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会市如何突围
“当风吹起,河水就有了心事,我要回到柳丝的缠绕,在南宋的百花宴上寻觅。三月初识,春风如是,游船慢慢,哪位是靠岸的你……”
在悠扬的歌声中,一艘花船正载着几位身穿汉服的女子与岸边游客互动,一年一度的白石会市总会选择最浪漫的方式拉开帘幕。
每年农历三月初十这一天,来自温州各地的民间商贩不约而同汇集到中雁荡山下的乐清白石街。畚箕、锄头、酒筛、鱼篓、金漆圆木……平常难得一见的器物纷纷进入人们眼帘,加上各种杂耍、文创、美食,恍若穿越到南宋,走进“清明上河图”。几天之间,近百万人共赴这一场人间烟火。
白石会市成了当地最盛大的遇见。跨越近千年,在春天里相会。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数字市集兴起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商品交易方式,那么,承载“中国式浪漫”的传统会市,该如何传承再生与创新突围,将宋韵文化带回寻常百姓家?
一
会市,又称集市、集场、庙会。
该名词最早出现在《汉隶史晨后碑》:“于昌平亭下立会市。”《三国志》也有“通会市,作邸阁”的记载,说明传统会市很早以前就出现在百姓视野中。
延至宋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形成了市场经济极具活力、文化生活极具魅力的宋韵文化,会市就是重要的标志。“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从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这首流传千古的《青玉案·元夕》中,我们依然能感受到昔日市井烟火的繁华。
追溯中国会市的历史,大多因祭祀而起,与农民的生活、生产有密切关系。传统会市通常在大农事、渔事前后举行,一年中定期举行一两次,每次两三天到六七天不等。
温州历史上因宋室南迁,涌入大量中原移民,同时带来了最优质的宋韵文化,并与温州本土自然环境和人文风情相融合,形成以瓯江山水为参照物,民俗和美食等为特色的瓯风文化,至今在当地传统会市中还有较为完整的保存,其中传承了近千年的乐清白石会市最具代表性。
白石会市开市时间七天,自农历三月初九至三月十五,其中三月初十这天人数最多,在同类会市中开放时间最长,因此人们习惯称其为“三月初十”会市。
陈尚云 摄
白石会市开市期间,不分“早市”“夜市”,从早晨五点至深夜,气氛持续热闹,交易商品多是地方农产品和手工制品,货郎与游人不断变换着角色,叫卖声和嬉闹声相互交织,人们喜形于色,烟火味在春天弥漫,俨然一幅行走的“清明上河图”。
年逾古稀的苍南桥墩村民黄节波,从8岁起跟随祖父到乐清西乡参与白石会市,主要售卖竹制藤椅为主,再将乐清西部大山里的柿饼、蒲瓜干、番薯粉等捎回家乡出售,60多年来从未间断。
一年又一年,老百姓为解决生产和生活物资需要,以子承父业、血亲迭代和老客户循环租赁为主要方式,逐步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交易模式和市场布局。如《宋会要辑稿》所载“市至三鼓……,不得禁止”,白石会市的热情,从历史走来,又若穿越到宋代,从未停歇。
陈尚云 摄
二
从白石会市可窥探宋韵文化的历史样本。
当时,住在海边的渔民家庭每年清明节前后到中雁荡山下的白石镇走亲祭祖,他们带来的海货与白石河两岸、中雁山上的山货进行货物交换,久而久之便形成市集。在其近千年的发展脉络中,至少从三个维度构建起宋韵文化的基本图景。
陈尚云 摄
