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温州非遗从“小圈子”走向“大市场”

温州非遗从“小圈子”走向“大市场”

温州网 2024-06-15 09:56:43

  市民在摊位前与非遗传承人进行交流 陈元康/摄

  坐在搭建的“老温州”场景里品茶 陈元康/摄

  市民在欣赏木偶戏 陈元康/摄

  首饰龙展示区成为网红打卡点

  温州网讯 “江南好风景 只此夜南塘——2024温州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于近日落下帷幕。本次活动由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各县(市、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温州市名城资产营运有限公司承办,各县(市、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温州市鹿城区大南街道协办。

  从“小圈子”走向“大市场”

  在白鹿洲公园的活动现场,设有“茶区”“美学区”“非遗美食区”。温州发绣、竹丝镶嵌、乐清黄杨木雕、蓝夹缬技艺、点色剪纸、彩石镶嵌瓯塑、平阳漆器制作技艺、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等让市民们应接不暇。永嘉麦饼制作技艺、肉燕制作技艺、温州鱼丸、沙岙粉干手工制作技艺、温州九蒸九晒姜制作技艺等温州非遗美食则在公园飘香,让市民们一饱口福。市民在这里不但能欣赏和选购精美的非遗产品,还能观看非遗传承人的精彩展示、展演,亲身体验非遗相关的制作流程。

  本次活动重在突出温州非遗适应时代变化,融入现代生活,并掀起端午假期的“非遗消费”高潮。据统计,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参与“欢乐非遗购”活动的店铺数量达40多家,其中有“茶区”5家、“美学区”17家,“非遗美食区”7家,并设有17个养生美食体验摊位。短短5天“欢乐非遗购”,实现了线下销售额近40万元,线上销售额达50余万元。美食、茶业则成为销售冠亚军。主办方人士说,从本次活动发现,全市正进一步形成“非遗遍地开花”的景象,一些非遗项目也从“小圈子”走向“大市场”,吸引更多人参与非遗保护和传承。

  展示区里展示的复刻唐代鹿草木夹缬屏风

  从体验非遗到爱上非遗

  有不少市民参加活动前做了功课,仔细看了展演时间表和非遗体验课堂开课时间表。可以说这两张时间表是活动的亮点,将温州鼓词、泰顺提线木偶戏、浙派古琴表演等非遗展演,与木活字体验、平阳漆器漆扇体验、瓯塑首饰体验、插花体验、温州剪纸、永嘉麦饼制作体验等非遗体验课堂相融合,无论游客和市民什么时间到达现场都能陶醉在非遗相关的演出中、体验中,看见非遗,了解非遗,爱上非遗,呈现非遗赋予这座城市的烟火气、生活气。

  “我现在做的这几个养生动作,你可以拍视频,回家跟着做,很容易学。”周式堂骨伤高贴疗法传承人周连道带领着市民现场体验周氏堂中医养生疗法,并分享创新的骨伤膏贴疗法。

  “我终于可以体验网红漆扇制作了。一个水缸、一把扇、几滴大漆,当扇面浸入水中时,水、大漆、扇之间便开始讲述什么是‘无法预计’的美,而是只需几秒就能呈现。”市民李女士在平阳县温州漆器髹饰技艺传承人李伟手把手的指导下,一气呵成完成了作品,直呼太神奇、太精美。

  一边逛一边还可惬意地喝着姜茶

  从卖茶叶到卖“文化”

  不少人说,温州早茶通常是浙江春天的第一杯茶,在本次活动的非遗茶空间展示区,市民也品尝到了茶艺师们沏的温州早茶。温州早茶每年二月份就开始采摘上市。得益于“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理特点和典型的亚热带海洋季风性气候,让温州早茶成为开启春天的金钥匙。

  “原来平阳黄汤是浙南唯一的黄茶,始制于明末清初,以其“色黄,汤黄,叶底黄。”“三黄”的特征征服了不少爱茶者。”“‘好山好水出好茶’说的就是泰顺的‘三杯香’茶。因其外形条索细紧苗秀,色泽翠绿,回味甘甜,茶水久泡犹留余香,故得名‘三杯香’茶。”来到非遗茶空间展示区的市民纷纷聊起了茶文化。该空间,既展示了乐清雁荡毛峰制作技艺、泰顺三杯香制作技艺、黄汤茶制作技艺,还通过茶艺师养心养眼的茶艺秀,让大家深入了解了温州茶文化,感受到了从卖茶叶到卖“文化”,也是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原来温州茶回味如此甘甜,如此有文化底蕴,以后,我要多去有温州特色、有体验感,能提供高情绪价值的非遗茶生活美学空间坐坐,多喝点温州茶。喝茶是对健康的投资,能遇见更好的自己。”95后黄女士认为参加此次活动,让她开始期待能走进爱茶之人的圈子,期待往后的生活多一些茶味,多一些淡定。

  非遗需要被看见,更需要被了解、被热爱。一场活动,要让更多青春力量汇聚到一起,让更多的青年人去“玩转”非遗。

  来源:温州晚报 

  原标题:“温州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销售额达90万元

  非遗从“小圈子”走向“大市场”

  记者:潇瑜/文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张湉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