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溪绿道,串联乡村成大道
李彩云/摄
温州网讯 楠溪滩林冒着新绿,江水澄碧,构成绝美的山水春景图,仿佛现实版的“绿野仙踪”。富有设计感的咖啡屋、民宿等新产业,麦饼、红糖等传统业态,被赋予新的内涵,游客可赶市集、享营地……
把这些风景串接在一起的,是一条长达12.84公里的绿道。如今,这绿道旁的“人间最美四月天”,正在微信朋友圈走红。楠溪山水间,这绿道还串联起楠溪江畔沿线散落的村居,从环境到业态,绿道延伸处,成就和美乡村建设的新路径。
一条绿道,村居串点连线
“楠溪江存在景点多而散的短板,于是我们从2018年开始计划修建这条集骑行、跑步和漫步于一体的绿道,串联枫林千年古城、楠溪江滩地音乐、狮子岩、龚埠漂流码头、新坊湿地公园等景点。”永嘉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建设部主任张衍横介绍,这条绿道还与省级绿道5号枫林段支线相连,形成了长达12.84公里的旅游环线,串联起楠溪江核心景区岩头枫林最佳风景点。
楠溪江绿道工程负责人汤海伦表示,楠溪江是一个天然景区,在打造过程中,尽量保留滩林原貌,将周边景区串点成线。如今,这条蜿蜒在楠溪江腹地的绿道,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周末来露营的游客很多,天幕都没地方搭了,村里的农副产品也不够卖。”镬炉村村民周岩桥笑道。
绿道穿行的自然之美浑然天成,也撬动沿线村居“美颜”。枫林镇镬炉村党支部书记黄少郎介绍,为了把绿道带来的流量引入村内,镬炉村抓住机遇撬动村域环境蝶变:“以前我们是全市有名的‘脏乱差’,现在每年环境考核都是优秀。”
同时,枫林镇以绿道为轴,建设“诗意山水、陌上花开”示范带,对沿线村社环境进行大整治、大提升,并以镬炉村为共富先导村,串联沿线9大村居,大力实施和美乡村建设行动。“绿道沿线村域环境得到了有效提升,一大批新产业、新业态也慕名而来。”枫林镇党委委员、常务副镇长陈泽子深介绍,借助绿道该镇已带动村民就业3000余人次,人均年增收3200余元,沿线各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30余万元。
通盘激活,老业态焕新生
乡村和美,产业是关键,绿道沿线,乡村农特产的麦饼、粉干、红糖等传统产业焕发了新生机。
镬炉村内,眼下超百亩麦田铺开田野画卷,麦饼工坊掩映其中,吸引着一波波游客前来。“这里的环境很好,往这一坐,太阳一晒,点杯咖啡,来块麦饼,很惬意舒服。”游客陈学芳说。
镬炉村麦饼工坊立足“文化+产业+旅游”的特色发展路线,通过“麦饼+咖啡”做深“乡愁文化+特色产业”融合文章,成了网红打卡点,今年入选浙江省首批“共富风貌驿”。“我们的顾客主要来自温州市区、乐清等地,以年轻人为主。”麦饼工坊负责人李金红介绍,工坊已启动二期民宿打造,后续还会让游客自己DIY麦饼、清明饼,增加更多业态。
季雪芹是这里的老员工,有着一手做麦饼的好手艺。以前,她在家种地烧饭,现在一年有七八万元收入。“每个月能有6000多元收入,还可以照顾家,比出去打工划算多了。”季雪芹笑道。据统计,去年镬炉村村民人均年收入达4.9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28万元,是以前的5倍多。
依产业而建、由产业而兴的“沙岗粉干·共富工坊”,通过实施“党建+品牌+农业+数字化”新模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村民增收。在镇、村帮扶下,“沙岗粉干·共富工坊”开办了以炒粉干为特色菜品的农家菜馆,以粉干“产、销、吃”一站式实现效益最大化。
而在江枫村,越来越多的孩子通过研学途径,接触到红糖这一传统工艺,老产业焕发新光彩。
新潮植入,撬动乡村旅游
绿道带动的产业远不止于此,更多新业态在不断植入沿线。
从高空俯瞰,澄碧的江水与岸边建筑交相辉映,绿道旁的咖啡馆、民宿、房车营地、机车驿站、研学基地等业态星罗棋布。
