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钟读懂温州瓯越文化
关键词二:百工之乡
看看这些民间绝活
No.1 瓯塑,温州独有的民间艺术
瓯塑,俗称彩色油坭塑,又称“彩色浮雕”,是浙江温州独有的民间艺术,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据考证,它是在古代传统泥塑的基础上,吸取民间漆器制作技巧发展起来的,在宋代已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平。色彩丰富,技法繁多,题材广泛,规格不限,广泛应用于建筑浮雕、壁画、装饰图案及艺术挂件等。
No.2 瓯绣,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唐代锦衣
温州地处瓯江之滨,故名,亦名“温绣”。瓯绣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唐代锦衣,兴盛于明清。瓯绣产品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者将毛竹刮去青皮,通过分层开片,煮熟抽丝,编织成竹帘,然后用颜料或彩线在上面制成花鸟、山水、人物等作品。瓯绣的最大特点是针法繁多,做工精细。
No.3 发绣,多为国家收藏珍品或外交礼品
发绣是江浙地区汉族特有的传统工艺品种之一,浙江温州人魏敬先独创的技艺。发绣以发代线,利用头发黑、白,灰、黄和棕的自然色泽,以及细、柔、光、滑的特性,用接针、切针、缠针和滚针等不同针法刺绣,是结合绘画与刺绣制作的艺术品,多为国家收藏珍品或外交礼品。
No.4 米塑,食品塑作工艺的双绝之一
米塑又称粉塑,是浙江温州独有的汉族民俗工艺,与北方的“面塑”一道称为食品塑作工艺的双绝。以煮熟的米粉团为原料,采取揉、捏、掐、刻、扮等手法,用多种色彩精制成人物、龙凤、花鸟、走兽等工艺品。正背两面还常塑有《三国志》、《封神榜》、《西游记》、《水浒传》的戏曲人物,染上色彩后,惟妙惟肖,让人真假难辨。与北方的面塑不同,温州米塑大小不限,有的高达数米,防蛀和保存的难度极大。
No.5 乐清黄杨木雕,与东阳木雕青田石雕齐名
温州乐清是浙江省的黄杨木雕发源地,创始于宋、元,流行于明、清。历史悠久、风格淳朴的黄杨木雕以黄杨木做雕刻材料,利用黄杨木的木质光洁、纹理、细腻、色彩庄重的自然形态取材。乐清木雕门类齐全,在秉承传统、保持黄杨木雕的原有风格和神韵的基础上,大胆突破,推陈出新,已由“单体雕”发展到“拼雕”“群雕”,由普通“圆雕”发展到“劈雕”、“根雕”。乐清黄杨木雕也和东阳木雕、青田石雕,并称为“浙江三雕”。
No.6 乐清细纹刻纸,可细如发丝
细纹刻纸是温州乐清流传的一项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主要集中在乐清市象阳镇的寺前村、后横村,北白象镇的东才村及乐成镇、柳市镇、翁垟镇等地。乐清细纹刻纸具有纤细优美的风格,与粗犷豪放的北方剪纸对照强烈。它的刀法精妙入微,图案细如发丝,工而不腻,纤而不繁,可以在一寸见方的纸面刻出50条线条,其纹样细如发丝,且凭竹刀打的经纬格子线,随心所欲地刻出装饰纹样。
No.7 泽雅传统造纸技术,中国造纸术的活化石
泽雅山清水秀,风景旖旎,但是,很多有识之士认为,泽雅山水中最为珍贵的不是它的自然景观,而是那些看上去极不起眼的造纸作坊。元末明初,福建南屏人为躲避战乱,迁居泽雅山区。他们发现这里水多竹茂,于是重操旧业开始了南屏纸的制造。先民们用水碓将水竹捣成纸绒、纸浆,制成屏纸,经过近千年的传承和发展,造就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泽雅屏纸。
有研究发现,泽雅纸山现存的造纸设施和工艺流程,与《天工开物》所记载的明代造纸工艺流程几乎完全一样,而明代的造纸工艺与东汉最初发明的造纸术大同小异。泽雅造纸也被称为“中国造纸术的活化石”。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
-
市委工作务虚会召开
要闻12-12
-
温州市第十四次妇女代表大会开幕
要闻12-12
-
11月份,温州CPI同比下降0.3%
经济12-12
-
温州理工学院附属三所学校正式揭牌
科教文体12-12
-
北麂山灯塔实行值守志愿服务满十年 守出“心灵的宁静”
社会12-12
-
吃的玩的赏的陆续开张 洞头东沙不夜港旅游业态再“扩圈”
社会12-12
-
全景沉浸式探索戏曲观演新样式 温越版《封神》邀你“入局”
科教文体12-12
-
永嘉农产品“出海”拓市场
经济12-12
-
十几岁孩子腰椎间盘突出 “腰不好”越来越年轻化
社会12-12
-
郑思维迎来国际赛场“最后一舞”
科教文体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