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阳鳌江码头乘坐轮船出发,一路向东,行驶1个半小时,就可以到达南麂岛。夏日午后,天空湛蓝,海面平静,一派岁月静好景象。而69年前,这里是硝烟弥漫、解放浙江全境的最后孤岛。
1955年2月26日,人民解放军将五星红旗插上了南麂岛。这,标志着浙江省最后一个“敌占岛”解放了,也宣告了浙江全境解放。位于东海黄金海岸线上的南麂列岛由此翻开新篇。
观当下繁华光景,忆来时艰辛道路。今日正值“七一”,让我们循迹来时路,以信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南麂大沙岙风光
在追忆中铭记峥嵘岁月
南麂岛孤悬于海上,地理位置特殊,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从明朝起就是我国的海防前线。明代倭乱时,倭寇曾多年盘踞南麂,占岛为王,以此为据点和跳板。明万历十年(1582),明朝廷在此设南麂副总兵。明末清初,郑成功曾以南麂岛为据点,多方经营,谋复明室,留下不少遗迹。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民党在浙江沿海设置了自北向南四大反共游击地区,其中之一就是以南麂山和北麂山为根据地,控制大明甫、北龙山、马鞍山及星仔诸岛,在温州湾、福宁湾一带活动。舟山群岛解放后,国民党原第一、二游击基地的大部分溃兵涌入大陈岛。后经过两年多的苦心经营,国民党在浙东沿海,逐渐形成了以上、下大陈岛为核心,以一江山、头门山、披山、渔山、南麂等岛为外围的海上防御体系,驻守有国民党军第四十六师和第六突击大队及1个海上突击总队,海军舰艇10多艘,总兵力2万多人。
从1950年7月,人民解放军第二次攻打洞头岛之际,曾解放南麂岛,后又曾3次放弃和2次占领南麂岛。到1955年,南麂岛上有国民党正规军及杂牌部队4000余人。同时在南麂岛上先后修建有明碉暗堡36个、永久性隐蔽部19个、弹药库3个、雷达站1座。国民党在南麂岛上还组织了渔会、妇女会、青年会以及少年队(又称“童子军”),设立了“渔民救济站”。岛上还有不少逃亡的地主、恶霸充当特务稽查员。为巩固国民党浙江沿海岛屿防线,鼓励国民党军队士气,1954年5月,蒋介石曾在前往台州大陈岛巡视防务途中登临平阳南麂岛。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党中央做出了“清理门户”的决定。于1955年1月18日一举摧毁了一江山岛“五连环”防御体系。一江山岛丢失后,大陈岛失去了屏障保护,2月5日,蒋介石做出从大陈岛全面撤退的决定。从大陈岛撤退后,国民党军在浙江沿海仅剩下一个南麂岛,南麂成为完全孤悬于大陆沿海的国民党控制岛屿。2月18日,蒋介石最终下达了南麂岛撤退的命令,实施南麂撤军的“飞龙计划”。从2月24日下午17时至25日天明前,国民党军队撤离了南麂。他们的撤退,不只是劫走了岛上1000多居民,还把岛上的财物掳掠一空,同时出动了多架战机,对岛上进行了狂轰滥炸。
浙江全境解放纪念碑
在循迹中领悟精神财富
1955年2月27日,《人民日报》头版报道《浙江前线人民解放军解放南麂山列岛》,该文写道:“浙江前线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二月二十六日解放南麂山列岛。至此,浙江省沿海所有敌占岛屿,已告全部解放。”同日的《浙江日报》头版也以《我军昨解放南麂山列岛》为题报道了这一胜利。
南麂岛解放,对于捍卫祖国领土、领海主权和海洋利益的完整,维护国家的统一与安全,保障华东地区的和平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这一史实分别被载入《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和《中国共产党浙江历史》第一、第二卷。1989年出版的《浙江解放》一书中,评价南麂岛的解放是一个来之不易的伟大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用好红色资源”“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如今,行走在美丽的海岛,已经很难和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联系在一起。唯独在岛内一隅而建的那座神秘石头屋——美龄居,这座由大块花岗岩垒砌的碉堡式建筑,屹立岛上60余载,成为南麂华丽蝶变的见证者。
南麂美龄居
美龄居又名“栖风居”,位于南麂大沙岙东北面山坳里,背山面海,有公路相通。美龄居三间平房,采用大石块、钢筋、水泥等材料建成,面积约80平方米,中堂作会客室、活动室,两边是卧室,窗口安装了防弹钢丝网。当时,屋顶有小树杂草等掩蔽物。整座房子好像一座坚实的碉堡,是当时南麂岛上最好的建筑。
只是居所虽好,主人却从没来过,空留此名。1954年5月9日,蒋介石一行登上南麂岛时称,宋美龄欲率“战地慰问团”于下半年到大陈战区慰问并准备上南麂岛。时任国民党南麂守军司令王生明为宋美龄临时修建了此屋。后由于当时战事日趋紧张,宋美龄最终未能成行。美龄居在“飞龙计划”中未被破坏保存下来。
2013年6月,南麂美龄居进行了修缮及布展,展示了1949年至1955年国民党在南麂活动的历史。“南麂美龄居”这五个字由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所题。若站在美龄居前,刚好能够看到对面的“浙江全境解放纪念碑”。碑名由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迟浩田上将题写。两者相对而立,倒也极其有意义。
逝者如斯,物是人非。2012年6月24日,南麂组织人员赴台湾岛看望屏东县高树乡南麂联合新村的南麂乡亲们。这是两岸南麂人分别57年后的第一次见面,场面令人感动。第二年,台湾的南麂乡亲开始有组织地回南麂探亲,并在美龄居附近专门设立了“台湾相思园”。海峡两岸同胞本是同根、同源、同祖。他们亲手栽下从台湾移植过来的相思树,并为每棵树挂上写有自己姓名的纪念牌,从此南麂乡亲更添相思。
《人民日报》1955年2月27日第一版
在变化间感知沧海桑田
斗转星移,岁月如歌。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去,昔日的空岛变成了贝藻的王国,蓝色的牧场。解放69年来,南麂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散发出勃勃生机。
据《平阳县志(1989—2012)》载:1955年2月26日,南麂岛解放,平阳、瑞安二县共动员268户、872人迁居南麂岛。这第一批移民南麂的群众和美龄居一样,见证了这座岛屿沧海桑田的变迁与发展。
如今的南麂岛,集众多标签于一身,陆续拥有“碧海仙山”“贝藻王国”“国际重要湿地”“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等光环……成为梦想的家园。
南麂海上牧场
如今的南麂岛,承载了人们对于海岛的所有美好想象,清澈的海水、细净的沙滩、美味的海鲜、广阔的草坪、奇特的岩石......成为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
不止于“颜值”,这里还是人海和谐共生的“奔富岛”。
目前大黄鱼养殖海域面积已达1500亩,年产值达3.3亿元,南麂大黄鱼“游”到越来越多人的餐桌上。每年可为南麂镇及周边地区村民提供销售、养殖、捕捞等上百个就业岗位,直接带动岛民增收致富。
不仅以海为生,更与海共生。南麂岛积极探索湿地“共建、共管、共享”机制,使南麂岛民真正享受到生态环境价值转化带来的实惠,有效形成一条海陆联动、渔旅融合的海岛发展之路。
南麂三盘尾风光
来源:温州宣传
原标题:当五星红旗插上南麂岛……
中共温州市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