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这座校史馆看到温州百年教育的缩影!

这座校史馆看到温州百年教育的缩影!

温州网 2024-11-17 10:03:58

温州网讯  鉴往知来,向史而新。温州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凝聚各方力量,历时18个月,于建校八十周年之际,在集新校区新建校史馆,并在广场校区重修校史馆。

校史馆分为“溯源”“记忆”“生长”“新启”四个展区。校庆当天,嘉宾、校友、学生穿梭其中,了解学校发展背后的历史文脉与精神底蕴,感受学校“每一个都明媚”的教育愿景,期待学校继续立于时代潮头,引领未来。

馆内所记录的一篇篇育人华章,亦是过去百年温州教育的一个生动缩影。

赓续文脉 不忘初心

中山书院造景

折射温州文教之兴盛

烽火之中办学

高擎浙南教育之旗帜

走进校史馆,中山书院的造景颇为吸睛。

历代以来,中山之麓一直是温州文化教育的高地。清乾隆年间,太守李琬于春草池畔、中山之麓(今温州市实验中学广场校区内)兴建了中山书院,群贤毕至,学子云集,倡导“经世致用”,传承永嘉之学,成为清代浙南地区的文化教育中心。

“吾人歌咏唱康乐,自古江山话永嘉”。校史馆还原中山书院大门场景,在彰显该校文脉传承的同时,折射出古时温州文化教育事业的兴盛。

在校史馆的“溯源”区,一份1947年9月19日的报纸让人感慨万千。当天的报纸记载了永嘉陈纪方先生以做寿名义,向社会各界广发请帖征集募款,用于建设校园一事。

这份报纸一下子将时光拉回到了上世纪的那段烽火岁月。1944年战乱之中,以首任校长陈纪方为代表的先辈们筚路蓝缕,创办学校。

温州市实验中学教师吕德慧说:“当年,为收留因战争流离失所、无处求学的少年们,陈纪方等人择址道后原蚕桑学校与关帝庙,创立‘永嘉县私立建华初级中学’,这是实验中学的第一个名字。”

立校伊始,创业维艰。原校舍仅有十一间教室,均已破旧不堪,陈纪方等人从当时的瓯海银行借资修葺校舍,终于使学校教学能够运转。

1944年9月,日寇南下,温州沦陷,“建华”依然坚持办学。学生分两部分南撤北迁,校长与教师两地奔走教学。史料记载:教师自刻蜡纸讲义,自修以菜油灯照明。条件简陋,学生依旧力求上进,认真学习。

抗战结束后,师生多方筹款募资,兴建校舍,修复校园,学校在温州民众中声誉大振。随后,学校师生刻苦研学,学生成绩逐年进步,校誉日隆,“建华”渐成温州一方名校。

师者如光,微以致远。先辈的办学初心已被温州一代代教育工作者赓续传承。截至2023年末,温州义务教育中小学专任教师6.19万人。他们正肩负着育人使命,继往开来。

五育创举 遥相唱和

以美育心,以体强身

立德立艺健全学生品格

文体开花,生机盎然

致力打造“好学温州”品牌

在“溯源”区,陈列着许多学校师生当年参加各类文体活动留下的影像。

吕德慧介绍,多种文体活动始终伴随学生师生成长。从蚕学旧地到中山旧址,从“第二初级中学”到以“六中”为名。虽然数易校名校址,学校始终提倡发奋学习,学生课业成绩在全市初级中学脱颖而出。春草池畔、中山堂前,流转其中的师长教诲与朗朗书声,依然在与“建华”之歌遥相呼应,隐隐唱和。

不仅课业成绩,沿承建华中学的风气传统,文艺和体育教育一直是学校的一大特色。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学校第一个艺术团“红领巾艺术团”就已经成立,同时校内还有许多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自发组织文学、美术社团,刊印文学期刊,创作美术作品,学校的田径、排球、足球、篮球、乒乓球、国际象棋等体育运动队也常年训练,群体活动十分活跃。

校史馆内,通过滑轨屏形式,展示了实验中学教育集团近年来在课程、艺术、体育、创新、交流影响等诸方面的成果,而这诸多践行,往往都能追溯到“建华中学”的创举,经“二初”“六中”绵延至今,生机盎然。

