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韵华章——章世杰与他的瓯剧人生

章世杰生活照。

章世杰(右)为青年演员排练《断桥》。

章世杰在《断桥》中饰演许仙。
温州网讯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单,著名瓯剧艺术家章世杰成为瓯剧“国家级”传承人。
章世杰的一生是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和对瓯剧事业深厚情感的缩影。他不仅在表演导演艺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更在剧团管理、艺术教育、文化交流等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文艺长征”:在瓯剧中成长
章世杰,1946年出生于浙江绍兴的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他的童年在温州度过,从小受到家庭的艺术熏陶,对文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学校,他积极参与文艺活动,展现出了非凡的表演天赋。
1960年春,章世杰考入温州戏曲学校,开始了他的艺术之旅。在戏校,他接受了系统的戏曲教育。1961年,他代表戏校赴省城汇报演出《断桥》,初露锋芒,1963年从戏校毕业,加入温州和剧团,开始了他的职业演员生涯。
当时正逢贯彻文艺“双百”方针,开始“文艺长征”,剧团一年中有九个月是在农村、山区、海岛演出,每年达几百场,而且绝大多数演出都在偏僻的山区,交通不便,全靠两条腿走。为了赶时间,常常没睡几个小时就要摸黑开始赶路,走得筋疲力尽。当时正好是学习雷锋的高潮,男同志除了自己的铺盖还要背女同志的铺盖,一到台口,几乎所有男孩子的肩上都是红红的两条血杠。
因为坚持走基层,为工农兵服务,他们那代人对观众有着更深的感情。他现在还忆起在一个大雪封山的高山深坳里演出《金钱豹》时,村里的老人顶着严寒穿着棉衣棉裤,每个人手上拿着火炉赶来看戏。年轻的演员们被观众的热情所感动,尽管这是一出加演的武打戏,但武生演员们都脱光上衣,光着膀子,在舞台上卖力地开打、翻跟斗,台下的老人们激动地呐喊、鼓掌、欢呼。那种台上台下打成一片的感人场景,就像电影画面一样至今不断在他脑中循环,无法忘怀。
即使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他也对自己要求严格,不断磨炼和提升自己的艺术造诣。
演大型现代戏《东风港》时,为了演好民兵连长这个角色,那一个多月他每天都练两趟功:早上五点起来先到东南剧院练习翻高台、飞“旋子”,然后回家洗了澡吃了早饭,又跟着大家一起正常练功排戏。但这样他觉得还不够,每天打篮球或者跑步来增加体能。等天黑了,众人都回家后,他开始一个人在操场上继续飞“旋子”。这样高强度的训练,才保证了他在彩排中熟练地一口气完成从2米6的高台“悬崖空翻入海”接二十个“旋子”再接与特务“海中搏斗”等一系列高难度动作,远超过了导演的要求。
演《断桥》中的许仙也是如此。剧中许仙被青蛇追赶,许仙要飞跪着地,接一排细跪的动作。为了演好这一套的动作,他是吃尽了苦头。那时剧团赴台州演出,第一天他就把双膝的皮肉跪破了,第二场演下来,皮肉开始撕裂。当时剧团刚刚恢复古装戏,观众都爱看《断桥》,换戏几乎不可能,他就咬牙带伤坚持,常常前一天包扎好,后一天伤口就裂开了,在这样钻心的剧痛中,他硬是扛下了八天的演出,等到演出结束去医院治疗,他才发现伤口深可见骨。
也正是靠着这股“拼劲”,他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同行的尊重。他自导自演的《断桥》在浙江省专业剧团青年演员大奖赛的舞台上一亮相就引起轰动,个人也脱颖而出获得了浙江省青年演员表演一等奖,并在大会上做典型发言,还先后得到了谷牧副总理、文化部顾问马彦祥、著名评论家王朝闻、画家叶浅予、昆曲艺术大师周传瑛等领导和老一辈艺术家的赞赏,还受邀赴荷兰、法国庆典演出,在海内外受到高度评价。
导演四十多年:迎来瓯剧春天
“文革”动荡的十年,尽管艺术创作受到了极大限制,章世杰依然参与了多部现代戏的演出和导演工作,如《智取威虎山》(饰杨子荣)、《沙家浜》(饰刁德一)、《杜鹃山》(饰李石坚)等,与此同时,他也意识到自己在导演专业理论方面的不足,开始自学,阅读和学习了大量国内外戏剧大师的著作,为他以后的艺术道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粉碎“四人帮”不久,章世杰接到文化局下达的文件,正式任命他为副导演。之后,他开始单独排戏,而且是自导自演,不仅在表演上取得了更大的成就,而且更加坚定了走导演之路的决心。他意识到演员和导演是两种不同的艺术,长期一心二用,必然会影响到作品的艺术质量。所以重新调到瓯剧团时,他主动提出“演”“导”二择一,担任专职导演,将现代导演理念与传统瓯剧相结合,创作出一系列具有创新精神的作品。
