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苏东坡
8月24日,是苏东坡的忌日。这是按当年的阴历折算成现在的阳历。东坡其人,虽然已逝923年,但依然带给我们慰藉。
十多年前,笔者曾有机会访谈永嘉籍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滕锦光。谈及读书及研究生涯,滕校长不止一次说道,苏东坡是他的人生偶像,他希望每个人都不时读一读苏东坡。苏东坡旷达乐天的心境,使他受益匪浅。
日常生活中,依旧将苏东坡当作人生偶像的,大有人在。
比如,曾一度流行的网络个性签名,至今仍有不少网友的签名是“一蓑烟雨”,或“任平生”,甚至直接备注“一蓑烟雨任平生”。而这些,都是苏东坡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
且让我们再谈一谈苏东坡,就从他没到过的温州谈起。
一
苏东坡此生,没有到过温州。可这对当时的温州来说,恰是某方面的幸运。因为在北宋末期,温州已是“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苏东坡的友人杨蟠所言)。而苏东坡的后半生,一贬再贬,去的都是天涯海角的荒蛮之地。
时间若再倒回几百年直到东晋南北朝,苏东坡就很可能像谢灵运一样,会被贬到当时的“荒蛮之地”温州。
但是,苏东坡对温州充满了好感,这好感,主要就来自有相似经历和灵魂的谢灵运。
《宋书·谢灵运传》中言及谢灵运的温州经历,如此写道:“(谢灵运)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历诸县,动逾旬朔。民间听讼,不复关怀。”
这算是当时官方的“盖棺定论”,正统史家回顾谢灵运这一生,说谢灵运这个人,因为被贬为永嘉(古温州郡名)太守,郁郁不得志,所以游山玩水,走遍永嘉各个角落,全然不理政事与民间疾苦。
第一个站出来为谢灵运“翻案”的,就是几百年后的苏东坡。他有名句说:“自言官长如灵运,能使江山似永嘉。”
苏东坡必定是熟读谢灵运的,因而他才会数次在诗中提及永嘉和谢灵运。以上两句诗的由来,是他得知兴州太守晁仲约兴修水利时,将他的治水与谢灵运在永嘉的善治作类比。
虽然南朝宋的史书对谢灵运在永嘉的评价很负面,但熟读谢灵运山水诗的读者都明白,谢灵运在温州一年时间里写下的二十多首诗,有不少诗的主题都是怀抱善治理想,尤其在治水方面。
一如谢灵运,同为千古诗人的苏东坡,艺术创作的高峰期同样产生于贬谪之时。他们同样爱好山水,同样文思如泉涌。
如果说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的话,大约是,谢灵运的山水诗是为了疗愈人生忘却烦恼,而苏东坡的山水诗,则属于天生乐天派。就心态而言,比之谢灵运,苏东坡是更“活在当下”的逍遥派。
苏东坡像
二
关于优美与壮美,叔本华曾有过非常经典的哲学论。
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一种直观的优美;苏东坡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则是一种震撼的壮美。
按叔本华的美学体系,世人所眼见的,都是出现在一定时间与空间中的表象。既然是表象,就必定符合前因后果等规律。比如看到小草,人们首先会想:这草是否有害,能不能食用?或者,它在人的视觉中是否是美的?可是,一旦将人抛到一片寸草不生的沙漠中或怪石嶙峋的悬崖上,人对所见事物的这些推论突然都不起作用了。在这人类完全无法对抗的自然环境中,作为认识事物的主体“我”也突然消失,只剩下大片震撼的风景,于是,壮美便产生了。
叔本华哲学中这种壮美的境界,正跟苏东坡的豪放派诗词不谋而合。
苏东坡被贬黄州时,创作了许多经典诗词,其中就有脍炙人口的《定风波》与《题西林壁》。
《定风波》全词如下: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题西林壁》全诗如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一旦抛却作为表象的“我”,便有了“一蓑烟雨任平生”和“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洒脱;不然,就只能是“身在此山中”而“不识庐山真面目”了。
苏东坡将自己的人生态度投射在《定风波》中,观者所感受到的,又不止于洒脱。
