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杨一欣:“90后”学生导演短片斩获多个国际奖项

杨一欣:“90后”学生导演短片斩获多个国际奖项

2025-02-23 10:41:57

  一名中年女性在外地做生意,一无发小亲人,二无职场上的社会关系,她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她又是怎样在平庸的日子里留住那些美妙的一分一秒呢?

  这一切引起了“90后”导演杨一欣的思考。杨一欣是温州乐清市北白象镇大港村人,现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是2023级电影叙事艺术理论方向博士研究生。近期,他凭借作品《智齿》在电影圈里崭露头角,并斩获国际多个电影节奖项。

  拍摄短片遇波折

  短片《智齿》是北京电影学院2023届艺术硕士毕业联合作品,也就是电影圈里常说的“北电毕联”。早在2022年,杨一欣就开始撰写该剧本。“最初令我有感触落笔的是因为身边有太多在外地生活的亲戚朋友,我常在全国不同地方碰到他们。”有一次,杨一欣突然想到,若一名中年女性独身在异乡生活,她如何在一成不变的生活里寻找波澜?基于此,杨一欣从一个即将走过人生一半,却从未谈过恋爱的中年女保姆的人物出发,设计了整个故事。

  影视作品的拍摄或多或少会遇到一定的困难,而《智齿》的创作,杨一欣既是编剧,又是导演,在前后期的制作上也是遇尽波折。“整个拍摄过程涉及资金周转、拍摄超支、人员变动等问题,我才意识到,其实在拍摄和制作里百分之九十的困难,都与艺术创作关联不大,更多是在处理人和事的问题。”杨一欣说,在克服重重困难后,直到2024年6月,《智齿》才真正制作完成。

  “一部片子一旦拍出来,它就不再是属于创作者自己的私语,而是变成每位观众内心的故事。”杨一欣说,对于这部电影的表达,他不愿独占最终阐释权,希望每个观众去寻找自己所看见的“表达”。

  机缘巧合探寻电影梦

  如果《智齿》的诞生,带着点戏剧性。那么,学习导演电影对杨一欣来说更像是一种“偶然”。

  杨一欣

  “我最初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作家。”杨一欣说,初中起,他就在全国性的杂志上发表文章,直到高中毕业已经在全国各种杂志期刊上发表了百余篇文章,在多个全国性作文比赛中获奖。

  然而,进入重点大学学中文对文化分有较高的要求,当时,杨一欣的父亲希望他报名编导艺考以作保底。“我觉得编导艺考同写作也有较大关联,于是当时参加了许多艺术院校的校考。”后来的考试过程也比较顺利,他最终被上海戏剧学院录取。

  进入大学之后杨一欣才发现,电影和文学压根不是一回事,编剧和写作更是两种思维。记得当时一位老师总是批评杨一欣太过“文学思维”,写的剧本太像小说。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节奏,沉下心来读各类艺术著作,刷经典电影,一点点地从基础的短片习作开始拍起,最后慢慢建立起了自己对电影的认知体系。到现在,他逐渐发现,当你真正学会了剧本写作之后,再回过头来,其实“写的剧本像小说”反而是一种风格,并不是什么坏事。

  用艺术表达享受生活

  年轻人拍电影,很容易把关注点放在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题材,如校园生活、爱情、亲情,题材轻松,容易拿捏,且不易“翻车”,而杨一欣选择了与他性别、年龄不相符的主题,37分钟刻画出了普通女性在平凡的生活中追求热爱的状态。

  去年以来,杨一欣携短片《智齿》入围了罗德岛国际电影节、IM两岸青年影展、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ISFVF)、搜狐青幕计划、北纬30°短片周等,获得包括2024年北纬30°短片周“年度编剧”、第八届沈阳青年影像节“最佳剧情片”、首届新导演NW影像计划“最佳剧情片”及“最佳剧本”、伦敦环球电影节“最佳短片”在内的国内外十余个奖项。

  因为还在读博,最近,杨一欣正忙着准备毕业论文开题的工作,决定在开题结束后开始自己下一部短片的筹备。他最大的期盼,还是希望有机会能用艺术工具去创作与表达,更多元地享受和参与生活,就像那首歌唱的——“Just enjoy the show”。

  来源:学习强国温州学习平台

  原标题:杨一欣:“90后”学生导演短片斩获多个国际奖项

  作者:林伊格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鲍苗苗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张佳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