“绿道沿线的旅游业态越来越红火,慢慢形成了一条绿道产业带。”提起变化,枫林镇江枫村党总支书记周望东更有体会。
在绿道旁,江枫人徐倩婧的舟里茶酒咖啡馆开在葱郁树林间,是网红打卡点。作为乡村新宠,“咖啡”唤回了不少年轻人回乡,90后大学生黄泽鹏便是其中之一。毕业后,他曾在城市呆了一段时间,看到家乡发展,就回到老家镬炉,从麦饼工坊学徒做起,渐渐成为一名咖啡师,各类拉花信手拈来。他说:“在家工作,幸福指数比较高,推门见景,还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除了咖啡、民宿,市集、露营、音乐和节庆活动也亮点纷呈。去年镬炉村举办了“开镰节”和沙岗粉干美食节,活动期间,一天的游客量最高达两万余人;今年,位于新坊村的自然岛营地再出“新招”,举办早餐市集吸引人气,增加过夜游客量;而老牌景点“狮子岩”所在地的下日川村,引入音乐人家项目,以音乐为主题的民宿综合体落地后,给古老楠溪江注入了新潮音乐元素。以此为基础,该村乡村夜游、特色灯光秀等旅游新业态,也在不断布局。
“接下来,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将每村特色品牌做大做强,实现村际之间资源共享、产业互补,最终带动整个片区发展,实现政府、社会资本、村社、村民四方互惠共赢。”着眼于乡村未来,陈泽子深说,镇里还有更长远的谋划。
记者手记
这道光,叫串点连线成面
一条楠溪绿道,将多而散的景点串线成面,让散而乱的产业组群成片,让群众从“旁观者”变成“建设者”,让点上“盆景”变成了面上“风景”,由此绘出和美乡村的共富图景。
2018年开始,我市启动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目前已建成109条乡村振兴示范带,12条“一县一带一片”,覆盖超800个村(社)。
实践表明,相较于单个村落的建设发展,“抱团”优势显然更加明显,此举可以让村际间的隔阂被打破,可以实现资源共享, 产业互补,以多元业态满足市场需求。但这个“团”该怎么抱?一种是在行政指令下的结合,另外一种,是改变基础设施的自然“对流”。楠溪江以绿道为媒实现村与村的融合,应该属于后者。说白了,就是靠一条道路,去改变沿线村落的业态。
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推进,未来乡村之间的行政区划概念,应该慢慢淡化下去,尤其是同饮一江水、同走一条路的村落,要考虑各自的资源禀赋、产业定位、交通条件,拿出各自的优点、亮点呈现给外界,让游客在一条路、同条河上,有着不一样的乡村体验,最终实现乡村的组团发展,并以差异化的路径探索,实现多方共赢。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
以12.84公里的绿道串联,实现了村与村之间的互补共赢——
楠溪绿道,串联乡村成大道
记者 李彩云 金朝丹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
-
逛不过来!市集、展览、老街新景……五一不出温州,也能玩到嗨
社会04-27
-
温州113人入选省“英才计划”,这些学霸厉害在哪?
科教文体04-27
-
开摘!去年村民赚了20万!好多人小时候漫山遍野找过它
社会04-27
-
山路上飙到时速120公里,温州大罗山飙车党集体“落网”
社会04-27
-
紧急预警!温州3家公司财务累计被诈骗超百万元
权威辟谣04-27
-
浙南首例三代试管宝宝在温医大附一院出生
社会04-27
-
归来兮,长眠法国的温籍雕塑大师
科教文体04-27
-
池上楼演绎实景沉浸式昆曲
科教文体04-27
-
“小剧场+课本剧”,让孩子从观众到主角
社会04-27
-
亿万年前的昆虫什么样?到瓯海博物馆看“虫鸣螽跃”展览
社会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