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你的“阿勒泰”在哪里

你的“阿勒泰”在哪里

温州宣传 2024-05-21 09:58:35

  阿勒泰火了。

  人们都想去阿勒泰找寻什么?是放慢的脚步,是栖息的心灵,是伸张的生命……

  心存诗意,何必远方。家门口的本土味,亦可品出“诗和远方”。

  “土”,在生活品位意义上,曾经是个不怎么好的词。比如,“土里土气”,经常会跟“没见过世面”“落伍”等说法联系在一起。于是,许多人会下意识地回避“土”字。

  当然,“土”,还有另外一层意思,指的是本土、乡土。在这个层面上,大家逐渐把“土”跟乡村旅游、向往的山水田园生活之类的诗意休闲相联系。

  我们还会发现,当我们将“本土”与“高级”放在一起时,还会擦出不一样的火花。

  那么,你的“阿勒泰”在哪里?

  

  奥地利作家康拉德?洛伦茨,曾获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的许多如童话般的现代动物行为学著作,都取材于他的家乡——多瑙河畔的乡村。其中最著名的一本书为《所罗门王的指环》,刷新了无数读者对于身边动物行为的认知。

  在《所罗门王的指环》中,洛伦茨介绍了许多养宠物的方法,其中有鱼、鸟、狗等。

  在室内养鱼方面,洛伦茨不主张养金鱼,也不主张给鱼缸人工增氧。在他看来,经人类驯化的金鱼和许多宠物鱼一样,比较傻,缺乏自然界原生品种的一些个性。

  在此,他引用了歌德《浮士德》中的名言:“万物相形以生,众生互惠而成。”在他看来,不管是哪种动物,只要能给予人类以精神慰藉,便是人类的宠物。所以,最高级的养鱼方法,当是去住家附近的小河小湖里,捞一些小鱼小虾和沙石水草放进鱼缸。由此,一个无限接近大自然的生态系统,就在鱼缸里开始了生态循环。这,也是他本人亲身实践的经验。

  事实证明,洛伦茨的这套方式,在温州也是可以复制的。

  温州山谷溪流众多,能叫得出名字的就有上万条。这些溪流的上游近源头处,水里都生活着一种本地人叫“溪石斑”的溪鱼,此外,还有其他野生淡水小鱼小虾。

  温州溪石斑,其实大有来头,学名叫温州光唇鱼,因为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温州,广泛分布于浙江南部各水系。当然,这种鱼也美得很有特色,身上有6条斑马纹。

岩石边的温州光唇鱼

  在清澈的溪流上游,通常与光唇鱼一同生活的,还有岩石浅水处的本地石菖蒲。

  近年,市面上植菖蒲的人渐多,因其生长环境和造型,在古时就被列入“花草四雅”之一。

  这么一说,对水质要求极高的温州光唇鱼、生长环境极其清幽的本地石菖蒲,确实都是高级之物。再连带着捞回家一些小螺小虾与细沙石,我们也就能如洛伦茨一样,在身边创造出一个极佳的自然水生态系统。

  最近,笔者身边真的有人如是行之,其中一些漂亮的溪虾,甚至繁殖出了许多“二代”。

  鱼缸的世界,因此更鲜活了。

溪流源头的菖蒲

  

  本土的花鸟虫鱼如此,本土的美景也存在类似的情况。

  身边的美,往往最容易让人忽略。

  今年初,温州有一处景点,改造提升之后悄悄地开启了免费试运营模式。这就是位于瓯海仙岩的梅雨潭景区。

  梅雨潭中的梅雨瀑,算不算温州山水瀑布中最美的?应该不算。正如前文所说,温州山谷溪流众多,瀑布自然也众多。

  众所周知,梅雨潭在现代的出名,主要是因为朱自清的散文《绿》。《绿》,就是发现梅雨潭瀑布原来“很高级”的文章。

  有人或许会有这样的疑虑:本土的梅雨潭其实“姿色平平”,只因朱自清来过并写出经典美文,才在大家的意识中“变得很美”了。

  这并不尽然。事实上,梅雨潭早已名声在外,只是千百年来渐渐被人们遗忘了。

新开放的梅雨潭一角

  梅雨潭,最早出现在文字记载中,应是谢灵运的诗《舟向仙岩寻三皇井仙迹》。如题,1600年前,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泛舟至仙岩,为了寻找三皇井的仙迹。仙岩之名,来源于当地古老的传说:轩辕黄帝在此飞升成仙,故名。三皇井的古迹传说,也与此相关。

