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全国人大代表陈爱珠关注人工智能辅助养老:AI护桑榆,如何破解“三难”

全国人大代表陈爱珠关注人工智能辅助养老:AI护桑榆,如何破解“三难”

温州网 2025-03-04 08:26:00
带着调研笔记中护理人员与老人们的心声,陈爱珠启程赴京,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为“老有颐养”注入更多思考。

  温州网讯 新春以来,以DeepSeek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突破与应用持续引发热议。长期关注人口老龄化的全国人大代表、平阳县鳌江镇笋农陈爱珠对这股科技浪潮与养老需求的耦合有了新的思考——“人工智能+”如何为破解养老难题开辟兼具温度与精度的解决方案。

  日前公布的《2024年浙江省人口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我省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22.4%(1494万人)。全国层面,60岁以上人口已超3.1亿,占总人口22.0%。在此背景下,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近期联合出台《促进普惠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要求推动人工智能辅助诊疗、康复训练、健康监护等设备在普惠支持型养老机构应用。

  陈爱珠在多次基层调研中发现,在现有辅助器械帮助下,大多数养老服务的提供方依然以“人力”为主,“人工智能+”的普及度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不是技术达不到,而是落地仍存在多重梗阻。”她将收集到情况总结为三类矛盾:企业研发成本高与养老机构购买力不足的矛盾,技术快速迭代与行业标准缺失的矛盾,智能设备普及与老年人数字鸿沟的矛盾。以智能护理床、智能床垫等为例,其市场价是普通护理床、床垫的数倍至数十倍。此外,当前智能化养老服务行业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难以保证,不同厂家生产的智能设备甚至可能无法相互兼容。

  尽管存在这些问题,我国智能养老市场仍展现出强劲增长势头。2024年,我国智能养老市场规模增长至近7万亿元。其中,居家智能养老模式下的市场规模占比超过50%,剩下依次为社区智能养老和机构智能养老。

  全国各地更是积极开展智慧养老的探索:上海在社区试点“智能水表”监测独居老人异常情况;杭州西湖区引入“养老机器狗”提供引导与陪伴;温州持续深化“浙里康养”数字化改革,积极探索智慧养老服务新场景,为多处养老机构、社区、老人住宅进行适老化改造,通过智能手环实时监测老人心率、位置,预警突发状况……

  陈爱珠积极倡议“数字适老”的双向奔赴。她了解到,通过AI语音模拟亲属或逝世家人声线,能有效缓解老人、认知症患者焦虑情绪,“老人学会使用智能呼叫设备后,紧急救助响应平均时间也会大大缩短。”

  带着调研笔记中护理人员与老人们的心声,陈爱珠启程赴京,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为“老有颐养”注入更多思考。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全国人大代表陈爱珠关注人工智能辅助养老

  AI护桑榆,如何破解“三难”

  记者:金帅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张湉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张佳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