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雁荡山“二灵一龙”的龙湫,有一点是没有异议的,那就是龙湫是雁荡山特有的瀑布,而且是国内唯一的称呼。《隋书·礼仪志一》里记载:“鹿角生于杨树,龙湫出于荆谷。”《辞海》里记载:“瀑布名,在浙江省乐清市雁荡山有瀑布龙湫。”
人们只知大龙湫是雁荡山一条遐迩闻名的瀑布,却不知“湫”其实不是瀑布,而是瀑布下来时注入的水池或水潭。所谓的龙湫也不是指瀑布形似白龙,而是指瀑布下来时溅落在湫水表面的白色水花形成的一条左右前后不断游移、形似灵动的游龙。
《康熙字典》载:“湫,从音啾,北人呼水池为湫,悬瀑水曰龙湫。”字典里还有个注解:“湫谓气聚,底调气止,皆停滞不散之意。”这个意思就很明白了,“湫”字不是指瀑布,而是指瀑布下来之后形成的水潭或水池。瀑布下来的水花在“湫”的水面上形成变幻莫测、左右移动、伸缩自如的游龙,当有阳光散射时,白色的游龙有时候也会幻化成金色的游龙,这就是“龙湫”。
传说
大龙湫是雁荡山最早开发的景区,始于公元二世纪东汉小乘佛教传入中国时第五尊者诺讵那的龙湫宴坐。据二世纪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庆友尊者《法住记》载,佛教“第五尊者名诺讵那居震旦大海际,村以花名,山以鸟名。”这里震旦特指中国,这山就是雁山,这村就是雁荡所在的村庄叫芙蓉村。他后在大龙湫观瀑坐化,现在还存宴坐亭、观瀑亭、观不足亭旧址。
雁荡山的开山者诺讵那,俗称静坐罗汉,原是一位勇猛善战的武士,出家后一直改不掉他的野性,于是释迦牟尼让他择地静坐修行,并对他说:“若行四方,当值胜妙山水,起塔立寺。花名村,鸟名山,则其地也。”于是诺讵那率三百弟子云游四方。当他来到雁荡山,发现此地山名雁荡,村名芙蓉,峰奇谷幽,山灵水秀,于是“过四十九盘,结屋谷底,面湫水以居”,后在大龙湫开悟坐化。
有人据此将雁荡山视为诺讵那道场,认为雁荡山是世界上最理想的禅隐之境。唐僧贯休《诺讵那赞》:“雁荡经行云漠漠,龙湫宴坐雨蒙蒙。”成为雁荡山流传最为广泛、影响最为久远的广告词。卷帙浩繁的《全唐诗》收录有在中国美术史上以画罗汉像见长的贯休诗章700多首,该二句一并收录,足见其魅力。现藏日本高台寺传为贯休所作《诺讵那像》被鉴定为国宝。当年诺讵那在雁荡山静坐修行影响之大,于此可见一斑。
观赏
大龙湫任何时候适合任何人观赏,大龙湫的神奇不是你看了一次两次就了解的,因为每一次的接近都会给你不一样的感受,而同样的一次无论贴近看近处看远处看、正面看侧面看后面看、俯瞰仰望平视均会给你意外的惊喜。
大龙湫瀑布,或凌虚而下、气势雄阔,或玉珠散落、飘飘洒洒,或随风飘逸、烟云缥缈;凝视龙湫水面的白色游龙,或随波逐流、摇曳多姿,或前后腾挪、摇手摆尾,或金光闪闪、五彩炫目。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空间,在注目大龙湫瀑布右侧连云障底部摩崖题刻“大龙湫”“天下第一瀑”以及明万历乐清知县吴华“白玉烟”摩崖碑刻,似乎大龙湫的魅力并不在于瀑布水量的大小,更在于神奇瑰丽、变幻莫测的风瀑、烟瀑、雪瀑、虹瀑、月瀑、夜瀑等等。
清浙江学政阮元《大龙湫歌》(用禁体):“……飒然乘飙更挥霍,随意所向无西东。不向寻常落处落,或五十步百步皆蒙蒙。岂料仙境在人世,谁作妙戏惟天公。云烟雨雪银河虹,玉尘冰縠珠帘栊。万象变幻那足比,若设拟议皆非工。石门飞瀑已奇绝,到此始叹无能同。惟有天柱矗立龙湫中,屹然百丈与此争雌雄。”
大龙湫瀑布前建有忘归亭、观瀑亭,历史上还有宴坐亭、观不足亭。有观瀑忘归之意,忘归亭上忘归去,忘归亭下忘归客。“观不足亭”,意为大龙湫瀑布一年四季、早晚晦明,变幻多姿态,形态各异,一生看不足雁荡大龙湫瀑布。假如您是枯水期来大龙湫,也可以带给您不一样的游山观瀑感受。正如当代女诗人舒婷游后写道:“游山不如观瀑,观瀑不如听瀑。”