见微知著。近年来,温州坚持“五育并举”,不断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打造“好学温州”品牌。

看见每一个 铭记每一个

7万多名毕业生都是校史的一部分

老百姓对“上好学”的期待值拉满

校史馆中,由校友卡勾起的一波波“回忆杀”,无疑是当天校庆最大的亮点之一。

在校史馆入口处,输入自己的毕业时间、班级、姓名,每名校友都将获得一张专属自己的校友卡。这些校友卡可以开启“记忆”展区的多媒体装置。或是建华,或是二初,或是六中……不同的校友通过校友卡,在各个展区可看到专属于自己那个时代的校园老照片、校园声音、曾经的老师与同窗身影。

校长黄慧介绍,此次校史馆设计理念之一,便是“看见每一个,铭记每一个”。在她看来,回溯历史,不仅要挖掘榜样力量,“80年来,1200多个毕业班,7万多名毕业生,每一位都是校史的一部分。”

“看见每一个,铭记每一个”的理念同样与实验的办学精神暗合。1987年,学校始以“实验”为名,继续迈开教育教学改革实验的步伐,并通过集团办学,将教育惠及更多大众。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有学上,上好学”的需要,1997年,市政府决定由实验中学为当时规模最大的新建住宅区——南浦住宅区创办配套初中学校,并取名“温州市实验中学分校”。1999年秋季,分校筹建完成开始招生,这是实验中学开拓新辖区的开始,也是集团化办学的开始。随后,开办绣山等分校区,不断壮大教学规模。

目前,学校有总校广场校区本部、西区、东区、集新校区、附属小学、府东分校(温州市第二十七中学)、七都分校(温州市七都实验中学)共7个教学点。这是实验中学为温州教育作出的贡献,也是向温州人民、向历史交出的一份优秀“实验、示范”答卷。

持续扩增优质教育资源,增强人民群众对教育改革发展的获得感、幸福感,是温州市委市政府的重要施政目标。温州市实验中学集新校区、温州市实验小学锦绣校区、瓯江口实验学校……近年来,眼看着家门口的优质学校一所所拔地而起,老百姓对“上好学”的期待值拉满。据悉,我市教育资源布局更趋优化,今年计划实施新改扩建中小学项目121个。

向未来 创未来

每个在校生都在创造历史

都是学校主人翁

何为“未来教育”?

这里正在生发、演绎着“温州样本”

校史馆的第三展区和第四展区分别是“生长”和“新启”,是记录在校生为这所学校所创造的新历史。

黄慧说,校史并非只有过往的故事、逝去的时间,也不应仅仅属于创校的先贤、毕业的学长以及一任任的教师,孩子们在校的每一天,都在创造新的校史,开启新的明天。

基于这个想法,“生长”展区内有6台小屏幕,后台上传各个班级的日志、照片等信息,这里将是在校师生们每日成长的记录平台。墙面上的大屏也将循环滚动,推送这些日志照片的影像,以随时变化、时时常新的画面形态呼应“生长”这一主题。

第四展区“新启”则以集新校区为主角,介绍集新校区及附属小学建设背后的故事。主屏幕记录2020年7月开展的“学习理想国·未来学校设计”项目,正是在这一项目,30名在校生共同参与了集新校区的规划设计,对校区公共空间、教室、科创中心、体育馆、图书馆、学校餐厅等进行大胆构想。屏幕可以选择他们当时的设计手稿、作品汇报PPT进行详细了解……新生的集新校区正以开放姿态,去解答“九年一贯制教育”的全新命题,去阐述对于“未来教育”的理解。

“未来教育”是温州近年来探索打造的一张具有区域辨识度的金名片。2018年,我市率全国之先启动建设“未来教育”体系;2020年出台“未来教育”体系建设实施五年方案,推进未来空间、未来课程、未来课堂、未来教师、未来学生、未来治理等六大行动。

2023年6月,为探索“为未来、向未来、创未来”的温州未来教育新样态,加强“未来教育”研究,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联合温州市实验中学,在集新校区设立温州市未来教育新样态研究中心,致力于把实验中学教育集团打造成“未来教育”新样态学校的温州样本。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来源:温州都市报

原标题:这座校史馆看到温州百年教育的缩影!

记者 夏忠信/文

钱鹏鹤/图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张佳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