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南戏经典有了“全家福” 大型戏画《南戏人物谱》创作谈

南戏经典有了“全家福” 大型戏画《南戏人物谱》创作谈

温州网 2025-01-11 09:18:52

温州网讯  日前,浙江省文化艺术基金项目“宋韵南戏·中国画创作研究展”在温州大学美术馆首展,汇聚了70多位画家90幅作品,探索南戏的现代表达,旨在推动南戏研究和全球传播,展现艺术家对南戏的深刻理解和对创新的追求。我市著名画家戴宏海以84岁高龄,每天伏案15个小时,耗时76天,为展览创作了大型戏画《南戏人物谱》。

宋韵戏彩 画绘南音

问:戴老师好,听说您最近参与了“宋韵南戏·中国画创作研究展”,请介绍一下。

戴:据我所知,以戏画为主题的专题展览国内很少见。这个展览缘起温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谢子静教授。她看到温州南戏相关演出持续繁荣,影响很大,于是决定把创作南戏戏画作为选题申报,旨在通过戏、画结合传承南戏文化,助力南戏宣传,获批浙江省文化艺术基金项目。之后,谢教授邀请我协助她搞好创作活动,我义不容辞地答应了。

项目要求创作80幅南戏戏画,9月底完成,年底前结题,并举办三次展览。省有关专家认为戏剧舞台色彩丰富,各种装饰纹样细腻,建议用工笔画彩绘创作。项目聘请我和南戏研究学者、温大教授俞为民,国家一级编剧张思聪为顾问,指导作品创作。去年5月在温大美术馆举行了启动仪式,组织了两支队伍:40人的温州创作队伍和30多人的浙江画院队伍。团队深入生活,参观了温州大学的浙江传统戏曲研究与传承中心、温州市瓯剧艺术研究院、温州市越剧演艺中心,并到乡村采风,观看了多个代表性古戏台,还熟读剧本,认真感悟,把同是视觉艺术的戏剧语言转化为绘画语言。

问:您专门创作了《南戏人物谱》,为什么?

戴:作为项目顾问,我要为提高戏画的作品质量做出贡献。我不但有责任指导创作,并且要以身作则,力争自己画出好作品。项目开始我画了《义责张协》《高则诚撰琵琶记》两幅作品,当时意识到要使所有作品都达到非常高的质量是不可能的,但是至关重要的是,必须要有高难度、重量级作品,否则高质量就无从谈起。通过一段时间酝酿,我孕育了《南戏人物谱》这个选题。我还同时约稿创作能力比较强的我学生创作《九山书会》历史画大选题。

勤耕不辍 工笔传神

问:您是如何选择剧目和人物,又是如何构思构图的?

戴:《高则诚撰琵琶记》完成时已是7月初,离结项只有两个半月,时间短,任务重。但我下决心一定要把它画出来。首先是选剧目,我选了10个南戏经典剧目:《琵琶记》《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洗马桥》《破镜重圆》《小孙屠》,又从这10个剧目中选了32个重要人物,开始画面构图。人物谱表现好每个人物是这幅画最终的目的。我选择了对称平衡的横向构图,以九山书会的建筑为背景,因其是南戏之源,且建筑雄伟气派。中间大幕上绘制概括戏剧人物的生、旦、净、丑四大肖像。我把32个人物排列开来感到松散,于是增加到42个人物,气氛仍不理想。我又虚设了5个人物,最终共有47个人物,画面看起来就丰满多了。

问:这幅画看起来特别生动,叙事性很强,各个剧目是如何安排位置?

戴:10个剧目10组人物,位置安排是经过精心考虑的,这有关视觉吸引力。我的依据:一是剧目的演出热度和社会知名度;一是我对人物的爱憎情感,如《琵琶记》,我特别尊重赵五娘的人格魅力,我就把这组人物安排在画面的中心位置。然而,这组人物其他角色如蔡公、蔡婆、张广才等都是普通平民,形象缺少色彩。我把人物形象比较吸引人的《白兔记》拉到比邻的中心位置上,刘知远后来成了皇帝,金黄色的黄袍非常亮丽。我又把其中戏份较多的小将咬脐郎蹲下来,既增加了构图的动态感,又突出了这个角色。类似这样的设定使得画面的重心和重量得到很好的支撑。

问:您是怎样塑造和刻画人物的?

