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显示:旧石器时代中期尼安德特人或迁徙至中国西南地区

这是云南龙潭遗址基纳技术石制品。新华社发
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南部云南鹤庆县龙潭遗址的多学科综合研究,科研团队首次在东亚地区发现特征明确的旧石器时代中期基纳技术体系,显示尼安德特人可能曾扩散到中国西南地区。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
旧石器时代中期(距今约30万—4万年)是人类演化史上的关键阶段,不仅见证了早期现代人、丹尼索瓦人、尼安德特人等不同人群的演化及复杂互动历史,还记录了古人类石器技术行为上的重大变化和革新。长期以来,学术界认为中国古人类石器技术发展缓慢,尤其是缺乏旧石器时代中期技术,并由此引发了关于东西方古人类技术演化模式的争论。
中外研究团队在龙潭遗址的突破性研究进展,有望为这一争论提供关键证据。
在欧亚大陆西部,基纳技术与尼安德特人之间具有紧密联系。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李浩研究员介绍,基纳技术是欧洲旧石器时代中期最具代表性的技术类型之一,集中出现在距今约7万—4万年前,是尼安德特人应对干冷环境的一种特殊技术适应策略,该技术此前在东亚地区并未有明确的发现和报道。
于2010年首次发现的龙潭遗址,被证实确认了基纳技术体系的存在。论文第一作者、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阮齐军介绍,光释光测年结果显示,遗址文化层年代距今约6万—5万年。遗址石制品组合表现出典型的基纳技术特点,如有组织性地剥取厚石片作为工具毛坯;有选择性地使用软锤和硬锤进行基纳刮削器刃缘修理,并依次产生凸型修疤和凹型修疤等。微痕分析表明,龙潭遗址基纳刮削器用于骨头、木头、兽皮等多种对象的加工处理,具有多功能性。
研究人员认为,龙潭遗址基纳技术体系是这一技术在东亚地区的首次发现和系统揭示,进一步填补了东亚旧石器中期技术体系的空白,更新了对东亚旧石器时代技术演化模式的传统认识,同时也为理解这一关键时期东亚古人类演化动态和格局提供了全新视角。
阮齐军说,龙潭遗址基纳技术的发现,不仅极大拓展了该技术的时空分布范围,也为进一步理解尼安德特人在东亚的出现及其潜在时空分布提供了宝贵材料和线索,暗示尼安德特人有可能迁徙扩散至中国西南地区。
研究人员表示,基于此,未来多学科研究团队将对云南地区有望发现人类化石或基因线索的遗址开展系统发掘和研究工作,进而为解译基纳石器的制作者提供直接证据。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研究显示:旧石器时代中期尼安德特人或迁徙至中国西南地区
记者 严勇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
-
浙江首个!温州瓯柑将有专属保护法
社会04-02
-
鼓励科研创新!温籍院士张淑仪捐赠百万在温理工设立“张肇麟奖”
科教文体04-02
-
瓯海大道定位“缤纷门户” 104国道转型“生态长廊”
社会04-02
-
记者走近“星星”的孩子 用爱心浇灌“迟开的花朵”
社会04-02
-
晨泰科技以科创引擎驱动新质生产力
社会04-02
-
平阳“三月三”文旅重头戏 12斤“笋王”拍出两万元天价
社会04-02
-
新鲜梭子蟹将在市民餐桌“下架”!温州接下来的海鲜价格……
社会04-02
-
别开生面!温州市实验中学学生上了一堂消费维权课
社会04-02
-
4月1日起温州市公共场所监控视频需备案
社会04-02
-
“雅思组合”确认出战2025年全运会 目标:为浙江队再夺一金
科教文体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