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温外师生讲“意”起研学的故事
温州网讯 “他们有手机,但是很少玩游戏。”“他们有时候下午2点多就放学了。”“他们的学校很小,社区公园就是学生们的操场。”……前不久,温州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温外)20名学子从意大利研学归来,他们深入当地生活,进入学校学习。这是温州市首个“中外中小学语言伙伴学校”项目启动以来,中外学生之间的第一次线下会面。
一场面试:英语不是主要考核指标
2月11日~24日,温州外国语学校20名学子在2名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意大利,学生们被分为四组在佛罗伦萨的Paolo Uccello、Manzoni、Gramsci三所学校以及岗比市的Verga学校进行为期一周的体验,与当地学生一起上课、生活,还去了罗马、威尼斯等地进行学习参观。
“他们都是住在当地学生家里,形成一对一的帮扶机制,沉浸式体验当地的校内课程以及校外生活。”带队老师之一、温外赴意研学访问团团长张跃丰,是温州外国语学校八年级的学部主任,他表示,这样的模式,能让学生们更深刻了解意大利,特别是佛罗伦萨以及岗比两所城市的文化。
此次前往意大利交流的学生主要是七年级和八年级的学生,以自主报名为主,校内组织了一轮面试。“英语不是我们选拔的主要因素,主要是看家长的支持程度和学生自主生活能力。”张跃丰说,意大利的孩子英语一般,所以对英语的要求不高。反而更看重学生的自主生活能力与家庭的接待能力。“中外中小学语言伙伴学校”是有来有往的,根据计划,预计5月份,意大利的学生将回访温州。他们将在校内学习,住宿在学生家中,让两地学生们真正成为伙伴,让校与校之间的合作关系更深入,更加可持续发展。
“在到达意大利当天,学生们一起拍了一张照片,一张张小脸藏着拘谨,但一周后的合照,他们已经笑得很开心。”张跃丰说,如今他们也正在为意大利回访的学生们制订一些特色课程。
一种思考:意大利学生有手机但很少玩
2月12日下午,佛罗伦萨的Gramsci学校为温州的孩子举办了欢迎仪式,学校所在社区的负责人也过来一同慰问孩子们。“这让我感觉,意大利的教育是全社会共同去做的事情。”这是张跃丰抵达意大利后的一大体会。
学生们在上课的同时,张跃丰也走访了四所学校进行参观考察。在Gramsci学校,他看到更多的是人文关怀,这个学校基本每个班级至少会有一名有生理缺陷的学生,他们与正常的孩子一同上学,其他学校也是将有生理缺陷的学生分配到各班级进行正常教育的。
“从基础设施来说,这四所意大利的学校没有温州的学校好,校园很小,一个班级的人数也就20多人,俗称的‘小班制’。”他发现,意大利的学生有手机,但很少玩,手机页面很干净,基本找不到游戏软件,更多是沟通用。因为他们的课余时间基本都已经被安排。
他所参观的这四所学校,都没有操场,即学生的课堂是没有围墙的。比如,课后的体育活动,他们就是在社区公园、广场开展的。“意大利的孩子12周岁之前要学会游泳,这是当地的硬性要求。”张跃丰提到,部分孩子课余时间就要去游泳馆进行学习。除了体育运动,他们还会进行音乐、美术等训练,有时候会到博物馆、美术馆参观,也有去音乐厅看表演等,学习内容丰富。
结对的学校均有陈列学生们的绘画作品,张跃丰特意前去观赏,明显感受到了区别。“我们的学生绘画技巧很强,但缺少创意,而意大利的学生作品线条粗糙,但极具创造性。”他提到,艺术的创作不是40分钟就能完成的,在课程设置上,意大利艺术类的课程所教授的时长相对文化课会更久。
一节课程:长达2小时只讲一道题
意大利的时间与中国很不一样。就时差而言,比中国慢7个小时,他们的课程时间设置很不一样。以Gramsci学校为例,这是一所音乐学校,课程有长有短,短的有半小时,长的有2小时,而这2个小时的上课内容仅仅是一道计算题。
“他们的课程时长没有统一性,更偏向于主观性,是根据教师自己的意愿所定制的。”在经过交流,张跃丰才知道,意大利没有定制的教材,所有的教材都是由任课老师自己去选择的,有点像如今温州开展的校本课程。
不仅如此,其中一所学校学生们没有固定的教室和课桌,老师的教室是固定的,他们实行的是走班教学。
除了基本设置不一样之外,学校老师更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张跃丰举了一个例子,同样的课本知识,意大利的老师会让学生自己去找材料,去了解这个知识点,可以说,课上学生是主讲人。“虽然目前我们在温州也逐步开展这样的自主合作学习,但开展的频次相对还比较少,因为教学内容和进度原因。”张跃丰表示,未来他打算结合实际,也多开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学会放手。
当然,他也提到,相比那边老师到点下课的情况,温州的老师很愿意将时间花费在学生身上,为他们解惑。
学生体验:从不懂拒绝到第一次说“no”
温外八年级学生夏梓岳性格比较内向,第一次出国的她在手机上专门下载了翻译软件,谁知,这个软件压根没用起来。“意大利的孩子主讲意大利语,其实他们的英语也不流畅,所以交流起来不麻烦,如果真的不懂,我们会打手势,能立刻明白我的需求。”
“我最喜欢的是他们的体育课,很好玩。”说起在Gramsci学习的课程,她立马向记者打起了手势,她介绍,Gramsci的体育课是在社区公园上的,一周四节体育课,会打破认知局限。“我们学排球,都是用手去颠,但意大利的体育课,会打破规则,随便你玩,能玩出十几种花样。”
“意大利人很热情。”她还提到,初来乍到,她比较含蓄。无论喜欢或不喜欢,在最初,她都会说“yes”,完全不懂得拒绝。夏梓岳借宿在当地学生家中,住家家庭的父母很客气,很热情好客,看到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会给她,但是她总放不开。经过了两三天的相处,因为不喜欢一种食物,怕浪费,她第一次说“no”,住家的爸爸立马冲过去很兴奋,对她说“你终于肯表达自己的意愿了”。那一天,她才第一次融进了意大利同学的家中。
“他们很少玩手机游戏,但为了能与我时常保持联系,意大利的同学们还下载了‘微信’软件,几个好友组了一个群。”夏梓岳与他们约定了每周六晚上10点打一通视频电话,一起聊聊如今的所见所闻。
来源:温州晚报
原标题:一道题能讲两小时,艺术课时大于主科,学校操场在社区公园……
听温外师生讲“意”起研学的故事
记者:傅芳芳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