灯流传数百年,使古老的花灯制作技艺得到了传承,在题材上体现地方传统风情,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域特色。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部分原住民的外迁,近几年参与制扎竹灯和挑灯活动的家庭少了许多,工艺日趋作坊化,制灯氛围渐趋淡化。尤其是村里年轻人对挑什么灯、怎么挑,缺乏参与度,导致挑灯形式简化,传统的挑灯年味也随之淡去。

图源:掌上瓯海

从600多年的历史走来,周岙挑灯该如何走向更长远的未来呢?

一是以灯为主的活动项目上做足文章。当下不少地方过元宵时,除了灯会,还增加各种互动性较强的民俗活动。这对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多元化颇有好处。比如,今年周岙挑灯新增的主要活动,有花灯制作体验、纸版画制作体验、泽雅非遗展示、千年绝技打铁花、福迷宫、好运接龙和抽大奖等,还有好吃的纸山美食、围炉煮茶煮咖啡和音乐会等时尚项目。好吃好喝好玩好逛,一样不落,吸引不少年轻人群体。

二是以文为导的内涵传播上立足传统。从古至今,元宵节是一个浪漫的传统节日。在元宵节赏花灯是未婚男女相遇、相知和相恋的绝佳时机。“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诗词中说的就是元宵的相思画面。元宵节也被誉为另一个“情人节”。今年周岙灯会,就别出心裁地举办了“脱单秘方”这样的“爱情”主题新活动,为巡游形式注入更多互动内容。

三是以古为尊的灯会形式上承继有方。凉州的元宵灯会,制作技术一流。精选彩纸的原料和颜料,使用铁丝竹篾、纱线布帛,经过剪、剔、绘、染、扎、缠、绷等工艺,转手变成活灵活现的动物、花卉、瓜果、神话人物等样式各异花灯。制成的花灯,于朴拙自然中见巧夺天工的智慧。随着挑灯民俗文化的延续发展,周岙人的双手也越来越灵巧,把纸山古老的造纸工艺融入花灯的各个表面,如锤竹、捣刷、捞纸、分纸等,制作精良,造型栩栩如生,深受喜爱。

图源:掌上瓯海

来源:温州宣传

原标题:挑了灯,才过完年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