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集群式发展态势 看创新雨林为何在这里拔节生长
温州网讯 走进COCOSPACE乐清人工智能孵化器园区,一家名为“千瓦科技”的AI+物联网企业正通过算法优化,为全球知名食品企业提供能源管理的节能减碳解决方案;
仅一层之隔,浙江传益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高精度压力传感器已嵌入新能源化工领域生产线,目标是成为产业链上的“隐形冠军”——
两家快速成长的企业,同为人工智能孵化器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缩影与印证。
2023年11月落成的COCOSPACE乐清人工智能孵化器,位于乐清市经济开发区核心区电力科技创新中心,6777平方米空间内现已入驻30多个科创企业,入驻率超80%。这个由上海引入的专业孵化器运营平台,承载着长三角产业协同的深层使命:在长三角产业梯度转移中架起“三座桥梁”,即成果转化之桥、政企资源匹配之桥、项目协同创新之桥。
“我们不做简单的‘物理空间’租赁,而是以产业供应链为纽带推动产业升级。践行‘投资+孵化’的品牌经营理念,致力于提供‘全栈式科创孵化’服务。”乐清人工智能孵化器相关负责人黄良约说。平台依托科创专项基金和种子基金,构建“投资+孵化+加速”闭环,持续孵化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新能源等领域特色鲜明、技术领先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和高层次人才。
这样的创新故事并非孤例。在乐清市科技孵化器园区B栋的实验室内,浙江南材科技有限公司的研发人员正聚精会神地调试新型环保电触头。随着测试仪器的数据曲线逐渐平稳,这款替代含有氧化隔材料传统电触头的新产品,将为公司叩开正泰集团电气产业供应链的大门。
“从全球精英创新创业大赛摘冠到入驻孵化器,我们不仅获得场地租金减免、人才引进补贴等政策,更借由孵化平台与政府牵线搭桥,为项目找到了资金支持、测试环境和生产市场。”南材科技负责人高旭东的感触,道出了温州大孵化器集群“政策包+资源池+生态链”的赋能密码,也折射出温州三年来创新产业热带雨林的生长脉络。
三年前的4月,温州发布《温州市大孵化集群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拉开“民营经济之城”创新创业的又一新篇章。
如今“三年之约”在全市各地纷纷成树成林。比如乐清,结合自身产业特点发布了“大孵化器集群2.0版”,构建“3+X”科创平台体系,整合赛宝(东南)实验室、西安交大雁荡山电气研究院等高端资源,着力打造“太阳级”核心平台、“月亮级”重点孵化器、“星辰级”细分领域孵化载体,形成梯度化创新矩阵。2024年,乐清经济开发区跻身全国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百强第二位,44个孵化基地里920余个在孵项目呈现集群式发展态势,科技成果转化指数稳居全省前列。
在日前举行的温州市“一港五谷”暨大孵化器集群建设推进会上,《温州市大孵化器集群建设“34520”新三年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下称《新三年行动计划》)揭开面纱,标志着这座城市的创新战略进一步迈向“厚植雨林”——既要让创新空间枝繁叶茂,更需让生态养分循环流动。
记者手记>>>
解好科创赋能的“方程式”
有人将孵化器比作“苗圃”,但乐清的故事更似“嫁接术”:2亿元基金作砧木,长三角技术转移为接穗,民营经济的土壤里培育出智造、新能源的垂直赛道。南材科技实验室环保电触头的诞生,同样是这种精准嫁接的体现。
或许有一天,我们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某家初创企业的技术方案,通过孵化器生态链反向注入长三角的研发动脉,实现从单向输血转向跨区域的创新循环。
正像创新本身有多种可能,这些滋养“创新雨林”的基层实践,也在用不同的“方程式”积极尝试、努力答题。这大概正是温州“厚植雨林”的真意:让每一寸空间都能生长希望,让每一次失败都化作腐殖质,最终让创新的年轮自己说话。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透过44个孵化基地920个在孵项目的集群式发展态势 看创新雨林为何在这里拔节生长
记者 金帅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
-
温州:科技织就“团圆网” 让爱不再“失联”
外地媒体看温州04-12
-
鳌江西互通正式通车!构建温州都市区1小时交通圈
社会04-12
-
甬台温高速改扩建乐清柳市段项目有新进展
社会04-12
-
连续三年勇夺“神农鼎” 工业强市何以捧得省乡村振兴最高荣誉
社会04-12
-
从永嘉“超百亿”成绩单看山区县工业突围
社会04-12
-
从“一村富”到“一片富” 平阳五村书记话发展
社会04-12
-
温州反诈开启“全民共治” 首个反诈社区共建示范点落户仙岩
社会04-12
-
直飞新加坡,温州迎来包机出境游热潮!
社会04-12
-
5天4夜,90后温州小伙赴缅甸震区救援归来
社会04-12
-
一飞冲天 ! 温州少女飞手竞速“空中F1”
媒体专栏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