面对一场突如其来的豪雨,不仅没有雨具,脚上穿的又只是芒鞋,一般人第一感觉通常都会是,糟了。
但苏东坡的豪迈正在于这一转折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人生最高级的松弛感,莫过于此。
苏轼纪录片《定风波》
三
古往今来,如果要给一些伟大的诗人及哲人画像,比如屈原与谢灵运,定格的画面中一定是皱着眉头。但苏东坡,不仅舒展眉头,还常常微笑。就好像,他是生活在我们隔壁的一位很和气又带点幽默感的长辈。正如他自己说的“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
神话故事里,人们都知道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但直到故事结束时,谁也不知道唐僧肉究竟是什么味道。
现实生活中,千百年来,却有无数人吃过美味的东坡肉。
让我们再度回到“自言官长如灵运,能使江山似永嘉”这一诗句。苏东坡常常感叹:一郡之长,如果都能像谢灵运一样,提倡治水、兴学,哪里不能像永嘉一般面容姣好啊。
这样的感叹,后来其实成了苏东坡自己的人生实践。
民间至今有句俗语:“东坡处处筑苏堤。”筑堤坝,当然是为了治水。东坡肉的背后,便是美好的治水故事:堤坝筑成了,城市杜绝了水患,于是百姓纷纷欢庆着给城市长官苏东坡送猪肉。美食家苏东坡则将猪肉再烹调出超级美味,回赠给筑堤坝的百姓。
能且敢把自己的名字放在美味的“肉”之前,苏东坡恐怕也是古今第一人。仅仅这样一道美味,便能感受到他的幽默、温暖、旷达与会生活。
苏东坡于21岁高中进士,24岁开启仕途。可惜如他后来自嘲的“一肚皮不合时宜”,后来的人生,他不是被贬就在被贬的路上。
在看似如此糟糕的人生中,苏东坡却创造出了独有的生命美学。
当然,如果人们觉得,是糟糕的人生造就了苏东坡的超然,其实是不确切的。
他的乐观豁达,在初入仕途时,就在诗中表现出来了,比如:“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只是仕途失意之后,他的“金句”就更多了。而这些“金句”,总在不知不觉中打动某一位读者,给了他无限的温暖与慰藉。
人生失意又逢苦闷的下雨天,怎么办?
他说:“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活在当下!
半夜归来被睡着的家童锁在门外,怎么办?
他看着门外波平如镜的湖面,说:“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也挺好!
好朋友不得不就此分手各奔东西,怎么办?
他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被流放到了“天涯海角”的海南岛,怎么办?
他说:“此心安处是吾乡。”
……
林语堂说,苏东坡是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人间绝版,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
如今全网都在讨论“松弛感”的氛围里,我们不妨再读一读永不过时的苏东坡,再品一品刻在骨子里的高级“松弛感”。
来源:温州宣传
原标题:再读苏东坡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
-
温州启动水上防台IV级应急响应
社会08-20
-
一张写着医生联系方式的纸牌 成了他挂在胸前的“平安卡”
媒体专栏08-20
-
在温州学中文、看南戏 700多名海外小候鸟沉浸式体验故乡文化
社会08-20
-
温州批量解决1.67万个涉企诉求,“直通车”直通企业烦心事
外地媒体看温州08-20
-
温州肯恩大学迎来1200余名新生 还有多位国际生报到
科教文体08-20
-
共和国同龄人妙笔绘染“中国红” 林锡春人物山水画展开幕
科教文体08-20
-
兰博基尼非法改装“炸街” 被取消享受车辆免检政策
社会08-20
-
平阳高端印包装备智造小镇 依托工业生长入选3A景区
社会08-20
-
新台风生成!阵雨雷雨成为本周常客 后期“秋老虎”将下山
社会08-20
-
整体双向八车道!甬台温高速公路改扩建两路段施工图设计通过审查
社会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