  诗中有言:“蹑屐梅潭上,冰雪冷心悬。低徊轩辕氏,跨龙何处巅。”其中的梅潭,指的便是梅雨潭。

  在梅雨潭的山脚处,千年古刹圣寿禅寺如今依然耸立。这座古刹,作为当时温州江海畔的主要地标之一,也曾出现在元朝宫廷画家王振鹏的传世名画《江山胜览图》中。可见,宋元之时,仙岩梅雨潭一带,就曾游人如织。

  曾入谢诗,也曾入名画。这样的梅雨潭,即便后来朱自清没来,也不可谓不高级。

  暂且撇开索引旧迹,在近期梅雨潭景区免费开放的当下,游人也值得前来游逛。翠绿的草坪、翠绿的树林、翠绿的流水,确实都很养眼。

  

  不妨再来一点哲学上的思辨——

  身边小溪小河里捞的小鱼,和市场上买的宠物鱼,哪种更美?当然,只要主人开心,都是美的。

  身边的美景,和远方的诗意,哪种更动人?当然,只要旅人心里感到了诗意,也都是美的。

  关于本土与异域,比较玄乎的概念,倒是来自自媒体上的叫法,诸如温州的“暮光之城”小森林、温州的“小瑞士”、温州的小圣托里尼、温州的托斯卡纳、温州的绿野仙踪……手机社交分享软件上,不乏此类推荐地。

  冠以这些异域前缀的本土“网红打卡地”,通常说的是楠溪江畔的一片滩林、某个郊外山顶的林场、某处装点了欧式建筑的海湾等。似乎把身边的某处景致形容成“温州的小西藏”“温州的阿勒泰”,瞬间就高级起来了。

楠溪江畔的滩林

  我们知道,温州虽不曾拥有西藏和新疆的高原辽阔之感,却有独具个性的风格,正是这风格中的一种美,令朱自清到了梅雨潭之后,写出了名篇《绿》。

  近日,笔者在瑞安飞云江流经的高楼镇寨寮湖一带游走。近些年,这一带的飞云江流域筑起了堰坝,水域变得宽广而清澈,湖心有不少小岛,湖岸则布满了滩林。走进滩林,树丛之下,是肆意生长的野草。树上,不时有鸟儿在啼鸣。入夜,还有成群纷飞的萤火虫闪烁亮光,伴着夏虫的呢喃。

  这一定不是温州版的“绿野仙踪”。在温州的楠溪江和飞云江,两岸有许多这样的野生滩林,但彼此又各具特色。简单的“绿野仙踪”一词不足以概括它们的美。

  正如前文曾引用过的名言,在这里,“万物相形以生,众生互惠而成”。

  可见,从这一层意义上讲,我们定义一处景点“土”或“高级”,已经不重要了。

  这样的去处,既不是埃及金字塔,也不是北京万里长城。作为普通的旅人,很难实现“没事就跑到长城或者金字塔上吹风”的“即时美”,却可以时不时趁闲暇时光跑到水岸滩林里放空。

  正如洛伦茨对宠物的定义。人们尽量给予它们更自然开放的环境,令它们得以充分展现本性,从而跟主人产生情感链接,于是,宠物与人之间真正亲密的关系,就形成了。

  风景与人,亦如是。它不该是人为圈住的,它当在自然中,令前来的观者产生如诗般的纷纷思绪。于是,人在体验中就感觉到了景的美。

寨寮湖岸边

  电视剧《我的阿勒泰》播出后,阿勒泰被很多人视作“未曾谋面的故乡”,承载着他们逃离都市、纵情旷野的想象。不少人特意赶到阿勒泰,来到夏牧场,或许在孤独的树旁边坐了会,或许在张凤侠的小卖部里转了转……

  其实,疗愈心灵的诗意“处方”,不一定非去远方,或许,你的“阿勒泰”就在身旁。

  来源:温州宣传

  原标题:你的“阿勒泰”在哪里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杨丽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