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四成罕见病患者曾被误诊 平均需4.26年才能得到确诊

温州网讯 今年2月28日是“第十八个国际罕见病日”。昨天,温州市医学会医学遗传学分会主委唐小华接受采访表示,随着基因检测和产前诊断技术的普及,温州罕见病携带者和高风险家庭的检出率大幅提高,越来越多的罕见病不再罕见。
36岁的市民王先生近几年来爬楼梯很吃力,一开始他没有放在心上。上周突然晕倒后,他去多家医院做了心超,医生说是心脏肥厚。之后,他到温州市中心医院遗传门诊就诊。经过基因检测,医生诊断其患了法布雷病。
“法布雷病在普通人群中患病率约为1/100000,是一种罕见的X染色体连锁遗传性代谢疾病。”唐小华介绍,法布雷病初发症状特异性不高,容易与常见肥厚性心肌病混淆。法布雷病有特殊治疗药,患者若早发现、早治疗,还可能规避心脏肥厚,以及其他疾病如肾功能、糖尿病、脑血栓的发生。经过治疗,王先生胸闷不适的症状有了明显改善。
5年前,市民李先生突然出现左上腹疼痛,每次吃饭疼痛就会加剧,一两个小时后腹痛消失。当时他去医院就诊,医院胃肠镜检查发现肝脏有铁沉积,他以为是平时鸭血吃太多了。消化科医生建议他到温州市中心医院遗传门诊看看,基因检测后确诊李先生患有遗传性血色素病。遗传性血色素病是一种由基因缺陷引起的疾病,主要特征是铁在肠道中的过度吸收,过量吸收的铁会蓄积在肝脏,甚至扩散至全身各个器官,进而引起多脏器损害。该病经过治疗,症状可缓解,但不能完全治愈。
罕见病是指患病率低于1/500000或新生儿发病率低于1/10000的疾病。有关资料显示,中国目前已知的罕见病有1400余种,罕见病患者近2000万人。
中国罕见病联盟对33种罕见病共计20804名患者的调研显示,42%的患者曾被误诊,罕见病患者平均需要4.26年才能得到确诊。
“罕见病特别会伪装,给人的第一印象可能就是某种常见病,从而容易被漏诊、误诊,耽误最佳治疗时机。”唐小华说,罕见病约80%与遗传缺陷相关,遗传咨询、基因检测是发现罕见病的重要途径。
来源:温州都市报
原标题:
今天是第十八个国际罕见病日,数据显示——
逾四成罕见病患者曾被误诊 平均需4.26年才能得到确诊
医生:遗传咨询、基因检测是诊断的重要途径
记者 王春霞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
-
东西部协作一项目获“国家认证”
社会02-28
-
三问县域医疗龙港模式为什么行
社会02-28
-
高龄菜农告别流动摆摊 “爱心疏导屋”内安心卖菜
社会02-28
-
龙港印刷产业细分领域跨界融合 文创频“出圈”
社会02-28
-
立足中国眼谷链接全球资源 用“小技术”撬动“大健康”
社会02-28
-
苍南地名文化云展馆上线啦!马上体验→
社会02-28
-
门窗完好暗格无损 8万元现金黄金神秘失踪
社会02-28
-
日薪300元!温州南麂列岛又开始招“守鸟人”,这个要求很关键……
社会02-28
-
“戏从温州来”又一重要成果!瓯剧演员叶媛媛获第33届上海白玉兰奖新人配角奖
科教文体02-28
-
树与岛的共生!江心屿的“看云者”和“听潮儿”
社会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