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真相NO.322丨这种被误解后的生理反应,常被吐槽,但真的没错!
经常看到有人在网上分享,自己情绪稍微一有波动,不管是该哭的,还是不该哭的,眼泪都会流出来。并且还常常自我怀疑:
哭点这么低,还这么频繁,我怎么办?
别人都不哭,就我哭了,我是不是太矫情了?
哭是哭了,可实际上情绪波动并不大,我是不是有病?
其实,这就是传说中的“泪失禁体质”。
是什么,让你流泪不止
人之所以会流眼泪,一般有三种情况。
①基础性眼泪
人类平均每天要产生 150~300 毫升眼泪,保护角膜、防止干燥。基础性眼泪分泌较多的人,看上去会有“眼波流转”的感觉。
②反射性眼泪
当有刺激物不小心入眼,刺激角膜,就会产生反射性的眼泪,以便将刺激物冲出来。
③情绪性眼泪
由于伤心、痛苦、委屈或者感动流的眼泪,就是情绪性眼泪。泪失禁体质,就是这类。
泪失禁体质是天生的吗
有些人似乎比其他人更容易流泪,这可能与他们的情感敏感度较高有关。这种现象有时被非正式地称为“泪失禁体质”,尽管它并不是一个医学术语。在文学作品中,像《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一个非常典型且广为人知的例子,她因为性格细腻、情感丰富而经常哭泣。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样的人群可能更倾向于九型人格理论中心区的类型。九型人格是一种描述人类行为模式的性格分类系统,它将人们大致分为三个主要区域:脑区(注重思考和分析)、身体区(强调行动和本能)以及心区(重视情感和人际关系)。
一群朋友吃饭,身体区的人就会快快跑去结账。也就是说,他们要做什么事,直接就上了。
而理智区的人则会想:“今天谁先去付账呢?还是用群收款?”他们总是会先计划和研究。
而心区的人,则还处于:一起吃饭真好啊,好久没看到大家了……等情绪里,根本还没想到付账这件事。
可见,同样一件事,心区的人更在意情绪和感受,情感相对更丰沛。比如,林黛玉“看到落花流泪”,可对一般人来说,就只是一朵花落下来而已。而后天的泪失禁体质,则分为三种。
①压抑、转移性的泪失禁
如果悲伤、脆弱等负面情绪长期被压抑,总有一天会在新的事件中表现出来。也就是说,过去的悲伤和痛苦,会借由当下的事来发泄。
②工具性泪失禁:把眼泪作为工具,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比如小美在恋爱后,情绪表达特别丰富,比如男朋友约会迟到、想要某个心仪的包包、感到委屈被误解时,她都会哭泣。这种反应让她的男朋友常常感到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小美的家庭背景是五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从小她就感觉被忽视了。因为家人都很忙,没有太多时间关注她。然而,小美发现,当她哭泣时,家人会立刻围过来关心她,问她发生了什么,并试图安慰她。这种突如其来的关注和家庭的呵护让她非常喜欢,也害怕再次回到那种被忽视的状态。因此,久而久之,每当遇到问题或感到不安时,她习惯性地通过哭泣来吸引他人的注意和关心。
然而,这样的行为模式却给她的男朋友带来了压力。他发现自己总是围绕着小美的情绪打转,努力尝试满足她的需求,但似乎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真正解决问题或使情况变得更好。这让他感到疲惫和无力,仿佛自己的付出并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
③错位性泪失禁:那些不被允许的情绪,都变成了难过
阿玉成长在一个父亲极为严厉的家庭环境中,从小她就学会了压抑自己的声音,不敢对父亲的决定或行为提出异议。因为每当父亲生气时,那种氛围让她感到非常害怕。随着时间的推移,阿玉逐渐养成了将愤怒内化为悲伤的习惯,这种情感转化使得她在面对压力或冲突时,更容易感到难过和哭泣。特别是到了晚上,独自一人的时候,她常常通过流泪来释放这些积压的情感,仿佛这样可以帮助她在白天更好地应对生活。
成年后的阿玉发现这种情况变得更加严重了。当她需要在工作或生活中维护自己的权益时,只要一遇到挑战或感到生气,眼泪就会不自觉地流出来。
和泪失禁体质和解
许多泪失禁体质的人,都会痛恨自己的眼泪。但其实,不管怎样的原因流泪,都是一种情绪表达。所以,你首先要做的,是去感受眼泪想表达什么。
①转变态度,与泪失禁体质和解
心理学家 John Bowlby 的观点强调,我们所表现出的某些看似负面的症状或行为模式,实际上是早期适应环境、确保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机制。换句话说,那些我们现在可能不喜欢或者觉得困扰的行为——比如“泪失禁体质”——在我们的童年时期,曾经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周围的世界,使我们能够成长至今。
因此,与其试图完全消除这些反应,不如尝试与它们和解,认识到它们在过去所起到的作用。将这种情绪表达视为理解自我内心世界的一个窗口,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自己。
②找到眼泪背后想要表达的真相
每一次眼泪之后,可以拿出纸和笔,记下自己的眼泪触发点,找出共性。
区分自己的泪失禁是哪一种,仔细体验这种情绪:
孩子作业写不完,我哭什么?
和伴侣吵架,我哭什么?
看个电影,我哭什么?
试着复盘自己流泪时的感觉,仔细地去体会,写下这些感觉:这个哭,是在表达自己的害怕,还是无能?是需要伴侣支持自己吗?还是因为想到童年时,自己写不完作业,总是被骂才哭的?当我们去回忆这些场景时,慢慢问自己,眼泪后面是伤心,还是害怕?或者是孤单?
如果是童年的自己总是被父亲骂,可以试着给父亲写一封信,或者给童年那个被骂的自己写一封信。看看完写这封信以后,会有什么样的进展。
③看见自己的真实需求
充分体会眼泪后面的情绪之后,可以试着问自己:我真实的需求是什么?
想要支持,就找到身边最能支持你的那个人,表达你的需求;想要被关注,其实可以跟对方沟通,他做什么可以让你有被关注的感觉;就算身边没有这样一个人,也可以试着问问自己:
“我可以为自己的需求做什么?”
“我可以怎样支持到自己?”
其实,不管是哪种泪失禁体质,都不需要责备自己。这不是矫情,更不是病。而是偷偷借机跑出来的另外一个“你”。试着把眼泪当作了解自己的通道,去贴近拥抱那个自己。
那些过去未被看到的需求和情绪,如今,你已经有足够的能力去照顾和满足了。
来源:科普中国
原标题:这种被误解后的生理反应,常被吐槽,但真的没错!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