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永嘉芙蓉村登上央视 艺术家“新村民”怎样给古村带来新生?

永嘉芙蓉村登上央视 艺术家“新村民”怎样给古村带来新生?

温州网 2024-06-15 11:05:08

  近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播出节目《活起来 火起来 古村落 访振兴之路》,讲述了楠溪江古村落艺术驻村计划。6月12日,记者走进永嘉县岩头镇芙蓉村,探访艺术家“新村民”的乡村生活。

  古村民居向艺术家开门

  据了解,现存的楠溪江古村落中,芙蓉古村是最负盛名的一个,这里保存着明清古民居30余处,明代大宅遗址5处,大小宗祠18座。受文物保护的政策制约,村内建筑不能随意加建,修缮,改造,因此村内始终没有自发形成有规模的商业业态,原生的村庄状态保持得很好,同时村民的日常生活依旧在村庄里延续,使整体的风貌维持着鲜活的状态。为了解决文物保护和现代生活之间的矛盾,芙蓉村曾经采取异地重建新村的方式分流古村居民,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搬到新村居住,安静的古村变得更安静了。如何让古村重新焕发生机,成为这个传统村落发展的新课题。

  永嘉县芙蓉村党委书记陈东京介绍,村里有许多非文保的民居,因年轻人外出居多,年久失修,闲置老房子破旧不堪,甚至成了危房。温州市楠溪江旅游经济发展中心主任戴春光说:“原来古村落开发的第一条路是观光,第二条路是做民宿、做度假。现在探索的这条路是文艺之路,既有烟火气,又有文艺范,烟火气来自于原住民,但是又要有文艺范,就是新的住民。”

  2020年,楠溪江旅游经济发展中心大胆尝试,在芙蓉古村开启了COART麋鹿星球“艺术驻村”计划,通过第三方机构的穿针引线,来自五湖四海的艺术家来到了芙蓉古村。芙蓉村党委书记陈东京告诉记者,村里流转了80余间村民空闲的房屋,通过“微改造、精提升”,将其改造为艺术家工作室和文化交流公共空间,吸引艺术家集结芙蓉,以经济合理的价格租给那些愿意常驻于此的艺术家们,让艺术创作与芙蓉的乡土文化发生关联、碰撞,产生“新风景”。

  “长头发”小伙来到村里

  随着交通的发达,技术的发展,今天的人们不再必须用移民的方式,才能进入一片土地。

  职业音乐人闫硕是河北张家口人,3年前来到芙蓉村居住。闫硕留着一头长卷发、络腮胡,这个大个子北方小伙来到村里,迅速引起了村民们的关心。“村里怎么来了一个这么壮的女人,我当时还觉得奇怪。”一位大爷笑着说,“后来才知道是一个艺术家,哪晓得我们村这么洋气!”

  闫硕跟随COART麋鹿星球“艺术驻村”计划来到芙蓉村,在此之前,他走南闯北,从未在一个地方久住过。“来到这里我就感觉不一样,气候很舒适,古村的氛围特别能让人平静下来。”闫硕告诉记者,自己不太习惯群居,喜欢独处,而楠溪江畔的这座古村落恰好为他提供了空间,让他有时间思考、学习。他说:“芙蓉村有文保建筑、有历史背景,风景气候宜人,留在这里让我感觉很舒适。”

  “这里的爷爷奶奶都很友善,温州方言难懂,我们平时都用肢体语言交流。”闫硕告诉记者,时常有老人给他送院子里种的新鲜蔬菜,还有村民带他们去摘杨梅、桑葚、猕猴桃等等水果,他们还会帮忙拔掉院子里的杂草,村里会普通话的大哥有时会给他们充当翻译。闫硕总是和老人说:“爷爷奶奶,别送东西给我了,我也没什么东西给你们,整得我都不好意思了。”老人不会说普通话,只是笑着对他挥挥手,然后颤颤巍巍离开。闫硕说:“芙蓉村这个地方包容性特别强,即使我们的穿搭发型都奇形怪状的,但这里的村民还是把我们像家人一样对待。”

  艺术家们搬进古村,闲时在村里的道路边演奏各种乐曲,总能吸引路过的游客驻足欣赏,这样的场景已经成了芙蓉村一道独特的风景。一位老人说:“村里老人多,有年轻人住进来就热闹多了,我们高兴都来不及呢!”对芙蓉村来说,有一群艺术家住进村里是好事,如何让他们长久地留下来才是大事。

  新村民为古村带来文艺范

  记者跟随闫硕一起来到了他的音乐工作室,从主街的青石板路一路漫步,再穿越几条石子路,便到达了工作室,一幢两层楼的民居。屋内被精心设计过一番,一侧是休闲区,一侧则摆着电子琴、吉他等各种乐器,平时闫硕就在这里创作音乐。房屋进门处的厨房里还保留着原本的烧火灶台,和音乐工作室融合在一处,像是给老民居套上了艺术的“外衣”。

  在闫硕的个人账号里,发布了许多艺术家们共同创作的音乐作品,在苍坡村的池塘边弹唱、在芙蓉村的屋顶俯瞰村景、在丽水街的戏台演奏手碟和古筝……他们的作品里不乏楠溪江的各种元素,流行音乐里多了一番宁静宜人的古村韵味。

  温州市楠溪江旅游经济发展中心主任戴春光介绍,艺术驻村计划启动以来,在芙蓉、苍坡等村,改造艺人驻村空间,吸引了孙冕、李亚鹏、张扬、包尔金、铁成、欢庆、版画家刘庆元、著名诗人赵野、史学作家谭伯牛、北河三音乐厂牌主理人苗韵仪、《新周刊》总主笔胡纠纠、说唱歌手西奥、音乐人吴俊德、音乐人文烽、成都小酒馆主理人史雷、情绪美术馆牛文怡、树莓体创始人刘昊、歌手张恒远、毕夏等一大批文艺人士来芙蓉古村驻村。此外,连续举办了灯光艺术展、《诗人的艺术》展、《在芙蓉村做艺术,听雨雾聊天》装置艺术展等展览,还拍摄了中国首部艺术驻村生活的纪录片《亲爱的楠溪江》,在腾讯视频等平台传播。驻村艺人创作的作品《楠溪姑娘》、《楠溪风》、《楠溪烟火》、《忆江南》、《雁楠公路》等歌曲也在不断传唱。

  戴春光说:“艺术驻村,用艺术的力量去提升古村,同时保持古村的气质,这是核心所在。”艺术发生的场景,和日常居民与临时出行的游客相遇,才能生成土壤。他表示,楠溪江于音乐人,除了音乐节舞台和室内场所,未来是去往广袤自然风貌之上,是云雾的岩头,是沁人的江畔,是乡贤的村落。在未曾定义的空间与环境,注定发生更多的巧合。

  来源:温度新闻

  原标题:永嘉芙蓉村登上央视 艺术家“新村民”怎样给古村带来新生?

  记者:张琼冉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张湉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