首先,他致力于传统经典剧目的复排和保护,如导演的《断桥》《水牢》《装疯》《桃花岭》等戏,就分别是瓯剧和和剧的传统剧目。通过对经典剧目的创新演绎,使得这些剧目以全新的面貌在当代舞台上重现,并在省内外推广。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他在剧目创作和表演中融入了现代审美和表现手法,使得瓯剧艺术更加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增强了剧种的生命力。他说:“创新不能乱来,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尝试,每一步都要慎重,如果不如过去,就要退回来,先保住传统,然后循环往复,逐步前进。”
在从事专职导演的四十多年里,他导演和指导过将近二百来部剧目和节目,涉及的戏曲剧种有瓯剧、和剧、越剧、京剧、昆剧、婺剧、台州乱弹等,还排过话剧、小品、木偶剧、方言电视剧、戏曲片,当过晚会导演,合作过的单位有院校、政府、剧团、电视台、部队还有教育系统等,不少作品在全国或全省获演出大奖、金奖、一等奖、最佳剧目奖、优秀演出奖、群星奖,其本人也多次荣获全国、省市优秀导演奖。正因为接触面广,让他能够在作品中融入更多的艺术门类特点。比如2023年6月,他为平阳木偶传承中心排演的大型传统戏《高机与吴三春》。过去都是人戏表演,他尝试如何用提线木偶的特殊表演方式来呈现传统戏曲,跳出舒适圈,成功挑战自己,该戏后在亚洲第六届木偶皮影优秀剧(节)目展演中获得最佳剧目、优秀导演等诸多奖项。
退休之后的十几年,他一直没有停下脚步,除了为温州当地专业剧团排戏外,还受邀为上海越剧院、浙江婺剧团、福建芳华等院团导戏。他说:“虽然累,但感到很充实,只要身体还允许,就要不断提高自己。”
担任团长:致力瓯剧新生
1986年,章世杰被任命为温州市瓯剧团团长兼党支部书记,开始了他长达20年的团长生涯。他致力于瓯剧艺术的传承与创新,面对剧团的困境,他带领团队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瓯剧团焕发了新的活力,创作出一批高质量的剧目,如《仇大姑娘》《蝴蝶梦》《双金印》等,均得到省内外专家的认可。
但在此之前,章世杰一度也产生过离开剧团的想法,感觉待下去没有希望。正好温州电视台刚成立没有导演,希望把他调过去。这时文化局的领导突然提出让章世杰直接担任剧团团长,他感觉责任很重,可割舍不下对瓯剧的感情,也明白剧种需要有人扶持,最终接下这副重担,而且一挑就挑了二十年。
最初的十年是艰苦创业的十年。章世杰既当导演,又兼任瓯剧团、青年实验剧团团长。同时,为了剧团的生存,他还积极向外开拓。团里没有钱,年轻人又需要培养,他就通过熟人联系,除了规定的比赛,再去争取参加别的比赛,通过比赛激励年轻人。慢慢地,剧团带动起来了。之后,他又开始争取各项外出交流的机会,先后赴港、台等地区交流演出,《仇大姑娘》《杀狗记》以及一台小戏被央视录播,并参加国际艺术节的演出,让瓯剧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剧目知名度陆陆续续打响。著名戏剧理论家曲六乙曾赞扬:“瓯剧团是全国地市级专业院团中获奖最多的艺术团体。”
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接下来就是考虑瓯剧演员老化,要抓紧培养年轻接班人。1991年浙江艺术学校瓯剧校外班开学,章世杰兼任戏校领导小组组长,并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管理和教学上。付出的汗水是值得的,由他本人亲授的学生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市各类大赛和重大的艺术活动,其中获得大奖的有30多人次,培养了方汝将、蔡晓秋、薛清等一批瓯剧接班人。
如今,章世杰虽已退休,但他并未停止对瓯剧艺术的追求,还在继续参与剧目的导演工作,为年轻一代的瓯剧演员提供指导,将自己的艺术经验和理念传授给后辈。此外,他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通过讲座、研讨等方式,推广和普及瓯剧艺术。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瓯韵华章
——章世杰与他的瓯剧人生
作者:林倩倩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
-
“两个健康”直通车聚焦效能建设
要闻03-28
-
温州S3线梧田站施工,这些路段请注意绕行!
社会03-28
-
A股市场第40家!温州这家企业在深交所上市
社会03-28
-
万人围观在线“蜂”收 瑞安40箱蜂蜜“采蜜权”全国竞拍
社会03-28
-
“学习胖东来”永辉超市温州首改店,3月28日开业
社会03-28
-
瓯越大道快速路二期工程取得新突破
社会03-28
-
中山公园一对石狮撞脸网红“结界兽” 到底是“原住民”还是“外来客”?
社会03-28
-
这个中医门诊一开就火 焦虑、失眠、不明原因的不适都可以去看看
社会03-28
-
饮酒后自测再驾车上路靠谱吗?男子自测“非酒后” 交警一查“是酒驾”
社会03-28
-
又到一年“尝鲜”季 吃野菜有讲究,攻略来了
社会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