宋室南迁奠定了人才基础。以宋高宗赵构两次驻跸瓯江口为标志,中原移民带来了先进的文明。在庞大的移民大军中,钱氏一族自钱塘(杭州)迁徙到乐清白石,形成著名的溪山望族,北宋末年创办的白石书塾,培养了包括“钱氏六儒”在内的一大批读书人,促进当地文化教育事业的空前大繁荣、大发展,就连永嘉学派集大成者叶适也曾在白石北山小学舍讲席两年多,为其事功思想的形成注入了白石智慧,白石会市就在这一背景下得以延续和传承。
李少和开山奠定了历史文化基础。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太学博士李少和因爱慕白石山水,追随南朝永嘉太守谢灵运《白石岩下径行田》的足迹,在白石山玉虹洞入道,宋太宗、宋真宗两位皇帝先后三次召见,问以治国和养生之道,并赐额“第一山”,引起朝野轰动。李少和还山之际,朝中重臣纷纷写诗相赠,白石山水从此更加清晰地走到中华文化面前,成为士大夫心目中的“理想国”,为乐清乃至温州带入了一股“文化流量”,让白石会市宋韵文化的内涵得以彰显。
孝廉遗风奠定了社会基础。白石钱氏第五世裔孙钱尧卿孝梯醇行,成为乐清历史上唯一的孝廉。在钱尧卿孝行精神的感召下,乐清西乡白石奉亲之事蔚然成风,行善之举几成惯例。此后千年间,孝行之风在白石山水间弥漫,绵绵不绝,于是白石山有了孝廉山的别名,白石镇则多了孝廉里的美誉,白石会市就是邻乡的慎江陈氏、长林南氏等聚集白石祭祖的基础上形成的。可以说,白石会市承载着乐清人对千年孝行文化的情感归宿和精神寄托。
三
白石会市器物之盛,品类之多,令人叹为观止,曾对温州全域,乃至丽水、台州、宁波、杭州、福州等地客商产生了强大的吸附之力。
春天的中雁荡山下,来自浙南闽北的访客,怀揣“三月初识”的欣喜,带着“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热情,相聚白石。据《乐清年鉴》(1998)统计,鼎盛时期的白石会市共启用店铺两千余家,人流量近百万人。会市期间,几乎挨家挨户设宴,用最古老的习俗、最特色的佳肴、最养眼的戏曲招待亲朋好友,俨然一场百姓的狂欢节。
陈尚云 摄
然而,由于受网络购物平台的冲击,白石会市一度陷入低端、无序和基础设施配套不足的窘境。如何突围?如何走出困境?
对传统会市进行重构。若要突围出圈,需要将传统会市衍生出来的美食、民俗、艺术和生活习惯、语言特色等,进行多次元重构与呈现,打造新场景。今年即将启幕的白石会市,将通过复古市集、非遗市集、美食市集、潮流市集、艺术市集等多种形式,对曾流传于白石会市周边的参龙、道情、斗歌、对口白等民间文艺,细纹刻纸、银漆器制作、蓝夹缬技艺等传统非遗,猪蹄花、清明菓、盘菜生等特色小吃,赋予新的内涵,唤醒人们的会市记忆。
增进青年群体会市粘稠度。年轻人始终是消费的主力。打造年轻态的会市新样式,是突围的路径之一。比如,别出心裁地推出乡村音乐节、花船巡游秀、春日簪花会、咖啡潮市集、线下淘宝汇等深受年轻人喜欢的互动环节,并优化精品旅游线路,让山下市集和山上宿集、田间花果集等实现全方位联动,让白石会市与中雁荡山旅游一体化,多维度打造体验项目,这样的沉浸式体验,让年轻人游有所乐、玩有所念、买有所值、吃有所想。
不断拓展会市边界。“烟火气”是人间最美风景。利用会市流量带动文旅研学、现代农业、假日休闲等关联产业的发展,无疑是实现白石会市再生和突围的重要机遇。“吃”,是任何一场市集都会精心策划的引流方案,白石会市也不例外。一方面,主打美食品牌,即结合白石传统会市吃席的习俗,通过厨娘大赛,推出一桌以本地特色菜为主题的乡村共富宴,作为白石会市主菜系,同时,借助会市流量推动乡村共富,做大、做久白石会市品牌,将千年宋韵文化精彩重现。
来源:温州宣传
原标题:传统会市如何突围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