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梅鱼”CP有多诱人

“梅鱼”CP有多诱人

温州宣传 2024-05-24 09:32:00

  淄博小烧烤、天水麻辣烫,一款美食带火一座城,成为许多城市爆火的流量密码,美食IP正成为文化和旅游发展的重要竞争力。

  日前,龙湾举行“状元王鱼杨梅季”线上文旅直播活动,通过吉祥物“王状状”和“龙梅梅”IP发布、AIMV音乐创作大赛等新潮形式,打出美食IP组合拳。

  一口鲜嫩王鱼,一口酸甜杨梅,“王状状”和“龙梅梅”这对美食CP,一时成了热门话题和时尚符号,也实现王鱼和杨梅两张美食金名片的强强联合。

  随着人们对美食需求的日益升级,“一梅一鱼”的火爆,绝非偶然,其背后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饱含人们的真诚情感与创新力量。

  “梅鱼”CP有多诱人?这个夏天,不妨赴一场温州最本土的“梅鱼有约”,一探究竟——

  

  天热入夏,开启“梅”好时光。

  连日来,龙湾状元的果园、农场陆续迎来采摘季。一颗颗杨梅挂满枝头,红艳欲滴,吸引赶来尝鲜的市民边摘边尝,农户们忙着采摘、装盒、发货。

  “五月杨梅已满林,初疑一颗价千金”,古人笔下的千金珍果,我们不用翘首期盼农历五月,在温州早早已上市了。

  杨梅在温州,已有 500 年以上的栽培历史。如今,种植面积占了全省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杨梅可谓温州第一大水果。

  在众多杨梅品种中,丁岙梅有“红盘绿蒂”之美誉,被评选为我国优良品种之一。

  作为温州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温州人对丁岙梅情有独钟。

  江国荣  摄

  个儿大、蜜汁浓、水分多、果核小,最大的特点是甜中带点酸,回味更无穷。对许多人而言,这种“酸甜”不仅是杨梅的灵魂,也是关于夏天的一种记忆——

  小时候吃杨梅吃到“牙痒痒”,这种“酸爽”的记忆,在每年的杨梅季都会勾起舌尖味蕾的跳动;夏天的一篓杨梅,是全家人晚饭后的一场水果盛宴,看着电视、吃着杨梅,听着父母唠叨生活中的“酸酸甜甜”;酷暑天,大人们酣畅淋漓地喝着杨梅酒,一颗泡过酒的杨梅夹给小孩,浅尝一口,发出“哇”的一声……杨梅让儿时的记忆鲜活,也让我们更懂得人生的滋味。

  温州人视杨梅为夏日佳果,不仅喜欢吃鲜果,还乐于将杨梅浸于高度白酒中,泡上一大坛杨梅酒,慢饮一整年。酷暑时,老辈人推崇蒸一大碗“杨梅汁”。鲜杨梅加冰糖,隔水一蒸,酸酸甜甜的果饮是小孩们的心头好。

  南方珍果,首推杨梅,温籍著名作家琦君以《杨梅》表达自己的“乡愁”:一颗颗又圆又大,红紫晶莹像闪光的变色宝石。母亲在大筐子里选出最好的给父亲和我吃,我是恨不得连人都钻进篓子里……

  鲜杨梅、杨梅干、杨梅汤、杨梅酒、杨梅酱、冻杨梅,在吃杨梅这件事上,温州人可谓全国最有口福的人。

  江国荣  摄

  

  杨梅熟,王鱼肥,一场“王鱼盛宴”已经开席。

  初夏之夜,龙湾状元一带的夜市排档、酒楼餐馆开始沸腾,每家店里都弥漫着一种鱼的香味,迎来一波又一波的尝鲜吃客。

  冷盘必点本地杨梅,热菜主打一大盆的王鱼烧粉干,这样鲜果、鲜鱼的巧搭配、新吃法,迎合了人们对于夏天味道和地域时令的紧紧追随。

  王鱼是一种洄游性鱼类。每年清明时节至端午前后,王鱼从大海洄游到瓯江口,七八月份过后,又洄游至深海,便难觅其踪。

  状元王鱼  图源:温度新闻

  地处瓯江与东海交汇处的龙湾,每年都及时见证王鱼的一来一回。民间早就有吃王鱼的食俗。最早是渔民们将其捕获后,常用粉干烧成美味,逐渐成了状元一带的特色菜。

  状元是大罗山余脉所在,也是温州地区丁岙杨梅最早的原产地之一。五月杨梅满山红,此时的王鱼正值鲜嫩肥美。热情好客的当地人,常常以美食的名义,摆酒设宴,邀请亲朋好友来吃鱼啖梅,你方吃罢,我方登场,好不热闹。

