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药品不良反应超八成由输液引发 不要过度输液
核心提示:今年上半年,温州共上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3612例,其中新的、严重的报告占三成
温州网讯 安全用药,你我须知。记者昨日从温州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温州共上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3612例,其中新的、严重的报告占三成。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2日曾发布公告称,我国每年约有40万人因医疗损害事件非正常死亡,其中大部分为不安全用药所致。
5年20例死亡
半数为不当输液
上火喉咙痛,去卫生院打一针;发烧感冒,去医院挂瓶盐水……习惯性输液,逐渐成为难以打破的医疗怪圈。
今年上半年,我市监测到5例可疑的药品不良反应死亡病例,其中3例都是由于使用抗感染药物注射液后,突发急性过敏反应致死。据统计,2010年以来,全市先后发生20例疑似药品不良反应死亡病例,其中10例属于滥用或不必要的输液致死,且使用的都是青霉素类、头孢类等高致敏性药物,绝大多数发生在基层医疗机构。
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工作人员说,医疗用药要遵循“能口服不注射,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抗菌药物更是要求“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
专家表示,一些抗菌药,如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头孢拉定等口服后,吸收率达90%以上,普通患者口服给药即可,静脉给药一般针对的是无法口服的或重症患者。专家提醒市民,看病时不要轻易接受或主动要求输液。
儿童药品不良反应
超八成由输液引发
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统计分析显示,静脉给药引起药品不良反应风险相对较高,其中超过80%的不良反应由静脉滴注引起。今年上半年,共有454名0-10岁儿童发生用药不良反应,占总人数12.06%,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使用过静脉滴注的患儿有383例,也就是说,超八成的儿童不良反应由输液引发。
据了解,接受输液的患儿,部分为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普通发热、咳嗽等。“分清感冒类型,才能对症下药。”温医大附二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生张海邻表示,如果小孩只是普通感冒,多喝水就能康复,尤其普通感冒中的病毒性感冒,并没有特效药,一般7~10天就能自愈。现在很多家长走入感冒治疗的误区,认为挂盐水能迅速缓解病情,经常“迫不及待”地要求医生给孩子挂吊针。其实,约有60%-70%的患儿并不需要打针治疗。
用药安全最大隐患
滥用抗菌药居首位
报告显示,抗菌药不合理使用和中药注射剂合并用药已经成为用药安全的两大隐患。不良反应涉及药品3797品次,其中抗菌药物1687次,占44.43%,居首位;其次是中药制剂577次(其中中药注射剂329次),占15.20%。
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抗菌药除临床用药基数非常大外,还存在不合理使用、超适应症使用等问题,还有一个就是联合用药的问题,由于联合其他药品合并用药,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专家说,滥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大量使用还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此外,参麦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等中药注射剂,由于提取方式较原始、加工粗糙等问题,用药安全风险大,发生不良反应较多。上半年,我市不良反应报告中涉及中药制剂共577例次,其中中药注射剂329例,占57.02%。专家提醒,中药应用强调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合理配方用药,避免“西医开中药”。
本文转自:温州网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