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乾道六年(1170)秋天,34岁的温州考生陈傅良告别家人,前往都城临安参加太学考试。
南宋李嵩《月夜看潮图》中的浙江亭
他从浙江亭码头下船,到驿站还没来得及脱鞋,已经被很多闻讯赶来的方外人士和太学生团团围住,纷纷求见请教。即使身份贵重如宋高宗皇后的侄子吴琚,也只能着正装持名帖,在驿站里等到天黑。他考中进士后,朝野上下都想一睹其风采。
《咸淳临安志》“浙江图”中浙江亭的位置
一位年轻的温州学子,为何受到如同大型“追星”现场式的追捧?因为他不但是“文擅当世”大才子,还是当时公认的顶流名师。
官方最高学府——国子监的副长官“太学录”空缺,官员们私下为这个职位抢破头。副宰相龚茂良头疼不已,不得不四处寻访士林推崇、能够服众的名儒,最后向皇帝推荐了陈傅良。任命一下,“果无异辞”。
陈傅良不但教书名扬天下,还亲手缔造了一个科举传奇:
他和学生蔡幼学一起参加乾道八年的“高考”,蔡幼学高中第一名省元,陈傅良第二。第三名则是温州老乡徐谊。大概是因为这年温州人的科举成绩太过突出,以至于虽然殿试中奏报定陈傅良为第一,孝宗皇帝还是将状元头衔给了福清人黄定。“屈居”学生之下次年,陈傅良改用赋,冠监举,而幼学为经魁。“一时师弟子雄视场屋,莫不歆艳”。
陈傅良像
陈傅良的学生中不但有省元,还有释褐状元钱文子;蔡幼学、曹叔远分别官至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宋宁宗赵扩也是他的学生,宁宗终身不忘他的教导,史载他很多言行举止“盖旧学于永嘉陈氏傅良”。
在教师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三十六坊君带您一睹800多年前温州顶流名师风采。
少年成名的名师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他为止斋先生,温州瑞安人。
陈傅良
提起陈傅良,人们总是将其与永嘉学派紧紧联系在一起。陈傅良是永嘉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为学主张“经世致用”,反对性理空谈。他被称赞“东瓯理学无双士,南宋文章第一家”,是永嘉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与同时代学者陈亮并称“二陈”。
除了是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陈傅良还是一位知名教育家。
陈傅良出生在瑞安县帆游乡湗村里(今瑞安市塘下镇罗凤),父亲陈彬曾是一位乡村塾师。9岁时,父母相继离世。陈傅良天分极高,又极为勤勉,少时经常通宵苦读。
成年后的陈傅良子承父业,很早就开始著书教学,渐渐名气传开。不到30岁时,陈傅良受礼部侍郎毛崈延请,授徒于温州城南的南湖书社(又名南湖塾)。
陈傅良富有新意的讲课,让听惯了老先生科举旧学课程的学生犹如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摩荡鼓舞”。用学生叶适的话来描述,这位年轻教师所讲的内容“心思挺出,陈编宿说,披剥溃败,奇意芽甲,新语懋长”,学生们听后纷纷“苏醒起立,骇未曾有,皆相号召,雷动从之”。
在南湖书社的讲学,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岁从游者常数百人”。不到30岁的陈傅良声名远播,“公之年甚少也,而名已高”。他的文章出人意表,自成一家,《宋史》评价“其文擅当世”。他编写的教材论著洛阳纸贵,“几于家有其书”,还流传到外国,极受欢迎。
陈傅良并不以此自满。除了教书育人外,他在学问上孜孜以求,潜心向学。乾道四年(1168)开始,陈傅良屏居山间,在仙岩僧舍潜心屏读,“与其徒一二十辈,聚课仙岩”。郑伯熊、薛季宣都是永嘉学派重要人物,都以经学闻名。陈傅良“每见二公,必孜孜求益,修弟子之礼”。
从教经历丰富
陈傅良“顶流名师”的名声,后来甚至都传到皇帝宋光宗耳中。
一次,宋光宗问陈傅良:“闻卿在永嘉从学常数百人?”
陈傅良谦虚奏对:“臣无所长,只与士子课习举业。”
宋光宗道:我知道你学问深醇,著书甚多,“朕欲一见,可尽进来”。
陈傅良的一生,虽然辗转湖南、福建、杭州等地任职,却一直没有落下教书育人的职业:
刚考中进士,被授迪功郎、泰州州学教授,未去赴任,继续教书,还被推荐担任国子监太学录;被任命为湖南桂阳军知军,候职期间在仙岩创办书院继续教书;到桂阳军任职,当官之余在桂阳石林讲学,还多次带学生去岳麓书院讲学;回京任职后,被任命兼皇子嘉王府赞读,宁宗即位后又兼侍讲继续为皇帝讲学……
陈傅良著作《历代兵制》
陈傅良二十多年的讲学和所著的文章,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教学理念超前
陈傅良之所以成为“顶流名师”,与他超前的教学理念有关。
陈傅良早年潜心研究“场屋文字”,成就非凡,这从他和学生们所取得的科举成就可见一斑。后来官至参知政事的楼钥,称赞陈傅良改变了一个时代的时文风气。
古代殿试的场景
当时称应试为“时务”,应试之文为“时文”,应试之学为“时学”。他所著写的《待遇集》、《城南集》等研习科举程式文之作,士人“人争诵之”,“每用辄效”,风靡一时。甚至对南宋科场产生了广泛影响,“时文靡然由之一变”。这种全新的文体被称为“永嘉文体”。南宋末年《论学绳尺》一书专门收录宋人场屋应试之论,书中收入陈傅良的论文多达9篇,并称“止斋之论,论之祖也”。南宋最红的“应试宝典”《永嘉先生八面锋》,也被认为多出于陈傅良之手。
蔡幼学在为老师写的行状中,描述陈傅良除了学问高深之外,“其接人委曲周尽,人人得其欢心。汲引后进,如恐不及。小善曲艺,奖予无倦。士多不远数千里乐从公游,公随其所长诱掖磨琢,以成其材。” 短短一段话,让这位名师的理念跃然眼前。如今看来,仍有很多内容值得参考。
元代王振鹏《江山胜览图》中的仙岩圣寿禅寺
陈傅良主张教育要务实,不喜空谈,这也是永嘉学派事功思想的体现。他的爱徒曹叔远,曾对朱熹介绍老师的读书之法:“其教人读书,但令事事理会,如读《周礼》,便理会三百六十官如何安顿;读《书》,便理会二帝三王所以区处天下之事;读《春秋》,便理会所以待霸者予夺之义。至论身已上工夫,说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器便有道,不是两样。须是识礼乐法度皆是道理。”
陈傅良强调多读经史,从经史典籍中领悟文章做法。在具体写作而言,他认为应从这几个方面着手思考:认题、立意、造语、破题、原题、讲题 、使证、结尾。认题即今天作文教学法中的“审题”:“凡作论之要,莫先于体认题意。故见题目,则必详观其出处、上下文,及细玩其题中有要切字,方可立意。盖看上下文则识其本原而立意不差;知其要切字,则方可就上面着工夫。此最作论之关键也。”
仙岩陈文节公祠
嘉泰二年(1203)冬,陈傅良在瑞安去世,谥号文节。他一生门人弟子众多,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人才,也使永嘉学派事功思想得到弘扬与传承。
来源:温州三十六坊
原标题:这位温州顶流名师,为何引来学生“疯狂追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