  在状元,王鱼馆林立,不仅有名店“四大天王”,也有小店、饭摊、夜排档,大家统一的招牌性流程是:活鱼宰杀、高压锅一叫,用“大脸盆”端上来,众人大快朵颐……

  大块的鱼肉,饱满的鱼籽,浓稠的汤汁,滑溜的粉干——这道状元王鱼鲜兮鲜,油脂足、肉细腻,拿来煮粉干是民间发明的特色家烧,粉干、土豆吸收了鱼汤的味道,更加鲜甜可口。

  思康  摄

  除了传统的王鱼烧粉干之外,许多小店还有自己的烧鱼秘籍,有红烧王鱼、酒炖王鱼。其中,有一道王鱼烧梅菜,鱼中有梅菜香,梅菜中又有鱼的鲜,呈现别样的鲜香醇厚。

  永嘉场、状元桥,曾是老温州口中对于龙湾永强、状元一带的昵称。随着“状元王鱼”盛行30多年,状元故里的王鱼宴,成了龙湾味道,各地特意赶过来的食客络绎不绝,这道招牌美食还走进了央视荧屏,吸引网红博主们频频打卡。

  如今,“状元王鱼”早已成为有地域特色的美食名片。一些老字号的王鱼馆也逐步扩大商业版图,用地道风味挖潜扩容,在温州各城区开设分店,让更多人吃上这一季的鲜。

  

  一梅一鱼,成就了温州一张美食新名片。

  随着时代的发展,“因吃而动,寻味而游”的美食旅游正成消费新趋势,成为城市彰显独特吸引力的聚焦点。

  龙湾“一梅一鱼”之名远播,令人欣喜,但,能否点燃火爆,如何接得住流量,可以持续多久,同样值得思考。

  “美食IP”新添城市辨识度。“杨梅王鱼节”已上线5年,如何“吃”出新味道?不能回避的是,还需进一步挖掘地方特色,放大美食IP效应,依托大排档、特色酒店,点燃全城烟火气,扩大美食节的全国影响力。与此同时,要构建年轻态的消费新场景,用美食IP激活夜间经济、时尚消费。

  “文旅融合”提升旅游体验感。如何提升食客和游客的满意度?一方面,要打造更加丰富的“王鱼宴”产品, 以八盘八、十大碗、人家烧、高粱肉、小海鲜、麦麦酒,丰富美食体验;另一方面,以梅好集市、梅园采风、互动福利、网红直播、采摘游、研学游等多形式,通过一系列文旅活动,提供更优质的旅游体验,让游客的每一次美食之旅都能留下美好的回忆。或许,“梅鱼”CP会成为打造“瓯越古镇·上善状元”文化品牌的一对好助手。

  “科技赋能”线上线下双驱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加持,赋能舌尖上的数字化味道,是当下创新的加工方式。通过数字化大棚技术,丁岙杨梅成为浙江“第一早”,拉长了杨梅消费季;5G+智慧文旅,赋能销售渠道拓宽、文旅规划、农产品文创品牌,提升产业层级;通过AIMV音乐创作、吉祥物IP的打造,将有助于王鱼杨梅季在文旅赛道中更容易出圈,且形成传播效应。

  “王状状”和“龙梅梅”  图源:温度新闻

  这个夏天,“王鱼杨梅节”,变身为“王鱼杨梅季”,如何实现从“节”到“季”的华丽转变,从“一时红”到“一直红”,从“乡土的”“地方的”走向“全国的”“世界的”,还需要通过更丰富的想象、更开阔的视野、更创新的思维,助力“梅鱼”CP搭档出更鲜更美的滋味。

  来源:温州宣传

  原标题:“梅鱼”CP有多诱人

  作者:杨昭普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张湉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