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这家充电桩温企“电力”够猛:前两月产值增长九成

这家充电桩温企“电力”够猛:前两月产值增长九成

温度新闻 2025-03-29 10:23:32

  阳春三月,我们的采访车行驶在通往温州湾新区的滨海大道,与一辆辆飞驰的大货车擦肩而过。

  晨泰科技充电桩车间里,技术工人正在组装充电桩。

  繁忙的货运昭示着这片制造业基地生产的火热。这其中,就包括浙江晨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晨泰科技)。今年1-2月,晨泰科技工业总产值较去年同期增长近90%,截至目前,其在产订单量充足,是去年的总和。就在两周前,晨泰科技成功入围2025中国充换电行业十大影响力品牌、十大竞争力品牌和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品牌。

  边走边问边听,一家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路径逐渐清晰——从传统的电表生产,拓展到全自主研发生产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充电站运营服务,晨泰科技在每个风口都紧抓机遇,迅速成为行业“佼佼者”,先后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浙江省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短短15年,这家科技型温企通过深圳搞研发、温州高效生产和周边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配套,以五年一倍增的速度,创下2024年人均几百万元的高效产出。

  抓住风口

  15年实现三次跨越

  生产车间内,机械臂精准舞动——晨泰在开足马力消化去年遗留的存量订单。 “今年产值再创新高已是板上钉钉。”晨泰科技物联网事业部副总经理林星满怀信心。

  晨泰科技充电桩车间。

  发展的三个5年,晨泰科技一路领先。

  2010年,从晨泰集团起步的浙江晨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无论是毕业于浙江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的85后项超,还是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研究生毕业的李泽伟,晨泰科技两任掌门人的共同点是年轻、高知,这注定了它的高新技术发展之路行稳致远。

  电表是居家必备。成立后的第一个五年,晨泰科技抓住国家电网大发展的风口,开启智能电网设备升级之路。依托持续的技术攻坚,公司在电能表、HPLC通讯模块、智能网关等核心产品上形成技术突破,成功打入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及中石化、中石油等央企供应链体系。

  201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初现曙光,晨泰展现了敏锐的市场嗅觉,果断切入电动汽车充电桩赛道。“当时行业内刚出现充电桩雏形,我们就直接投入全链条研发。”在晨泰充电桩车间,负责人朱晓东正在调试为南方电网定制的光储充一体化设备。从电路板贴片工艺到整机组装测试,晨泰用五年时间构建起行业鲜有的全流程研发生产能力,其全液冷充电桩、V2G充电桩等硬核技术达到行业前列。

  2020年,乘着国家电网智能化改造的东风,晨泰迎来双线突破,智能电表业务持续保持100%央企中标率,新能源充电桩板块则凭借电力设备领域的技术迁移实现弯道超车。去年,晨泰年产值创历史新高,其中电力设备业务占60%,新能源充电桩业务占40%。目前,晨泰联合北京大学开发的光储充一体化数管平台,已挂载超2万把充电枪,20座“晨驰”充电场站分布在温州、杭州、苏州、上海、深圳等地。

  在前沿阵地

  建立自己的桥头堡

  晨泰的领先之道,始于2012年的关键性决策:将研发中心落户中国科技创新最前沿的深圳,每年投入千万元以上。那时候,有这样眼光和魄力的民营企业并不多。

  晨泰科技充电桩车间。

  当温州街头尚未出现新能源汽车时,晨泰深圳研发团队已在咖啡桌上,与比亚迪等新能源车企展开技术对话。这种“把实验室建在前沿”的战略布局,构建起温州生产基地与深圳技术高地的双城联动机制。2022年初,深圳研发中心的工程师小李面对烧毁的充电模块陷入沉思,他提出的“去掉车载充电机”设想已遭遇47次散热失败。“试试独立风道?”技术总监初总端着咖啡路过时,随手在草稿纸勾勒出蜂窝状独立风道设计。经团队连夜改造后的模具,实现了散热效率300%的提升。正是这种两地工程师“研发接力”,让前沿技术方案快速转化为量产成果。2023年,这项突破催生出适配特斯拉、比亚迪等90%车型的便携式充电桩,单台成本直降40%。目前该中心百余人的团队中,顶尖工程师年薪超百万元,研发投入强度持续保持在营收的5%以上。

  创新基因同样渗透进生产体系。在晨泰智能电表的一个生产车间,5条全自动生产线仅需6名技术工人。“过去一车间30人手工焊接的时代早就结束了。”副总经理黄振横感慨。这位与企业共同成长26年的老员工,亲历了从机械式电表到智能集成电表的迭代,期间他感受过技术成长的痛苦,也多次和同事被公司派往深圳核心研发基地参与研发新项目、学习新技术,将企业生产效率提升至行业标杆水平。

  员工跟着企业一起在高新技术的路上成长,这种“创新+成长”的双螺旋上升,朱晓东感受颇深。这位扎根温州二十年的甘肃籍工程师,2015年跟随企业转型投身新能源领域,“最开始连充电桩电路板都看不懂,只能白天跟着深圳团队拆解样机,夜晚上网自学技术。”正是这种与时间赛跑的劲头,朱晓东带领团队创下3个月完成产品从创意到落地的纪录,而在10年前这一流程至少耗时一年。

  副总工程师胡东方的故事更具代表性。从普通一线工人成长为掌握国家20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的“模具大师”、全国人大代表,他在晨泰科技完成职业生涯跃迁,其创建的劳模创新工作室累计培养100余名技术骨干,主导的专利设计使生产成本降低10%。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他着重关注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正是来自于生产一线的呼声。

  满电出发,向阳而行

  智能电表车间里日产电表超万个,日均产值达两三百万元;充电桩产品当天测试完毕即发全国,以产品高周转率拓宽库容;从前出租的厂房现在收回自用,为产能扩张腾出空间——一路走来,晨泰的每个角落都跃动着发展的勃勃生机。

  浙江晨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车间。

  企业高效运转背后,是新质生产力的全面加持。在政府牵线搭桥下,晨泰手握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省级工业技术中心、省级企业研究院等六大科创平台,形成研发体系产学研闭环。此外,晨泰还与北京大学合作成立信创研究院,研发出行业领先的光储充一体站平台,实现光伏发电、储能与充电协同运作。

  “本地供应链的快速响应,是我们敢接急单的底气。” 林星介绍,周边乐清低压电器产业和钣金外壳产业的供应链优势,让晨泰科技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上午下单、下午到货”是常态。再比如,厂房内的注塑机,就采购自隔了一条马路的圣邦机械。

  在这种高效协同带动下,本地的上下游产业链也得以整体升级。当晨泰充电桩迭代升级时,本地钣金材料供应商同步改进工艺;企业研发的智能电表结构,也倒逼供应商提升精度。目前,晨泰产品核心部件自主化率达100%。

  从智能电表延伸到汽车充电桩生产,再到光储充一体化平台打造,构建基于物联网的电动汽车充电和运营服务,晨泰科技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眼下,晨泰科技正紧锣密鼓筹备北交所上市。新的一年,它还要借力“一带一路”开拓海外市场,同时推动充电桩服务从B端向普通消费者的C端拓展。

  “满电出发,向阳而行”是晨驰充电站的标语,也是晨泰科技下个五年计划前行的最好寄语。

  来源:温度新闻

  原标题:这家充电桩温企“电力”够猛:前两月产值增长九成

  记者 金瑞雅 章会 实习生 申安琪 王沛耀 龙湾融媒记者 孔令明 夏静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张湉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张佳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