在大龙湫不仅看瀑,还可以听瀑、闹瀑。清代康熙年间,乐清县令蒋埴敲锣打鼓高举火把进山。据记载,那时雁荡山“多虎”,那天蒋埴带了一帮人游雁荡,翻过四十九盘岭,到能仁寺时已是傍晚时分。能仁寺的和尚请县太爷留宿。蒋埴忽发奇想,欲宿大龙湫。和尚说:雁山多虎。蒋埴令从人举火以进,这位县太爷一夜不眠,赏瀑至天亮,开创秉烛夜游大龙湫之先河。蒋县令告诉我们另一种游大龙湫的方式——闹瀑。
游法
大龙湫从连云嶂顶悬空跌落,水量大时,直捣龙潭,势如排山倒海,声如夏雷怒吼,数里之外,常为瀑声所震慑。水量小时,瀑水不到深潭就已随风飘洒,犹如烟雾。
清乐清邑人施元孚浸淫雁荡山中数月,写了一篇文章《雁山游山十八法》,对于大龙湫这样写道:
“游大龙湫与游他景不同……大龙湫以石胜,尤以水胜,以水胜,必有所藉:一曰水,一曰风,一曰日。旱后,湫水缩,势稀微,不足以配其境。大雨后,湫水出谷数里,游人不得入,惟俟适可而游。春夏雨后四五日,秋冬大雨初霁,乃其候也。又湫之奇,以其能变,而变在于风。”
“湫,障回抱如大玦。风入其中,势不得伸,颠倒披拂,遇之,听其所之,断续疾徐,倒卷横飞,顷刻万状,然有水、有风而无日,则湫虽奇,犹恨无色,惟湫水注潭,斜日照之,倒影浮光,若长虹数道,横系湫间,陆离眩目,晴日巳牌,斯克睹之,三者既备,湫之妙始穷,游斯景者不遇所藉,或先游他景,旷日以俟,然后能尽其致。”
“大龙湫下宜伐鼓撞钟,盖湫水振响,丝竹之音不闻,以大声轰之,湫水震赫迸洒,故殊有致。”
由此可知,大龙湫是适合阴晴雨雪、日夜旱枯、晨昏晦明,任何时间节令,无论愚者智者贤者钝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或独到视角,万不可以根据他人的评判而失去了自己亲近的机缘。真应了大龙湫曾经的别名“灵湫”,是一条牵动观者心弦、给你灵感的瀑布,每一次走进大龙湫,呈现在你眼前的都会是新的完全不同的感受。
明戏剧家汤显祖的《大龙湫》诗:“坐看青华水,长飞白玉烟。洞箫吹不去,风雨落前川。”
崇祯十三年进士、山东莱阳人姜垓(1614-1653)慕名来游之后,作《雁山瀑布歌》:“近见司马孙尚书,为言瀑布天下殊。莫测此水真形状,天台石梁俱不如。今我披榛冀一见,颇惊天际云成片。削铁凿空蛟龙吼,补天倾柱银河转。急如震怒掣雷电,缓复凌虚飞霜霰。细如鲛人轻丝绡,粗亦吴江千匹练……”
清代诗人袁枚在诗中写道:“龙湫山高势绝天,一线瀑走兜罗绵。五丈以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为烟。况复百丈至千丈,水云烟雾难分焉。”
是的,大龙湫是美的,难怪乐清长林盐场大使江弢叔在写赠福建盐场大使魏稼孙《大龙湫图》上题记:“欲写龙湫难着笔,不游雁荡是虚生。”
江弢叔还作有《大龙湫》歌:“天下名瀑凡几处,皆从高壁倾惊波。自来文人巧言语,比以曳练翻银河。独此龙湫不缘璧,挂空千丈风荡摩。风吹水散作碎点,惊飘乱飐无奈何。乃凭风力作飞势,天矫翔舞于岩阿。虽然极变化,总是一气呵……惜哉此境晚乃辟,谢公屐齿曾未过。庐山之瀑遇李白,后又继以苏东坡。此独不逢名手笔,世无人诵龙湫歌。名山急切待名作,我亦才尽空吟哦。独思将身作尊者,宴坐学彼诺讵罗。但听瀑泉不琢句,净洗尘世诸愁魔。山人许我结庵处,为问曾否牵云萝。”
不止是诗人歌咏过,历代的文化名人如黄公望、文徵明、杨文骢、韩云昉、曾衍东、张大千、潘天寿、周昌谷等都画过雁荡山大龙湫图。
来源:箫台清音
原标题:听瀑闹瀑,烟瀑虹瀑,宴坐禅隐,从诗歌画作里领略雁荡山大龙湫的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