戴:以人物画来说,形象刻画主要有人物、环境、道具等方面。人物形象刻画是作品创作成败的关键。47个人物中,有正面的、反面的,正面占多数,但正面中有一部分是犯过错误的。除了用小道具刻画人物外,更多的就是用造像动态和表情刻画人物。我重视人物的气质包括动态和面部的表情。如牛小姐、蔡伯喈,他们面对赵五娘感到内疚。但同是内疚,却有程度上的不同。贫女骂张协杀人害命,张协被骂得以袖掩面,无地自容;旁边的判官怒目以对,更衬托了张协的丑恶嘴脸。王十朋与钱玉莲的爱情,经过很多曲折终于团圆,当王十朋再次把荆钗插到钱玉莲头上时,夫妻俩的喜悦心情,使站在后面妄夺人妻的孙汝权妒火中烧,从面相看就知道这是个奸诈小人。李三娘身后的窦公,是当年把咬脐郎救出去的义仆,如今他看到咬脐郎长大成为一名小将军,又认了生母,情不自禁地竖起了大拇指——这简单的一个手势,证实了窦公为人善良的品质。包拯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这里用亮相动作,展示从他身上散发出来的人格魅力,令人起敬。丑角胡子传、柳隆卿和孙华、孙荣、杨月英;罪人李琼梅、朱邦杰和书生孙必达、武生孙必贵,正反两派在形象上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凡此等等。

在道具刻画上,虽都是小道具,我却十分重视,如赵五娘的琵琶,王十朋的荆钗、蒋世隆的雨伞、咬脐郎的马鞭等,这些小道具作为点题,不但激活了画面氛围,活络了构图,还制造了生机与情趣,而且使人一看就知道这个人物是谁,以及在他身上发生的故事。

画外有音 势聚天工

问:您遇到了哪些挑战?

戴:要说挑战是色彩。历来人物谱之类的作品很多,画家们为了追求画面大气,色彩都非常单纯,或者就是棕褐独色、水墨独色。而我画的是一幅戏曲人物谱,需要五彩缤纷的视觉效果。在这样花哨的画面上,色彩的搭配和处理需要高技巧。由于时间紧迫、人物众多、色彩繁杂,我无法按照常规流程先设计小色彩稿,只能凭经验直接上色。总的色彩是要做到后暗前亮,突出人物。最终的设色效果还算满意。

作品完成后,我认真审视了一番。这么多人横向排开,犹如长卷,我在构图起草时就注意到人物安排的节奏感,现在看起来两边人物画到底,画面还是比较平。好在两边有4个人是虚设的,我就把他们擦去,让他们处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模糊状态,这样处理后,画面的重心在视觉上向中间移,整体效果好多了。这是残缺美,不完美的完美。

问:这幅画中许多人物没有画眼珠子,左右上方还盖了很多印章,这样的处理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戴:历来我的许多作品中,人物没有画眼珠子,这算是我的一种独特风格吧!前年,我在中国美术馆办个展,作品学术研讨会上,首都专家学者也提出这个问题,经过讨论,他们的结论是不画眼珠子比画眼珠子更传神。

人物谱的所有人物,画面上都标了姓名牌,但这么多人物属于哪个剧目,要让人知道,这就需要题款,如果题在画面左边或者右边,都破坏画面的平衡对称。用“诗堂”题在上面,又感到太传统,于是我挖空心思想出一种创新的题款形式,用印章公布10个剧目名称。现在作品两边上方有12个印章,右边第一个是题目“南戏人物谱”,左边最后一个是“南戏故里”,中间10个是剧目名称,这个题款方法还增强了画面的形式感。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南戏经典有了“全家福” 大型戏画《南戏人物谱》创作谈

黄慈帖 林倩倩 曾艳君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张佳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