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友好如何与“城市美好”双向奔赴

温州网讯 在温州,你一定见过很多这样的细节:比如公共卫生间里的儿童洗手台,公园里的儿童游乐设施,学校附近的爱心斑马线……它们让城市变得安全、包容、充满乐趣,让孩子们在这里可以尽情玩耍、学习和成长。三年多来,温州从“一米高度”出发,让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成果可见可及可感,城市生活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不断增强。
温州还将怎样建设一座与众不同的儿童友好城市?今年市两会,以“儿童友好”为主题的《温州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促进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引起了代表委员与社会各界的关注。这是温州首次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在城市规划建设和治理中体现儿童友好的理念,通过管理机制、政策友好、服务友好、权利友好、空间友好和环境友好、产业友好等方面的探索与创新,实现“儿童友好”与“城市美好”双向奔赴。
现场观察
从江畔闲置地到儿童运动“新天地”
在温州,儿童友好的理念正如春风般悄然吹遍每一个角落,瓯江畔的儿童友好运动公园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今年元旦,全市首座以运动为主题的儿童友好公园终于与孩子们见面了。这座集运动、教育、休闲于一体的儿童友好运动公园试运营半个多月,已经成为孩子们运动健身的新去处。
天气晴好,气温适宜。午后的阳光下,孩子们在公园里玩起了“足球赛”。“自从公园开放,孩子们周末、寒暑假就有了新天地,家长们也多了个遛娃的好地方。”儿童友好运动公园运营方市城发集团的工作人员邱洁永介绍,为了迎合孩子们的需要,公园里体育设施都采用“迷你”版,如篮球场的篮筐高度下降为2.4米,足球场的球门也“缩小”到3米长、2米高,方便更多的孩子能投得进篮筐、踢得到球门。
此外,公园内的墙体和设施都用上了孩子们喜欢的亮黄、粉蓝等明亮且充满童趣的色彩,还配备了母婴室、适合儿童身高的公共厕所和直饮水等公共设施,方便儿童与家长运动健身时的需求。
今年寒假开启后,儿童友好运动公园里多了许多“足球健将”与“篮球少年”的身影,而公园面朝瓯江,视野开阔,非常适合亲子漫步或骑行。“喜欢玩滑板与攀岩的孩子,我们也专门设置了碗池与攀岩墙”,邱洁永说,儿童友好运动公园开放后,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安全、舒适、充满乐趣的公共空间,激发了孩子们的运动热情,让他们在大自然中健康成长,让家庭在互动中增进了感情。
观察访谈
法治保障让“儿童友好”成为温州特征
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寄托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小小的儿童友好运动公园,到城市立法护航“儿童友好”与“城市美好”共成长,温州该如何用好法治保障,让“儿童友好”成为城市特征?今年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专家学者纷纷给出了意见与建议。
市政府妇儿工委办主任、市妇联主席蔡月琴介绍,我市率全省之先开展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立法工作,以立法形式对温州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经验成效予以固化提升,有利于健全完善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工作的长效机制,推动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工作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以法治的刚性和硬度,使儿童优先、儿童友好理念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意识和行为习惯,不断巩固和拓展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成果。
谈到为“温州娒”量身定制的儿童友好条例,市政协委员、浙江嘉瑞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孙海芬认为,《条例》中的“温州元素”与“温州经验”,有助于在“强城行动”中为温州人才集聚、产业升级、城市更新提供有效法治保障。
首先,《条例》彰显了温州元素,将温州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中的实践经验以立法形式予以确认。如制定出台地方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作出重大行政决策以及开展重大项目建设,涉及儿童权益的,应当开展儿童影响评价,并规定儿童影响评价的实施情形和评价内容、主体、方式,避免和纠正对儿童权益产生不利影响的内容。
其次《条例》突出了儿童参与,建立了多层次的儿童参与机制。如通过儿童观察团、儿童影响评价等形式,让儿童积极参与城市规划和公共设施建设的儿童影响评估工作,确保儿童的声音能够被听到和重视。
第三,《条例》推动了社会共建,搭建多元化的参与平台,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如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儿童友好公园等重大项目建设,拓宽融资渠道。
这部满载“童心童意”的城市立法,在温州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中将发挥哪些作用,今后在城市的建设中,温州要如何用好这部条例,护航“温州娒”的快乐童年?市人大法制委委员李雪品有自己的见解与看法。
李雪品全程关注了《条例》的制定与出台。她说,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量身制定地方性法律,对促进温州儿童健康成长,推动全社会践行儿童友好理念起到了很好的倡导和引领作用,使得温州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这有利于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
她与两会期间众多代表、委员一起建言,希望《条例》出台后能通过法治保障,让“儿童友好”成为温州特征。为此,温州不仅要落实儿童参与机制,确保更多的儿童在城市建设中有表达意见的机会,真正实现“一米高度看城市”的理念;还要积极推动社会共建,在社会组织、企业等多方参与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中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共同推动项目的实施和落地。
观察手记
透过“儿童友好”遇见“城市美好”
这几天,“儿童友好”成了市两会上的热词。伴随着更多城市空间为儿童打开,把儿童友好融入发展肌理,看到的是温州“俯下身”的温度和善意,展现的是一座城市的远见与担当。
一座城市对待儿童的态度,彰显了这座城市的温度,透过“儿童友好”,我们遇见的是城市生活的美好。因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不只服务于儿童,也给城市建设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当越来越多的儿童友好学校、儿童友好社区、儿童友好公园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发现城市生活也在悄然变化:越织越密的城市路网、越来越多的停车位,让市民出行更便捷;出门即见绿、转角遇美景,口袋公园、小微绿地点缀了城市街景;城市保洁责任落实更到位,街道更加整洁……
这一刻,“儿童友好”与“城市美好”实现了双向奔赴。温州正以儿童友好为“小支点”,撬动城市发展“大格局”,让城市明天更加美好。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儿童友好如何与“城市美好”双向奔赴
记者 夏婕妤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为你推荐
-
今年,温州拟安排重大建设项目963个
社会01-21
-
如何激发温州消费新潜能
社会01-21
-
【代表在线】这些建议,份份关乎民生
独家报道01-20
-
围绕技能人才培养,市人大代表积极建言献策
独家报道01-21
-
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杨明明:创新推进文旅赛道“再突破”
社会01-21
-
市政协委员叶环:健全教职工急救培训系统 积极普及急救知识
社会01-21
-
温州市人大代表赵小波:让教育、科技、人才三者协同, 一体化发展
社会01-21
-
中到重气象干旱!温州入冬以来平均降水量仅0.7毫米!
社会01-21
-
美到惊人,这部热播剧的取景地竟然在温州苍南
社会01-21
-
灯塔下音乐中诗歌里,来洞头感受冬日的诗意与浪漫
社会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